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各个环节 紧盯每一个环节

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面对传播性、隐匿性极强的奥密克戎病毒,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战士”,他们的“战场”在大街小巷,在楼道里、家门口——他们就是抗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与志愿者。他们与时间赛跑,紧盯每一个环节,细化每一项任务,24小时手机不离手,筑起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线;群众有困难,他们第一时间帮助解决,保障正常生活秩序的背后,是他们马不停蹄的脚步。

抓好各个环节 紧盯每一个环节(1)

11月21日,在山东数字产业大厦进门处,安保人员对每一位进入大厦人员详细进行场所码、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结果的查验。 (本报记者 赵晓明 摄)

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

疫情防控,唯快不破。面对疫情,广大基层工作者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用最快的速度,防止疫情扩散。

11月19日18时,夜幕降临,平阴县孔村镇政府大院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宁静。疫情就是命令,孔村镇的党员干部立即行动起来,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仅用12小时就完成了上门入户、核酸采样、物资调配、场所消杀……

“辖区目前有密切接触者,我们主要排查核实密接人员的共同居住者和实际居住者,向有关部门报送信息,对相关人员进行转运后,再对单元楼周边和楼道进行消杀。”11月21日11点多,忙碌了一上午后,市中区二七新村街道铁一社区综合党委副书记赵佳才有空坐下来喝口水。

铁一社区老旧小区多,人口流动性强,为了第一时间投入到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成立了5支“追阳小分队”,“24小时待命,手机不离身,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核实、上报以及人员转运等工作。”赵佳告诉记者。

作为莱芜区凤城街道疫情防控工作的对接联络人,燕文清的手机也是24小时保持畅通。刚结婚十多天的她,如今起早贪黑奔忙在抗疫一线。最让她感动的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她说:“是家人给了我坚持的力量。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够快速战胜疫情。”

“疫情防控工作的核心是‘防’,与时间赛跑,就是我们与病毒无声的较量。”燕文清说。每次有重点地区返莱人员需要安置的电话打来,不管是凌晨几点,她总是第一时间接起电话,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安置工作,尽快消除疫情散播风险。

11月20日,钢城区城乡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秦立强在结束了18天的值班后,从济南遥墙国际机场返回家中。面对当前疫情防控复杂形势,钢城区城乡交通运输局筑牢外防输入防线,严格交通场站查验管控,守好第一道关口。

接到求助信息第一时间奔赴

为老人制作核酸检测登记牌,帮居家隔离的群众采购……群众生活的平稳有序,离不开基层一线工作者的坚守和奉献。

“还是咱社区党组织贴心,想得周到。有了这个吊牌,再也不担心纸质采集码弄脏弄折。”近日,济南高新区舜华路街道涵玉翠岭社区的老人拿着领到的爱心吊牌,脸上露出了笑容。

在核酸检测信息预登记工作中,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少老人遇到“扫码”难题,这不仅降低了核酸检测效率,也存在人员聚集风险。为此,舜华路街道涵玉翠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一码当先,一同战‘疫’”为民服务活动,免费为辖区有需求的人群制作核酸检测预登记吊牌。这款爱心吊牌和身份证同样大小,一面写着老人的姓名、电话,另一面附上核酸检测预登记码,防水、防晒且携带方便,社区老年人可在做核酸检测时使用,只需几秒钟便可完成核酸检测登记。

11月20日,平阴县孝直镇店子社区、店子商业街被划为高风险区,店子新村“两委”委员、妇联主席刘宗梅主动揽下了为居家隔离群众买菜买药的重任。租户代恩英是一名在孝直玛钢厂打工的外乡人,平时都在厂里吃食堂,接到居家隔离的通知后,她一下子傻了眼。代恩英的求助让刘宗梅也犯起了愁,附近的商业街、超市都关了,可无论怎样也不能让老百姓饿肚子。一个个电话打了出去,在镇党委的统筹安排下,代恩英所需的生活用品,终于从7公里外送到了家门口。

“太感谢你们了,看见警帽和国徽,我们群众心里就有安全感。”21日下午,记者和历下公安分局建筑新村派出所所长刘绍电话连线时,他激动地讲起前天刚发生的事。

11月18日,刘绍带着社区民警和社区书记在辖区巡逻,走到一个小区门口时,一名老人前来求助,“警察同志,我有个事麻烦你们,我和老伴儿年龄都大了,在附近的蔬菜店买了菜,现在蔬菜店不给送了,我们也不能出门,晚上还等着吃,你能帮帮忙吗?”

了解情况后,刘绍说:“大爷,您在这里等着吧,我们现在就去拿。”随后,刘绍和社区书记等人驾驶车辆到蔬菜店帮老人取回蔬菜,并帮着搬到小区里面。

刘绍介绍,随着近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派出所的全体民警在两周前就已全部下沉社区,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帮群众取药,往家里送东西。接到求助信息,民警准能第一时间赶到。“我们虽然穿着隔离服,但是警帽和头顶的国徽群众能看见,有困难时群众可以随时找民警,有我们在,大家安心。”

汇聚志愿亮光 筑牢抗疫屏障

微光汇聚,星河万顷。在疫情防控一线,活跃着这样一群身影,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11月21日清晨,当大多数人都还在睡梦中时,爱涌泉城公益平台成员雷战救援队队长刘浩便离开了家门。早晨6点,他准时来到济泰高速锦绣川收费站出站口,开始了一天的防疫工作。

“您好,请扫一下场所码,打开行程码……”穿着厚重的隔离服,举着场所码的牌子,刘浩和雷战救援队的队员们熟练地对出站的每辆车进行检查。

“我一般是早上6点到岗,给队员准备好防护装备、安排队员值守的站点,一直到晚上8点再换岗。”刘浩说,“一般周末通行车辆较多,昨天就检查了大约2000多辆车,国庆期间我们最多一天检查了7000多辆车,到了晚上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

刘浩告诉记者,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他和队员们都会来这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最近疫情形势严峻,他们不仅加派了人手,还组织队员对我市部分学校和公共场所进行消杀作业。

今年23岁的张凯迪是雷战救援队的一名年轻队员,从今年3月份在锦绣川收费站开展志愿服务以来,就没中断过。“做志愿者不仅锻炼了自己,也服务了大家,为咱济南防疫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是理所应当的,让我内心感到很充实。”张凯迪说。

(本报记者:赵倩 陈彦杰 刘阳 冯经伟 韩霄鹏 郝磊 亓楠楠 毕研敏 通讯员:董晓阳 于东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