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做好农业防汛救灾工作(水产篇农业防汛救灾技术操作指南2)

4至6月份是我省强对流天气多发期,受其影响,局部地区可能会出现持续暴雨,引发洪涝灾害通常雨水的PH值较低,还会含有其它的杂质,同时,洪水中裹挟大量泥沙、有机质和其他杂物,对养殖水体影响较大为降低洪涝灾害造成的水产养殖损失,防止灾后水生动物疫病暴发流行,现就水产养殖防范洪涝灾害提出以下技术措施:,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全力做好农业防汛救灾工作?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全力做好农业防汛救灾工作(水产篇农业防汛救灾技术操作指南2)

全力做好农业防汛救灾工作

4至6月份是我省强对流天气多发期,受其影响,局部地区可能会出现持续暴雨,引发洪涝灾害。通常雨水的PH值较低,还会含有其它的杂质,同时,洪水中裹挟大量泥沙、有机质和其他杂物,对养殖水体影响较大。为降低洪涝灾害造成的水产养殖损失,防止灾后水生动物疫病暴发流行,现就水产养殖防范洪涝灾害提出以下技术措施:

一、灾前的准备措施

(一)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掌握暴雨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及雨量和持续时间,对产生洪涝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二)做好养殖场区排水系统维修、维护,保证排水通畅,做到随时排放多余雨水的准备工作。

(三)做好池塘巡查。可适当降低池塘水位,防止漫顶;低洼池塘、池塘薄弱处、排水口可加架栏护网,防止漫顶塘鱼虾逃逸。

(四)预先做好水质调控,注意降水过多引起的pH骤降。灾前可适当减少投饵量,并添加维生素C、免疫增强剂及抗应激能力药物,防止水环境突变产生应激而暴发病害。

(五)将饲料、药物等渔用投入品放到地势高的地方,防止水浸泡。

(六)检修发电机组、道路、输电线路和防止山体滑坡等其他工作。

二、灾中的管理措施

(一)安全第一。首先是生命安全,其次才是财产安全。远离山体滑坡、低洼水淹、潮湿漏电的危险地带。确保人身安全情况下,做好巡塘。

(二)暴雨洪涝期间停饵料、停药。

(三)检查养殖设施,疏通水道,防止突发事故。

三、灾后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水源管理,及时调节改善水质

1. 灾后要尽快组织清除场区道路、塘基淤泥,及时排除场区污染水体。

2. 检查水源和进、排水口,及时清除场区漂浮垃圾和杂草,确保进、排水通畅。

3. 及时进行养殖水体消毒。可使用漂白粉、碘制剂等,或采用过滤、植物净水、增施水质改良剂等方法,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换水、加注新水。

4. 适当延长增氧机运转时间,尤其是下阵雨、无风、光照不足时要及时开启,防止缺氧。

(二)做好存量调查,适时补放水产苗种

1. 及时做好摸底调查工作,科学评估受灾池塘养殖品种的存量,以便做好消毒、苗种补放和后期养殖管理工作。

2. 存量调查最好采用灾前灾后养殖对象摄食量对比测算方式。也可采用拉网检查。

3. 补放品种可根据养殖情况、苗种存量、搭配模式和养殖周期灵活选择,苗种来源可就近从非灾区调入。要严格控制补放苗种质量,注意防止购入病苗、伤苗和弱质苗。

4. 灾后水质变瘦,天然饵料生物量减少,难以保证养殖对象正常生长的营养需要,因此,要选用配合饲料、加大饲料投喂比例。

5. 坚持投饵“四定、四看、一检查”(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看天气、看水色、看吃食、看活动,检查残饵量)。

(三)投喂质优配合饲料,提高体质

应选用优质配合饲料,同时添加多维、免疫多糖等增强剂,增强鱼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加强疫病监测,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洪涝期间,水域、陆地连成一片汪洋,各种病原体滋生蔓延,水质恶化,养殖对象体质下降,极易引起水生动物疾病的流行和暴发。“大灾之后,严防大疫”,要提高灾后病害的防控意识,加大病害,特别是疫病的监测力度,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1. 及时做好因灾死亡水生动物的无害化处理,采取填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措施,及时打捞养殖水体中的其它杂物,并对打捞工具、器皿和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原滋生和传播。

2. 加强管理,坚持早晚巡塘,及时掌握生产情况,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方式,对发病的水生动物及时诊疗,在水产配合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C、免疫增强剂等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迅速恢复生长。

来源: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编辑:罗丽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