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解析(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预习笔记)

人物介绍

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课文分析

①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学生生活中最愉快的时期,是在顶楼里度过的;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句解:对比|设置悬念。工作条件的艰苦与精神上的满足形成对比,巧妙地设置了悬念。)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句解:“微妙”在这里修饰“快乐”,说明这种快乐的非凡、深远,其内

与意义是不可尽言的。)

段解:总写玛丽在艰苦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和研究。

②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句解:“燥热得像温室”,形象地写出了夏天棚屋内的炎热。)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标上记号永远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句解:写冬天下雨、下霜时的棚屋,和上文夏日燥热的棚屋相照应,对不同天气状况下棚屋内的情形进行细致描绘,形象地写出了条件的艰苦。)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儿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句解:“炽热”与“寒带”形成对比,说明了居里夫妇工作环境之艰苦,反衬出居里夫妇执着的科学研究精神。)

段解:具体描述室内工作环境的恶劣。

③然而,玛丽和比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室息。(句解:衬托。用恶劣的工作环境衬托居里夫妇热爱科学、坚持研究的高贵品质。)

段解:具体描述室外工作环境之艰苦、工作设备之简陋。

④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句解:“吹嘘”一词贬义褒用,写身患结核症的玛丽从未跟佛提埃大夫说过自己的工作状态,表现了玛丽为了科学不惜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解析(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预习笔记)(1)

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解析(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预习笔记)(2)

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解析(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预习笔记)(3)

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解析(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预习笔记)(4)

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解析(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预习笔记)(5)

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解析(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预习笔记)(6)

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解析(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预习笔记)(7)

问题探究

(1) 探索镭的“艰苦”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阅读全文,圈点勾画,进行批注。

答:工作条件差,设施简陋,工作负荷大,镭的提取难度大。

(2)描写这些艰苦的用意何在?

答:这些描写写出居里夫妇在恶劣的环境中还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更能说明他们的敬业和吃苦精神精神,从侧面衬托出居里夫妇对工作的热忱和坚毅执著的品质。

(3)这样的“苦”的岁月,在居里夫人看来,却是怎么样的?(用原文回答)

答:“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

“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4)本文以《美丽的颜色》为题有什么用意?

答: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概括,“美丽的颜色”一语双关,揭示文章主题,既写出了镭的颜色美;也赞扬了居里夫妇对科学执着的追求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美;同时也体现了他们人格的高贵!

课文总结

本文通过记叙居里夫妇在简陋条件下研究提取镭的过程,并最终发现提取了镭,表现了科学家坚持不懈、以苦为乐的科学探索精神,同时赞扬了居里夫妇乐观的情怀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