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1)

〖本文系孩宝小镇「资深特约作者」朵儿妈咪投稿作品〗

朵儿妈咪,IT硕士一枚,当过大学老师,从事过金融保险,如今成为了一名法律工作者。跨界的经历导致业不算精,但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好奇无比的心,喜欢不断尝试挑战新事物。如今育有一女,女儿的到来又为这颗不安分的心打开通往新大陆之门。走吧,一起随她去开启育儿新大陆~

恭喜朵儿妈咪成为孩宝小镇第二位「资深特约作者」!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2)

不知大家有没有体会,3-4岁的孩子总爱问为什么,宝宝们的十万个为什么总是让妈妈应接不暇。

其实,不仅宝贝们有十万个为什么,妈妈们对一个关注的话题何尝没有十万个为什么(偷笑)。

陆续发了几篇关于绘本和英语启蒙的文章后,收到不少妈妈们的反馈,有赞同的,也有质疑的:

那么小的孩子就开始启蒙好不好?

中文尚且说不溜呢就开始英文,会不会导致语迟或者混淆?

我们学了那么多年都没把英语学好,还有没有必要让孩子重蹈覆辙?

如何真正使孩子能够应用英语而不是应试?

英语启蒙劳心费神,为什么不交给机构来做?

……

以往几篇文章多半都是实践之经验总结,基于近期收到的诸多反馈,我想还是有必要从源头上谈起。

不过首先声明,我不是研究语言的,跟众多鸡血牛妈比较起来,理论、经验甚至微不足道。

我只不过在英语启蒙路上,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收获和感触颇多,分享之心一旦开启,一发不可收拾。

对于文中提到的一些理论,由于这不是学术论文,不会像学术论文一样严谨地注明出处,更多的是站在妈妈的角度分享一下体会,不当之处,欢迎拍砖。

(质疑和批判不正是最好的成长动力吗?偷笑~)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3)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4)

为什么启蒙之路越早开启越好?

在脑补初期,作为一名工科女,不得不承认,无论文章写得多么煽动情绪,都不为所动,唯图和数据最能打动我心。

废话少说,先上图: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5)

▲图一 布洛卡区图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6)

▲图二 语言习得年龄和语言评分关系图

看到这么专业的图,先别急着懵圈。

再次强调,这不是学术性论文,考虑到绝大多数读者均是像我一样利用碎片时间快速浏览的妈妈们,甚至都不展开解释这两幅图(若真有感兴趣的妈妈可以自行百度)。

我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当初看到这些图的最初印象:

第一幅图,人的大脑中存在专门用于语言学习的布洛卡区(图中的红色区域)。

这一区域在3岁前发育迅速,3岁到达巅峰后开始逐渐退化,到12岁时这个区域关闭,0-6岁期间,布洛卡区比较活跃,在此期间接触的语言会被当作母语来吸收。

✦第二幅图,这是由华盛顿大学Patricia Kuhl教授经过调研发现语言学习年龄和能力的关系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0-3岁间属于母语期间,这期间若是接触双语,可以出现两个母语,3-7岁不能称为母语了,但可以接近母语,随着年龄的增长第二语言习得能力在明显下降。

第三个印象深刻的观点,0-6个月的婴儿是世界公民,能够分辨出世界上6000多种语言中包含的所有音;6个月之后婴儿转向只注意他周围经常听到的那个语言的发音,逐渐失去了分辨其他语言的音的能力。

——这是大脑的一个修剪功能,没有用的东西大脑就不要了。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关于早期儿童语言研究的观点。尽管各种观点之间有差别,甚至于还存在矛盾争议,但不难看出:很大量重叠观点表明,第二语言的学习越早越好。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7)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8)

这么早启蒙会造成语言混淆吗?

