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捉老鼠的睡前小故事(童话巨作捉猫故事集)

二十世纪的法国文学,诞生了多种流派的名家巨作,《小王子》《茶花女》《三个火枪手》《悲惨世界》等等,不胜枚举。其中久负盛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更是风靡至今,被广泛传颂和阅读。

今天我要说的是二十世纪法国文坛上的另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捉猫故事集》,这部作品与《小王子》同属一个时代,却不被人广泛提及,可读过《捉猫故事集》的人,无不为其怪诞却富有哲理的故事所打动。

猫捉老鼠的睡前小故事(童话巨作捉猫故事集)(1)

《捉猫故事集》的作者是马塞尔·埃梅,曾与普鲁斯特、加缪、莫里哀等文学大师一起,被评为最受法国人喜欢的作家。埃梅被称为“短篇小说怪圣”,他的短篇小说,以极简的文字描述出怪诞的故事,故事里往往渗透着现实,读完发人深省。法国人称其为继莫泊桑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巨匠。

他最为著名的短篇作品是《穿墙人》,曾被改编为电影、歌剧,故事中塑造的“穿墙人”,还被法国著名演员让·马莱打造成雕像,作为纪念。

《捉猫故事集》延续了埃梅一贯的创作手法,通过一个个短小的故事,将儿童的成长、心理、家庭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娓娓道来。读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在普通的生活中,发现蕴藏着的精彩而凝练的哲理。

一、马赛尔·埃梅:带有泥土气息的法式幽默,出彩的故事素材源于真实的生活经历

1902年,埃梅在法国一个小镇出生,他是家里第六个孩子。埃梅的父亲是马蹄铁匠,母亲在其2岁的时候便去世了,随后,父亲将其送往乡下的外祖母家里,便未曾现身。

在乡村长大的埃梅,对于充满泥土味的农庄、动物、森林、农民都非常了解,这些事物后来都体现在埃梅的作品中,外加其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描绘出的各类形象都尤为生动且真实。

猫捉老鼠的睡前小故事(童话巨作捉猫故事集)(2)

《捉猫故事集》封面

《捉猫故事集》,便是一本带有泥土气息的法式幽默的童话书,书中讲述了生活在乡下的两个小姐妹玛丽奈特、苔尔菲娜和动物们的故事,埃梅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以生动、奇妙的笔触,将17个意味深长的儿童与动物的故事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会求雨的猫:小姐妹家中的猫,只要用爪子挠一下耳朵,第二天就会下雨。

本性难移的狼:尽管狼向小姐妹承诺,自己已经变好了,不会吃掉她们,想要和她们一起做游戏,小姐妹答应了。可最终,它还是没控制住自己的狼性,把小姐妹吞下了肚里。

善良的大狗:一只大狗,在答应替主人承受瞎眼的痛苦之后被主人残忍抛弃,后来虽然重新寻得了心善的新主人,在遇到旧主人时,大狗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那个曾经抛弃自己的人身边。

此外,还有远方来的豹子、坏脾气的公鹅、温顺的绵羊、野性难驯的鹿、无事生非的小奶牛、想与孔雀媲美的猪等等,对这些动物一言一行的入微描绘,让人惊叹于埃梅对各种动物习性的熟稔于心。

不容置疑的是,这些看似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切,都源于埃梅对生活的深入观察。

农民们能够从他的小说中辨认出他们活动境域的色彩,他们的形象、他们朴素的生活方式和劳动节奏、他们的风趣语言和对话强调、他们陋室里的光线、他们乡村的骚动和欢乐气氛。

从插画、语言、意象三方面分析,读懂作者深层次的寓意

01.插画:色彩斑斓充满童趣,勾勒出法国乡下儿童的生活画卷。

《捉猫故事集》讲述了17个故事,每个故事都穿插了一幅精美的图画,图画内容选取了故事中最耐人寻味的场景,通过绘画作者色彩斑斓的笔触,将法国乡下儿童的生活画卷完美地勾勒出来。

此外,插画的加入,读者在读书之余,更容易在脑海中形成场景化的故事形态,加深故事印象。

猫捉老鼠的睡前小故事(童话巨作捉猫故事集)(3)

远方来的豹子

猫捉老鼠的睡前小故事(童话巨作捉猫故事集)(4)

野性难驯的鹿

猫捉老鼠的睡前小故事(童话巨作捉猫故事集)(5)

小鸡变大象

02.语言:通过人与动物的土味对话,将儿童特有的天真、友善、浪漫体现得淋漓尽致,讽刺无趣、虚伪和利益至上的成年人。

埃梅的笔下,田野里的动物们都有自由表达的能力,它们会和两个小姐妹玩耍、做游戏、开会讨论对策,会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会发表符合性格、身份特点的观点。

当两个小姐妹特别渴望画画时,她们的父母却因为担心画画会弄脏衣服,清洗起来太麻烦为由,从来不允许她们画画,并为她们分配一些劳动任务。为此,动物们纷纷为这对小姐妹打抱不平。

“真气人,”鸭子高声说,“这样的父母简直是在犯罪。不过,小姑娘,不必害怕,放心去画画吧。有狗当帮手,我负责摘豆角。”

“行吗,狗?”

