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解锁高质量发展)

来源:【健康报】

江苏省常州市,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成为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常州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对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积极对标高质量发展“路线图”,进行了一系列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实践探索,成效显著。

近日,健康报记者专访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常州二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汤黎明,解锁高质量发展的“常州密码”。

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解锁高质量发展)(1)

01

“四板斧”谋求高质量发展

“对公立医院而言,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具体体现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打造拔尖人才团队、发展尖端医疗技术。在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学科建设为驱动,促进医院内涵建设。”对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汤黎明有着深刻的理解。

据悉,常州二院现有城中、阳湖两个院区,目前医院有住院床位2200张,阳湖二期投入使用后将再增加1000张床位。“在医院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量逐渐提升的基础上,我院坚持以医疗质量安全为基础,人才梯队建设为根本,重点专科建设为核心,智慧医院建设为支撑,持续推进学科建设。”汤黎明道出了医院“四板斧”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在夯实医疗质量安全方面,医院自主开发了医疗质量控制系统HQS2.0,以此为抓手,多维度实时监控医疗质量情况,引导临床科室围绕关键指标持续改进。同时,医院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大力推进多院区信息化建设,将成本控制落实到各院区科室等基本功能单位,实现多院区间的同质化管理、差异化发展。

在智慧医院建设方面,医院历经多年开发,构建了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一体化智慧医院体系。医院于2016年开发上线统一查询系统,向院科两级提供实时的全院运行数据,以便管理者掌握全局,随时、随地、随机了解情况。医院相继开发绩效考核系统、资源规划系统(HRP)、“医路通”等,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同时,为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和运营提供有效工具。医院自主开发的全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旨在推动医疗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使得海量医疗数据成为可利用的有效数据,从而更好地为患者就医及医院精细化管理服务。

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解锁高质量发展)(2)

02

砌实医院发展“承重墙”

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建设的临床专科是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承重墙”。

常州二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在疑难急症救治领域“苦练内功”,交出了亮眼答卷。

2015年5月,该院创伤中心开始运行,一改传统的分诊分科型急救模式,集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室、急诊手术室、急诊病房等为一体,对患者实行“一站式”救治。

2016年10月,创伤中心再次整合,成立5个综合救治团队,每个团队均囊括骨科、创伤普外科、创伤胸外科、脑外科及手足外科等多科医生,极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效率。

医院还进一步整合肿瘤科、放疗科、放射治疗中心等,成立肿瘤中心,为区域肿瘤患者保驾护航。由阳湖院区胃肠外科、消化内科与内镜中心等优势科室整合而成的胃肠病中心,彻底打破内、外科壁垒,依托黎介寿院士工作站、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常州二院消化病诊疗协作中心和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培训基地的技术支撑,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同时,医院将专科细分,先后开设神经康复门诊、口腔颌面外科门诊、乳房整形门诊、卒中门诊、膏方门诊、房颤门诊、哮喘慢阻肺门诊等专病门诊,进一步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03

念好人才引育“三字经”

对于人才引育,汤黎明有本“三字经”,即人才引育、发展的“年轻化”“集智化”“平台化”。

医院扎实推进干部年轻化,2019—2021年共聘任中层干部(包括科主任、护士长)301人,其中45周岁及以下人员共156人,占比达52%。

干部年轻化助推医院实现了快速发展。医院“80后”神经外科主任刘芳于2015年向医院表达想赴海外学习的愿望,得到了院部的大力支持。随后,刘芳在国家公派资助下赴德国海德堡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后又赴美国等地进修学习。2017年年底学成归国后,医院委以重任,任命其为神经外科副主任,病区主任,并耗资1000万元购入荧光集成显微镜、手术导航、超声吸引刀、术中电生理、术中多普勒等顶级硬件配套,打造先进的神经外科手术室。

在刘芳的带领下,短短两年时间,医院神经外科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年门诊量增长率达29.4%,手术量增长率达36%,相继完成了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大型听神经切除术、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等复杂手术,并在常州地区首次开展术中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在刘芳的推动下,德国海德堡大学神经外科与常州二院合作创立国际颅脑肿瘤中心,并创立了常州首家、省内先进的颅脑解剖实验室。

在选拔年轻干部的同时,医院还鼓励“老人”高风亮节地推贤让新,落实干部“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机制。历次的干部聘任中,部分原任职能科室负责人由于在工作中不作为而不再被续聘,真正做到了“让有为者上,慢作为、乱作为、不作为者下”。