答案是确定的:不会

记得第一次接触这个观点,还是在没有当妈妈前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时。

书中关于生活在多语言环境下的安安跟爸爸说德语、跟妈妈说中文、跟老师说瑞士语,能根据到访的客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来说不同的语言,多语言环境下成长的安安语言不但不会混淆,对语言灵活切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9)

安安的多语培养,正好同时印证了美国麻省州立大学语言专家Pearson教授提出的两种培养双语宝宝的方法:

一种叫做「OPOL」(One Parent One Language),一个家长一种语言,就像安安的妈妈说中文,爸爸说德语;一种叫「MLAH」(Minority Language at Home),家中使用非官方语言,就像安安一家住在瑞士,官方语言是瑞语。

不过绝大部分的家庭都不具备这样的环境。一般能在具有中文语言能力的情况下,对孩子适当做一些英语启蒙,这就更不需要有语言混淆的担心了。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10)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11)

「习得」和「学习」的区别:为何要走习得之路?

没当妈妈前,记得几个闺蜜一起聊起我们受教育的历程,无不对过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英语学习深恶痛绝,并且对于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持续不减、英语几乎成为所有孩子课外兴趣班的标配之一表示不可理喻,纷纷表示若是将来有了孩子,一定不会让孩子在英语上浪费那么多时间去学习。

我们对于背英标、单词、句子、课文以及语法结构,通过各种考试,最终却连开口的勇气都没有的低效率英语学习方式真真是有足够的理由去抗拒,不想再让孩子们重蹈覆辙。

待到身为人母以后,开始慢慢关注儿童早期教育,吸取了很多新鲜的育儿养分,逐渐了解了语言「习得」的概念,通过在朵儿身上的实践表明,这才是帮助我们掌握语言的最好的方式。

「习得」,是把一门语言当作技能来掌握的过程,英文是「Acquisition」。

通过习得掌握的语言,其最直观的效果就是,可以轻松随意用于交流。

「学习」,是把一门语言当作知识来学习的过程,英文是「Learning」。

通过学习掌握的语言,尽管已经对语法、结构十分了解,却仍有完全不能用于交流的情况存在,而且这还是一种普遍现象(反观我们的英语学习之路,不正是这样吗)。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12)

语言对于大众来说应该是一项技能,在应用这门技能时,应该自然条件式反射的结果,不用反复思考推敲,脱口即出。

技能的获得必须是走习得之路,通过大量的实际沟通交流方可获得。

当然,在缺乏相应语言环境的情况下,习得之路是漫长且迂回的。但抛开别的不说,儿童对于母语的掌握从牙牙学语到最终能够完整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也需要4-5年的时间吗?

不过,究竟选择「学习」还是「习得」,还得看父母希望孩子学习英语的目的。

——若是单纯的应试的话,大可不必在孩子尚不具备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时大费周章,6岁以后,甚至于更大一些,学习效率会更高。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13)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14)

如何开启「母语式」的习得之路?

不知妈妈们有没有留意过宝宝们的中文习得路线,是否关注过宝宝是如何从牙牙学语到完全能流利表达的?

由于身处母语环境,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所以,我们多半不会去刻意留心这个事情,除非宝宝具有严重的语言障碍。

但是请妈妈们回忆一下,宝宝习得母语的过程,是否也是从单词、短语、句子慢慢过渡的呢?而且此过程并不短,只是因为这是所有的孩子学习语言的规律,父母反而能够不急不赶,顺其自然。

结合母语的习得经验,英语启蒙也必须经历单词、短语、句子慢慢输出之过程。

只不过必须和我们过去靠背诵的学习方式相区别,而是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语言环境,用母语习得之路来从指物认物,到结合动作帮助孩子理解的短语,再到与实际场景紧密联系的句子,在尽可能地用各种方式使孩子理解的同时,跟英语表达联系起来,使孩子真正理解到英语语义。

这个过程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认知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走「母语式」习得之路的英语启蒙越早越好的原因之所在。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15)

相反,对于大龄孩子,再用这种方式时,他的第一反应不再是将听到的内容与实物相连,而是与母语相连,会自动去在大脑中做比对翻译,先翻译成母语,明白了意思,在把母语转化为英语来反馈。

至今我们都深受这种学习方式所害,往往用中文的思维去表达英文,经常出现由于不能一一对应翻译而导致说不出来,或者好不容易翻译出来,结果发现老外能用几个简单单词表达的,我们要用一大串。

比如:

不要强迫孩子做去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事情。

✎ Don't force children to do things out of their ability.

