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的护士态度(90年见证)

见证——做时代的记录者

“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尊重护士,爱护护士”。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和1942年先后为护士工作题的词,它既反映了我们党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护士工作的高度评价和深切关怀,也说明了护士工作对革命、对革命战争、对建设、对人民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性。

正是基于护士和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护士队伍的关注与报道,可谓《健康报》永恒的报道主题。其中,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报社在版面上组织的两次关于护士成长方面的大讨论,以及《护士之歌》的征集、评选活动,都以其产生的重大社会影响,载入《健康报》报道史册。

1956年7月,经过充分酝酿,针对社会上和卫生系统本身,对护士及护理工作存在的某些偏见和不正确认识,以及其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健康报》开展了护士问题的讨论。讨论连续进行5个多月,先后发表4篇社论,开辟“重视护士问题,改进护士工作”专栏,发表护士、医生及各界人士针对护士问题所写的文章共50多篇。讨论的问题,由一般呼吁对护士的尊重和重视,进而深入专题讨论“护士是否应向专业发展”“怎样加强护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改进护理教育”“护士如何向科学进军”“要不要男护士”等。这场讨论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尤为护理界赞赏。在报纸上公开讨论护士问题,这是第一次。

以下是刊发作品篇目:

不同年代的护士态度(90年见证)(1)

1956年7月20日第二版,开辟“重视护士问题,改进护士工作”专栏

不同年代的护士态度(90年见证)(2)

1956年8月21日第一版社论,《积极解决护士问题》

不同年代的护士态度(90年见证)(3)

1956年9月4日第一版社论,《能解决的就不要拖》

不同年代的护士态度(90年见证)(4)

1956年10月23日第一版社论,《支持护士学会的工作》

不同年代的护士态度(90年见证)(5)

1956年11月20日第一版社论,《组织在职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

1985年8月15日,以《健康报》在第一版刊发《一个护士强烈呼吁:要尊重护士》(作者江晓兰,文章获全国好新闻三等奖)为发端,通过刊登一位护士的来信,向全社会呼吁“要尊重护士”,再次发动了一场怎样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护士风气的大讨论。这次讨论亦深受各方面关注。编辑部先后收到来信来稿1000多件。不少卫生行政干部、院长、护理专家和社会人士参与讨论,发表文章。讨论有始有终,亦有综合的结论性意见,舆论传播效果很好。

不同年代的护士态度(90年见证)(6)

1985年8月15日第一版刊登一位护士的来信,反映她为什么由无限骄傲而变为消极、苦恼、厌烦,向全社会呼吁“要尊重护士”。为此,《健康报》展开“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护士的风气”的大讨论

1981年5月7日,卫生部、中国科协、中华护理学会召开了护士座谈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颖超、方毅、康克清等都出席了座谈会,号召全社会尊重护士,爱护护士。

就在这年的4月16日,《健康报》上登出消息《发起征求“护士之歌”的评选》,热望全国音乐界、文学界及社会各方,为全国几十万名护理工作者献上一首歌,歌颂她们对患者的无限深情、无私的奉献和天使般情怀。

从1981年4月16日至6月30日截稿为止,仅两个半月时间,即收到来稿近5000份(包括谱曲与未谱曲的)。从天山南北到东海之滨,从黑龙江边到五指山下,稿件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作者包括各行各业,从音乐家、文学家、国家干部到普通工人、农民、士兵,年龄从古稀老人到十来岁的学生。许多著名词曲家如唐诃、沈亚威、晓河、吕远、陆祖龙、郑秋风、任卫新、陶嘉舟、韩静霆、金凤浩等,都先后寄来歌曲。来稿都凝聚着社会对护士的尊重与爱护之情。

令人振奋和感动的是,在征歌过程中,全国各地护理工作者写给我们许多深情的信,不少人还直接走进了歌颂自己事业的行列。他们中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护士,也有还在校学习的后来人。

征歌截稿后,我们将经过初选已在《健康报》上陆续刊登和未刊登的50首较好歌曲集印成册,寄发全国各地医疗卫生及所需单位或个人进行试唱评选。接着,又在首都音乐界和护理界聘请专家教授,组成最后评审组,在群众性试唱评选的基础上,进行最后评审。据了解,歌本发出后,全国各医疗卫生单位,立即掀起了高唱《护士之歌》的热潮。

在此期间,《健康报》和中华护理学会在首都联合了卫生系统几大家: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北京军区后勤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医学院、北京市卫生局,以及中国广播艺术团合唱团,共同组织了大规模的《护士之歌》演唱会。首都大小医疗单位纷纷响应,积极排练节目。1982年2月3日下午,能容纳18000人的首都体育馆座无虚席,首都各界群众及医务工作者在这里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头一次举办的规模盛大的非专业《护士之歌》演唱会。这个在首都从未有过的、为一项专业及从业人员而举办的大规模业余演唱会,使首都体育馆充满节日气氛。卫生部长亲临盛会,对《护士之歌》的演出表示祝贺,并号召全国各地卫生部门开展评选优秀护士活动。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我国第一个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王琇瑛,代表首都护理界向党、政府和社会各方给予护士工作的重视与支持表示了衷心感谢。

这次长达4小时的演唱会,除了少数专业文艺工作者外,节目全出自首都各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中央电视台为这次演唱会录像,并多次向全国播映。

通过征歌、初审、组织演唱、评选等过程,1983年,我们将得奖的10首优秀歌曲以及顺延得票较多的6首歌汇编成册出版。这一系列活动都得到中华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敬爱的邓颖超同志的亲切关怀,当得知评选出的歌曲即将出版时,她老人家题写了《护士之歌》的书名。

不同年代的护士态度(90年见证)(7)

文:董敏增 章婉 (原载于:《〈健康报〉60年》)

编辑:杨真宇 张方飞

审核:徐秉楠 闫龑

不同年代的护士态度(90年见证)(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