“当然行啰。”狗回答。

“割苜蓿草的活儿,你们就交给我吧,”猪说,“我能替你们割一大堆。”

猫捉老鼠的睡前小故事(童话巨作捉猫故事集)(6)

《捉猫故事集》插画

动物们总能在小姑娘需要的时候,跳出来帮忙。而小姑娘的父母,却总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上,趾高气扬的指挥着两个孩子做着不喜欢的事情。

这样的父母,在我们的生活中,太常见了。作者借用动物口吻批判这类父母,颇具启示性意义。

读完故事你会发现,在埃梅创造的这个世界中,两个小姐妹和动物们属于同一个世界,体现出儿童与生俱来的天真、友善和浪漫;两个小姐妹的父母则属于成年人的世界,他们大部分时间表现得无趣、虚伪、利益至上。

03.意象:在变与不变之间,聚焦儿童的成长及命运,揭露病态家庭关系对儿童的影响。

《捉猫故事集》中,埃梅创造了很多的变与不变。

小姐妹稚嫩的画笔下,驴变得只有两条腿,马变得比公鸡还小,牛变得只剩下牛角而看不见身体。为了逃脱被父母的惩罚,小姐妹急忙找来画笔,重新为驴、马、牛、公鸡画像,让他们回归原本的模样。——动物形态的变与不变,是小姐妹去伪存真的成长过程。

猫捉老鼠的睡前小故事(童话巨作捉猫故事集)(7)

画画的奇迹

狼的双腿一抖,就能变得善良,可以和小姐妹愉快地做各种游戏,给小姐妹们讲离奇的故事;狼的腿再一抖,又能从善良回归凶恶,把小姐妹俩吞进肚子里。——狼的秉性变与不变,是小姐妹为自己不露锋芒的善良付出的代价。

猫捉老鼠的睡前小故事(童话巨作捉猫故事集)(8)

本性难移的狼

小姐妹有天晚上幻想自己变成驴和马,结果第二天醒来“梦想成真”了。这个转变,让小姐妹二人从父母的女儿,转变为父母的牲畜,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从难以接受的悲伤,到渐渐习以为常,从而把女儿真的当作牲畜来驯养,再到最后与商人讨价论价打算高额卖掉女儿。在关键时刻,两个姑娘又恢复了原本的模样,父母从气急败坏到喜极望外。——小姐妹二人的变与不变,体现出病态家庭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猫捉老鼠的睡前小故事(童话巨作捉猫故事集)(9)

《捉猫故事集》插画

每一次的变与不变,都是幻想与真实世界的交锋,埃梅通过这样的意象写作手法来表达立意,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为人父母的底线,是不伤害孩子的童年

埃梅2岁后失去母亲,又被父亲丢到外祖父家不管不问,这让埃梅在刻画父亲与母亲形象时,产生了偏倚。

《捉猫故事集》中的父亲,冷血、刻薄,母亲相对更温和、更疼爱孩子。可见父母伤害孩子的童年,对于孩子带来的影响有多么的深刻。

《快乐养育法》一书中提到,要做到不伤害孩子的童年,父母可以试着用“联结法”替代“隔离法”。

隔离法很常见,比如孩子犯错时,把孩子关在屋内反省;孩子哭闹不止时,把孩子晾在一边置之不理。这种做法在当时可能是十分奏效的,但是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定向思维:只有好好表现,不犯错,才能被父母喜欢,而不良的情绪需要自己消化,千万不能在父母面前宣泄不良情绪。

这样的孩子,得有多压抑啊!压抑的结果,是亲子关系的疏离。

美国精神科医生丹尼尔·西格尔表示:“隔离法对孩子有许多负面影响。当孩子被隔离时——不管是被关在自己的房间里,还是必须独自坐在某个角落——孩子感受到的是孤立与父母的拒绝。研究发现,孤立与隔离,这种由关系造成的痛苦,对大脑造成的伤害相当于肢体虐待。”

那么,什么是联结法呢?又该如何使用呢?

联结是比共情、倾听更高级的亲子状态。

依附关系研究告诉我们,孩子需要与父母联结,让他感受到理解与支持;尤其当孩子被情绪困扰时,更需要情绪平稳的大人来协助、引导,帮助孩子平复情绪,学习自我调节。

想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联结关系,父母们可以通过练习逐渐掌握。

01.每天跟孩子有20秒的亲密接触。

猫捉老鼠的睡前小故事(童话巨作捉猫故事集)(10)

《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一书中提到,跟孩子联结可以从身体开始,尤其是0~6岁的孩子,父母要和孩子有更多的身体接触时间,让孩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觉得可以通过身体接触与父母保持联结。

当人与人之间有安心的肢体触碰时,身体就会释放催产素,也称为“联结荷尔蒙”,让我们感受到与他人的联结。

建议父母每天跟孩子有20秒的亲密接触,可以拥抱孩子20秒,可以和孩子手牵手20秒,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感受到和你的联结。

02.设定每天的亲子时间。

父母可以设定每天的亲子时间,在亲子时间内,父母要放下手机,放下杂事,全身心陪伴孩子。陪孩子做游戏、玩玩具、读绘本、学习等等,并尽可能让孩子主导这段亲子时间,让孩子主动形成与父母的强联结关系。

猫捉老鼠的睡前小故事(童话巨作捉猫故事集)(11)

03.和孩子四目相对聊天。

每周设定一次亲子聊天时间,父母和孩子坐下来,四目相对,说一说本周之内遇到的事情。已经上学的孩子可以说一说学习上的困难、同学间的趣事,父母可以聊一聊工作中的感受、新鲜事等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有意识的练习对父母敞开心扉,也是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的重要法宝之一。

猫捉老鼠的睡前小故事(童话巨作捉猫故事集)(12)

写在最后

《捉猫故事集》它不仅适合儿童读,更适合大人们读。

正如埃梅写这本书时说的那样,他的故事是给四岁至八十岁的儿童写的。你若童心未泯,不妨拿来一读;你若早已忘记童心为何模样,更应读它几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