✎ Don't push children too hard.

第一句显然是中式翻译,第二句是不是就很简单。

所以,讲地道英语必须得有英语思维,而英语思维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母语式」习得的基础之上。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16)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17)

习得之路由谁来引导最好?

从习得语言的最佳年龄与方式来说,当然家庭是首选。

从年龄上来说,越小的孩子越适合走习得之路,低幼儿童几乎都是在家人看护下成长,父母及其他看护人是孩子方方面面最便捷和高效的启蒙老师。

目前的现状是,教育体系依然是在小学以后把英文作为一门学科来学习,课外英语培训机构则分为两类:一类以考试为主,毫无疑问,这类只是教学体系外的补充;

一类提倡诸如侵润式教学、以跟孩,子互动玩耍寓教于乐的机构的理念确实抓住了语言习得的真谛——不过,一周两次、三次甚至于更多的课程都难以达到自然习得的目的。

所以,家庭教育才是 「母语式」习得英语的主场。且不论我们是否具备「OPOL」(One Parent One Language)的条件,最低限度,做到每日15-30分钟的亲子共读也是增加这项语言技能实践的好方法。

当然,能够在陪伴玩耍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与孩子进行场景式的沟通,那是最好不过了。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18)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前一阵敦敦妈妈跟我说起关于送敦敦去英语培训机构的一些烦恼,在跟敦敦妈妈沟通的过程中引发了对机构培训和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悟。

敦敦妈妈从孩子出生就重视阅读,1岁半送孩子到纯英文环境的早教机构,并自己坚持对敦敦进行英语启蒙(当然,原版绘本的引入我还是功不可没的,在《绘本若是个坑,这坑我愿意跳》中,那个受我影响走上原版绘本之路,进而感慨这真是大坑的妈妈就是她,偷笑~)。

三岁以后,她感觉敦敦的英语进入一个瓶颈期,于是就送敦敦进入英语培训机构系统学习。

从敦敦妈妈对孩子早期教育的用心程度看的出来学霸的养成绝非偶然,敦敦妈妈对孩子的成长有明确规划,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且每一步都有目标和追求,所以,在瓶颈期会不断尝试新的方式去帮助敦敦突破。

跟敦妈比起来,我对朵儿这种闲散、静待花开型的陪伴真是自惭形秽。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19)

好了,铺垫了那么多背景,真正的问题来了。

一日,敦敦妈妈送敦敦去培训机构回来告诉我说,有点不想送了。

因为,每次课后展示,顽皮的敦敦都不能按老师要求来完成表演,老师也会反复跟敦妈抱怨敦敦坐不住,不遵守课堂纪律,但敦敦的学习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所以也很纠结到底还要不要送。

敦敦上课的这家机构,作为没事也喜欢带朵儿免费蹭课的课油子,我也带朵儿去体验过,作为业内有口碑的专业培训机构,课程体系和理念都还是不错的。

一方面,我尚未打算送朵儿到这样专业机构学习,一方面,我也会质疑3岁左右的孩子,是否能配合老师完成她的教学。

机构方为了打消我的顾虑,也多方面解释为什么好多英语培训机构对孩子的年龄要求从5岁变成了3岁,英语启蒙越早越好自不必说了,关键是他们的教育方式不断改进,能够顺应孩子的天性,寓教于乐,能够吸引3岁的孩子。

这一点我也不怀疑,确实不管上课的内容,还是形式,孩子确实都喜欢。

但有一点,无论怎么革新,真正从骨子里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机构还是很少。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20)

老师的上课模式还是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每一趟课有既定内容和目标,所以容不得孩子调皮捣蛋,孩子必须跟着老师走。

