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西葫芦种植(大棚西葫芦早春茬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

早春茬西葫芦应选择株型小、节间粗短、瓜码密、早熟丰产、抗病毒病和耐高温的品种。

2.育苗

(1)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早春茬西葫芦一般苗龄30天左右,定植后约30天开始采收,从播种到采收历时60天左右。早春茬西葫芦一般要求在4月前后开始采收,以便到“五一节”前后进入产量的高峰期。由此推算,正常的播期应在1月中下旬。

(2)育苗要点:早春西葫芦进行护根育苗。出土前昼夜保持温度25~ 30°C,出土后保持白天20~23℃,夜间10~15°C,不能低于6°C。

大棚西葫芦种植(大棚西葫芦早春茬栽培技术)(1)

3.定植

(1)整地施肥:定植前整地做垄。西葫芦根系较发达,喜欢肥沃土壤,冬前深翻,早春施肥整地,每亩施优质农家肥5 000千克、过磷酸钙40~50千克、尿素30~40千克。采用地面撒施和开沟集中施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沟施时应结合该茬的种植形式进行。撒施以后应深翻40厘米,打碎土块,使土壤和粪肥充分混匀,整平地面。按照80厘米的大行距和55~60厘米的小行距开约10厘米深的定植沟。在开沟后施肥、浇水然后再起垄。垄高大约为25厘米,沟底宽约30厘米,在80厘米的大行间掘起一条可供人行走的垄。把两个相距55~60厘米的垄间用地膜覆盖,地膜分别搭在两垄外侧各10厘米左右。

大棚西葫芦种植(大棚西葫芦早春茬栽培技术)(2)

(2)定植时期、密度:早春茬大棚西葫芦的定植时期,应该根据不同纬度地区、冬暖大棚中的温度条件、光照条件、本地区的市场销售情况以及该地区的天气变化规律来决定。在华北地区,一般应在2~3月份进行。西葫芦的栽培密度应根据品种的株型以及栽培方式来决定。小型品种每亩1 800株左右,大型品种1600株左右。近年来多采用吊蔓栽培的方式,小型品种如早青1号,一般每亩栽苗2 000株。因为大棚栽培条件下,早春茬栽培西葫芦的行距已经固定,大、小行距分别为80厘米、55~60厘米,所以栽培密度主要由株距的变化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定植垄上按45厘米的株距开穴定植。定植时尽量采用前边密、后边稀的定植方式,大苗定植在前、小苗在后,前边株距可为40厘米,后边株距可适当加大为50厘米,平均株距为45厘米。

大棚西葫芦种植(大棚西葫芦早春茬栽培技术)(3)

(3)定植方法:定植前两天把育苗床浇透水,定植时边割坨边栽苗。定植苗要选择植株大小一致、生长势旺、无病虫害的苗,按规定的株行距,在垄上破膜开穴,把苗坨植入穴中并使苗坨稍露出地面,分株浇稳苗水,待水渗下后覆土使苗坨面与膜面持平,可用土将膜的开口封压住。由于早春茬定植时,地温和气温都比较低,所以定植应该选择晴天的上午进行,定植全部结束以后若地温比较高,可以小水浇缓苗水,切不可顺沟浇大水,否则降低地温,植株缓苗慢,缓苗期长。等缓苗以后再顺沟浇一次透水,把垄湿透。

大棚西葫芦种植(大棚西葫芦早春茬栽培技术)(4)

4.定植后的管理

(1)环境调控

西葫芦是既喜强光又耐弱光的作物,但是以11~12小时的强光最适宜,尤其幼苗期光照充足,可使第1雌花提早开放,并能增加雌花的数量。进入盛果期更要求强光。晴天多,光照强,能使收获期提前和提高产量,否则相反。短日照也可促进雌花的发生,花芽的分化及雌花的生长与温度有关。温度与日照相比,温度是主要因素。日照在8~10小时的情况下,昼夜温度在15~20°C 的范围内,第1雌花出现的节位和节成性是:温度愈低,日照时数愈短,雌花出现越早、节成性越高,否则相反。在白天20~25℃、夜温10~15℃、日照长度8小时的条件下,不但雌花多,而且子房和雌花都比较肥大。对未受精的花朵来说,日照短于7小时反比长于11小时的坐果少,超过18小时的长日照则不会坐果。受精花朵的坐果则不受日照长短的影响。