医院集智化谋求发展,海纳百川引人才。该院积极探索灵活的人才引用机制,拓宽引才渠道,出台了《高端特聘人才引进实施细则》,进一步提高引进人才的待遇。对引进的各类人才按类别奖励安家费、生活补助、科研启动资金等,充分体现了医院对人才的重视。

医院持续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为适应优势学科建设需要,该院采取硬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引进策略,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优秀人才,先后聘请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病理科及分子医学研究室黄勤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专家及博士生导师在内的10余位医学权威专家,指导该院重点学科的建设。

医院还秉承“平台化”思维,厉兵秣马育人才。高质量的平台是培育人才的温室。医院在人才引进、医疗资源融合上双管齐下,积极搭建培育人才的学科创新平台。

在打造科研平台方面,医院成功创建该市医学领域首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了省外一批博士进站;成立了南京医科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常州分中心,并且创建了南京医科大学医学物理研究中心,成为南京医科大学在南京以外成立的首个校级实验室,也是常州市医学领域唯一一个校级实验室。

医院还制定人才发展管理办法,定期组织开展博士座谈会,建立院领导与高层次人才对接制度,加大科研奖励投入,制定了多项人才发展支撑方案,比如,提取年度总支出的1%纳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一系列政策,进一步优化医院人才发展环境。

医院对接顶尖资源,引进3个南医大教授工作室,引进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等5个创新团队;携手中国工程院黎介寿院士、郎景和院士及其团队成立了院士工作站,让常州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也带动了医院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发展。

04

上联下通 共建共享

汤黎明认为,上联下通、共建共享的医联体建设是守护区域百姓健康的“安全线”。常州二院自2013年开始探索医联体建设,至今已建成包括紧密型、区域型、专科共建型、对口支援型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共计25家。其中,紧密型医联体3个,区域型医联体5个,共建专科型医联体14个,对口支援型医联体3个。医院通过系列举措,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同时,惠及了更多地方百姓。

2016年8月,常州二院与天宁区青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成立常州市首家试点紧密型医联体——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天宁分院,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共建合作,形成了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多个亮点。

在服务质量同质化方面,医院通过移植三甲医院的管理模式,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在绿色通道建设方面,医院畅通上下转诊通道,预约大型检查、检验、专家门诊在基层便可轻松实现;在五大中心集约化发展方面,区域影像中心、心电中心、病理中心、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能够协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约化、高效化地进行检验检查和医疗器械保障。

在医疗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医院不断探索医联体建设新模式,“民投公助、医养结合”的医疗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医院金东方院区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常州二院托管运营。总投资约4亿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核定床位500张。开设骨科、综合外科、手足外科、创面修复专科、肿瘤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等25个临床科室。

依托常州二院“创伤中心”“胸痛中心” “卒中中心”三大救治中心,金东方院区大力发展以康复为特色的专科专病中心,建立了全市首家心脏康复中心、神经康复中心;整合常州二院相关学科资源,成立了医护治一体化伤口治疗中心。

2016年6月,常州二院在金东方院区开设了创面修复专科病房,开启医护治一体的慢伤治疗新模式,该模式获得了全国范围的认可和推广。

2014年6月,常州二院与横山桥镇卫生院建成专科共建型医联体,以专家门诊、疑难病会诊、教学查房、讲座授课、手术指导、协助医院管理等方式进行深度的互动交流,实现了双方从管理到技术的紧密合作、协同发展。

2019年9月,常州二院与横山桥镇卫生院成立了常州市首个理事会管理下的紧密型医联体,横山桥镇卫生院正式挂牌“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横山桥分院”。在双方行政隶属关系不变、资产归属不变、财政投入不变、人员待遇不变的前提下,通过“5 1”(骨科、慢病科、消化科、妇产科、儿科、信息科)专科托管,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横山桥分院的临床专科、影像中心、信息中心同质化建设加快推进。

2019年,在常州二院的全方位帮扶下,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横山桥分院正式晋升为二级综合医院,翻开了双方精诚合作的新篇章。

凡为过往,皆为序章。放眼未来,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将继续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奋力前行,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常州力量”。

文:刘欣茹

编辑:张方飞

审核:韩璐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解锁高质量发展)(3)

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解锁高质量发展)(4)

本文来自【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