不然,一方面会影响别的小朋友,一方面教学任务完不成——所以,老师们都希望孩子能够配合老师完成教学。

对于传统教育模式的问题,大家都有体会和看法,在这里就不做讨论了。

我想说的是,对于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活泼好动是他的天性,若是真正能够遵从孩子的天性,以孩子为中心,围绕孩子来开展教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当然送孩子去专业的机构是省心又有效的方式;但若是反过来,一味地指责孩子的种种,弄得妈妈也很焦虑,那就大可不必了。

当然不是说机构看不到这些问题,而是机构本身受盈利影响,必须迎合大众口味。

绝大多数父母花钱送孩子到机构学习,是必须要看到学习成果的,一个班少则3-4个孩子,多至7-8个,要完成教学任务当然希望孩子能够乖乖跟着老师走——就是这个「乖乖」扼杀了多少孩子的天性!

父母的期许决定了机构的大方向,机构的教育模式影响了孩子,说到底还是受「教学产出比」这种功利心的影响。

不过,并不是说妈妈们看不到这个问题,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只是身处国内竞争激烈的大环境,妈妈们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因此,我想说的是:无论是选择家庭教育还是机构培训,都无可厚非,关键的还是父母的心态,不以破坏孩子的天性和兴趣为前提的教育都值得提倡。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21)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22)

如何规划习得路线?

在之前的文中通过大量实例介绍了很多有效的启蒙方法:儿歌、动画片、绘本阅读、亲子英语等等。

对于3岁前的孩子,这样的路线还算清晰,感兴趣的妈妈可以看看《We Come Late But We Try To Do Our Best》、《绘本若是个坑,这坑我愿意跳》、《英语启蒙路上的三大利器,你都get√到了吗?》。

不过,今天还是想再花一点篇幅来跟大家说说那些真正的坑。

儿歌、动画片对于孩子培养语感、保持兴趣确有帮助,不过要想靠儿歌和动画片来完成启蒙那就不可能了,这两项都是单项输入,对于孩子的有效输出作用不大。

所以,就算是「磨耳朵」,也不能完全交给音频、视频,能在妈妈的引导下开展最好。

语言习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对话,所以,绘本阅读甚好,不过也要由最初的妈妈读、宝宝听逐渐变成亲子共读、共玩、共演——总之,引导孩子多开口。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23)

习得之路不仅漫长,而且迂回。

在《心中有诗,自在远方——给暑假没空带孩子去远方的你》中也提到,朵儿自从3岁以后,不再像以前那样,妈妈说英语她就会相应用英语来回应了,哪怕是简单的yes或no,更多的时候是用中文回答。

一方面确实因为最近暑假,孩子户外跟小朋友的玩耍增多,导致绘本阅读和亲子英语沟通双双减少。

更主要的还是,3岁以后孩子的自主意识在慢慢增强,朵儿会问:「妈妈,你为什么说英语?请说普通话(哈哈,不知不觉,小屁孩内心也会有选择了)」。

所以,若是有心要让孩子习得英语,妈妈们真是要抓住孩子3岁前这个黄金时期。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24)

至于3岁后的孩子的路线规划,我想除了阅读、对话这条主线不能动摇之外,除了像《心中有诗,自在远方——给暑假没空带孩子去远方的你》提到的增加实际场景体验的方法外,对于中文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的孩子,真是需要进一步挖掘治本之源了。

这对妈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不过对于喜欢挑战的妈妈来说,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正好给予新的不断前进的动力。

嘿嘿,等着,看我的新招。

注:文中朵儿妈咪提到的这几篇文章,大家可以到孩宝小镇订阅号历史消息去查看)

英语启蒙哪些事儿(英语启蒙路上的十万个为什么5000字启蒙实践心得)(25)

Tips:如果你也想和朵儿妈咪一样,与大家分享你亲子阅读路上的经历经验或者感想,欢迎给我们投稿哦!

如欲了解更多有奖征稿信息,请关注孩宝小镇订阅号之后回复「投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