大棚西葫芦种植(大棚西葫芦早春茬栽培技术)(5)

(2)肥水管理

整地时每亩施有机肥8米、过磷酸钙80千克、磷酸二铵30千克、硫酸钾30千克。定植时浇足水,缓苗期间一般不浇水。定植后到根瓜采收前,这一段正是促根控秧时期,一般不浇水。当第1根瓜坐住并开始膨大时,开始浇水,每亩随浇水施尿素20千克,浇水量为垄高的1/3,因这时外界气温很低,室内放风量小,浇水不宜过勤。浇水后及时密封垄头边的薄膜,以降低室内的湿度。一般每半月浇一次水。进入结果盛期,外温已升高,放风量逐步加大,植株和瓜条的生长变快,所以浇水次数变勤,一般每7天浇一次,浇水量为垄高的2/3,每隔一次水施一次肥,每次每亩的施用量为尿素20~30千克。此外,还可进行根外追肥,可喷浓度为0.1%的尿素液,也可喷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正常生长的植株其节间长度不应超过3厘米,否则被认为肥水过大,应控制。

大棚西葫芦种植(大棚西葫芦早春茬栽培技术)(6)

(3)吊蔓

定植后10~15天,具有7~10片叶时,将塑料编织绳等绳状物拴在茎蔓基部,上端拴在专为吊蔓扯拉的铁丝或大棚的棚架上。生长中不断地将吊绳与茎蔓缠绕起来,也可以用绳状物将吊绳与茎蔓分段绑在一起。随着植株的生长,一般在瓜下部留功能叶6~7片,对失去功能的老化叶片用刀割掉,留2~3厘米叶柄。茎基部发生侧枝及时摘掉。

大棚西葫芦种植(大棚西葫芦早春茬栽培技术)(7)

(4)防止落花落果:西葫芦为异花同株作物,雄花的花粉粒到达雌花柱头上,靠昆虫传粉。花粉的生活力时间较短,在花开前1天已具备授精能力。雄蕊花药在早晨5时左右散出,花粉粒萌发力逐渐减退。因此,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是大棚栽培西葫芦的关键技术措施,人工授粉应在开花当天上午6~7时进行,8时后受精明显下降,导致落花落果。授粉的方法是,摘下雄花,去掉花瓣,把雄蕊放在雌蕊柱头上轻轻地抹--抹,使花粉粒粘着在柱头上。1朵雄花花粉可授粉3~4朵雌花。用药剂处理,防止落花落果,效果较好。冬季可用2,4-D 35~40毫克/千克,春秋用20~30毫克/千克。为了防止重复处理,配好的溶液中加入红颜色,用毛笔蘸溶液涂抹在刚开花的雌花花柄上。或用防落素30~40毫克/千克蘸花。处理的时间均为上午8~9时。实践证明,既采用人工授粉,又用激素处理,防止落花落果的效果最好。

大棚西葫芦种植(大棚西葫芦早春茬栽培技术)(8)

5.易出现问题及防止方法

(1)西葫芦前期雄花很少,大棚西葫芦栽培前期一般没有昆虫传粉,需要及时进行人工授粉或激素处理,否则西葫芦难坐住瓜、难膨大,出现前端尖顶化瓜的现象。

(2)对于坐果性非常好的早熟西葫芦品种,春季栽培时需要进行疏花疏果。因早春温度偏低,营养生长相对较弱,如留瓜多,就可能坠秧,导致植株不能充分发育,使所有瓜都不能长大,如果在秋季种植则不需要去雌花、疏果。(3)棚内生长前期容易出现细菌性病害,宜用农用链霉素与代森锰锌混合液进行防治,中后期应注意防治白粉病。

大棚西葫芦种植(大棚西葫芦早春茬栽培技术)(9)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说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小编会根据情况来为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小编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