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经典例子(说文解字第606课细说)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攴”部的两个汉字“救、敚”。这两个字中,“救”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敚”已不是现代汉语通用字,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救”。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救。读音有两个:

(一)jiù。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救,止也。从攴,求声。”形声字。本义是禁止;阻止。

前面说过,所谓的形声字,大多“声中有义”,我们也看一下“救”字的字形演变:

说文解字经典例子(说文解字第606课细说)(1)

(救的字形演变)

“救”字的声部是“求”,“求”字最初的字形就是一件皮裘,“求”是“裘”的本字,“裘”是后起字,“救”字里的“求”实际上用的就是“求”的本义,在远古,“皮裘”是阻挡寒冷之物,也是抵挡(禁止;阻止)自然界其他侵害的物品(比如虫、蛇之物),因此,给予或加以“求”本身就有“救”的意思。这正是“救”字里有个“求”的原因。

说文解字经典例子(说文解字第606课细说)(2)

(求的甲骨文与本义)

接着说“救”字。

《集韵·虞韵》:“救,禁也。同官有司救。”《周礼·地官·司徒序》:“司救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郑玄注:“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管子·立政》:“山泽救于火,草木殖成,国之富也。”山泽能够禁止火灾,草木繁殖成长,国家就会富足。这里的救一定不能理解成救助之意。

本义之外,“救”还有其他用法:

(1)援助;救护,使脱离灾难或危险。如:救国;救火;挽救;救死扶伤。《广雅·释诂二》:“救,助也。”《广韵·宥韵》:“救,护也。”《诗·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孔颖达疏:“救,谓营护凶事,若有赗赠也。”左邻右舍有了灾难,就是爬着也去救。

说文解字经典例子(说文解字第606课细说)(3)

(救火英雄)

(2)治疗。《吕氏春秋·劝学》:“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高诱注:“救,治也。”如同治病却给病人喝下毒药一样。

说文解字经典例子(说文解字第606课细说)(4)

(救命)

(3)纠正。《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发挥其优点并纠正其错失。

(4)通“仇”。《管子·中匡》:“安卿大夫之家,而后可以危救敌之国。”王念孙《读书杂志》:“引之曰:‘救敌’与‘仇敌’同。《集韵》:‘仇,雠也,一曰匹也,或作救。’是仇、救古字通也。”

此外,“救”还是姓氏。《广韵·宥韵》:“救,姓。《风俗通》:汉有谏议大夫救仁。”

(二)jiū。这个读音出自《集韵》。同“勼”。聚。《集韵·尤韵》:“勼,《说文》:‘聚也。’古作救。”

“救”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经典例子(说文解字第606课细说)(5)

(救的小篆写法)

2、敚。读duó。《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敚,强取也。《周书》:‘敚攘矫虔。’从攴,兑声。”形声字。本义是强取。后来写作“夺”。

这里的《周书》指《尚书·周书·吕刑》,今本《尚书》作“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今《尚书》作夺。此唐天宝卫包所改。”“敚攘矫虔”,即“争夺窃盗,诈骗强取”。

说文解字经典例子(说文解字第606课细说)(6)

(抢夺)

《南齐书·张敬儿传》:“百姓既相抄夺,敬儿至江陵诛攸之亲党。”百姓们互相抢夺,张敬儿来到江陵,诛杀了沈攸之的亲信党羽。

“敚”还通“對”(读duì)。答对。《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五》:“敚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吴则虞集释引洪熙煊曰:“敚,假借作‘對’字。”

此外,“敚”还是姓氏。《广韵·末韵》:“敚,姓。”

“敚”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经典例子(说文解字第606课细说)(7)

(敚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606,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