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来的不过是轻蔑(笑纳何以变笑柄)

换来的不过是轻蔑(笑纳何以变笑柄)(1)

日前,看一家电视台的访谈节目。小有名气的主持人访谈将要结束时,受访者(文化人)把自己的一本新著赠送给主持人。主持人说了一句:“那我就笑纳了。”在其它不同语境中,也不时听到或见到此种表述。这里的“笑纳”纯属误用!

众所周知, 在汉语里,“笑纳”是自谦词,“纳”固然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讥笑”之意。“笑纳”的意思是说,自己送给对方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对方笑话了。所以应是“自己送礼物请对方笑纳”。而有人把“笑”错误地理解为“高兴”,是因为高兴而笑,所以会说对方送的礼物自己笑纳了。

中国自古就号称礼仪之邦,说话讲究一个“礼”字。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远离了繁文缛节,一些礼貌用语也渐渐在日常生活中隐去,但偶尔看到和听到的却时常有如上述的误用例子。

“笑纳”被误用的情况在许多媒体报道中时有所见,比如足球报道中就有“xx队笑纳大礼 ,xx队全盘皆输”以及有关温网的报道中的“小威笑纳女单冠军奖杯”。显而易见,同样把“笑纳”误认为“高高兴兴地收入自己手中”。此亦大谬矣!在某地曾见到公路上悬挂着这样一条横幅:“做好东道主,笑纳八方客。”客人可以“笑纳”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笑纳”一词本义来看,它是有专指范围的,只能纳物,不能纳人。“笑纳八方客”,从字面上解释,即要对方把“八方客”作为礼物收入。这不成了笑料了吗?相信这是误解了“笑纳”一词的真正含意,如把“笑纳”改为“笑迎”,应当是正确的。

用错这类谦词的原因首先是不理解词义,其次是赶时髦。有人一看见别人用,便连忙跟着上,似乎用上几个谦辞就显得文雅了。说实在的,在自己没搞明白之前,切莫弄巧成拙,徒成笑柄。

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