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特色风味小吃胡辣汤(河南名吃只知道胡辣汤)

你爱喝油茶吗?

哈哈,我都能猜得到你的回答了:

如果你是武陟人,或者焦作人

你的回答八成会是:“爱呀,当然爱喝!”

如果你是焦作以外的人(哪怕你是河南人!)

你的回答九成会是:“啥?油茶是啥?”

这是非常让我沮丧的一件事。

为什么呢?

因为我是武陟人。

我爱喝油茶。

河南特色风味小吃胡辣汤(河南名吃只知道胡辣汤)(1)

淑瑶 | 文

油茶是武陟人的根

上大学的时候,放寒假前,同学们强烈要求我带家乡特产给他们。我也暗自窃喜,因为我老家最有名的就是武陟油茶,嘁,那简直太好喝了!

返校的时候,我的行李箱都快撑爆了,但还是硬塞了两大包油茶粉,带回了学校,我担心一包不够大家喝的。

我兴冲冲地烧了开水,先冲泡一小袋,给5个室友试尝一下。大家满怀期待地围上来,人手一勺,纷纷品尝。我也满怀期待地看着大家,等待着如潮而来的好评。

然而我看到了什么?

他们一个个呲牙裂嘴,好像突然得了牙疼病,没有一个人再把勺子伸过来了,好像我刚才冲泡的是一碗毒药……

我千里迢迢带来的两大袋油茶粉,从此再也无人问津了。它一直待在宿舍的角落,上面落满了灰尘。过一阵子,有人嫌它占地方,把他挪到更远的角落,连我对它也有几份嫌弃了。

河南特色风味小吃胡辣汤(河南名吃只知道胡辣汤)(2)

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呢?

小时候,我常听奶奶说:“以前穷,能吃个玉米面馒头,喝碗油茶就觉得幸福极了!”

妈妈也常说:“油茶呀,是咱武陟人的根。”

我还记得,以前去城隍庙的庙会烧香,庙前的小广场总是聚集着很多人,有卖小风车的,卖凉粉的,卖爆米花的,个个小贩的摊前都围满了人,大人小孩热热闹闹的买各种平时很难买到的零食小吃。

最吸引我的,就是那个造型独特的大壶了:壶身两侧攀附着双龙,一龙为扶手,一龙则为壶口,壶身包裹厚棉被,用以保温。

壶盖儿留有加水小口和烟囱,卖油茶的人持着大龙倾斜,龙口吐茶,倒出的便是武陟油茶。从龙口“吐”够满满的一碗油茶后,小贩还会在油茶碗里摔上几粒花生芝麻和碎焦叶。那真是满满当当,香气四溢,味道浓郁,健胃提神!

河南特色风味小吃胡辣汤(河南名吃只知道胡辣汤)(3)

油茶献过刘邦,进过人民大会堂

咋就不行了吗?

武陟油茶的历史,大有来处。

你去武陟街头,随便问一个当地人,大家伙儿对油茶的的辉煌历史都了如指掌,说起来都是如数家珍:

相传秦朝末年,武德县吕某把油茶作为民间美食献给刘邦,致使油茶为人所知,小有名气。

清朝雍正年间,武陟县令吴世禄又把它献给雍正,颇得这位勤政皇帝的好评。

民国时期,灾害连年,许多武陟人出逃家乡,带走的除了有自己的金银细软,还有制作油茶的技艺,他们带着油茶逃向了远方。

甚至上世纪三十年代,油茶还被出国的留学生带去了大洋彼岸呢。

新中国成立后,武陟油茶还有幸被两位厨师带进了人民大会堂,成了一道全国性的美食小吃。

河南特色风味小吃胡辣汤(河南名吃只知道胡辣汤)(4)

我们武陟人把油茶称为“甘缪膏汤”,你想想,我们该有多爱它吧!武陟人出门,最爱推广的家乡小吃就是油茶了。

武陟人在家也自做油茶,但是,通常在过节的时候才会做,而且要多煮才会飘香。我们会在油茶里加很多配料,来提升全家人的口感:

加黑白芝麻和花生米儿,使味道更香醇,喝时嚼到芝麻粒、花生米满嘴生香;抓三俩鼓鼓囊囊的面筋泡和一把碎焦叶放在煮好的油茶上,筷子一搅,面筋泡蕉叶裹着油茶下肚,软脆相伴,绵延厚重。放海带搭配切块的小牛肉,海带清脆,牛肉肉质紧实,顺着油茶“哗啦”一口,真是人间美味呀!

过节的时候,我妈妈也会做油茶,但搭配的东西有所不同,她很有创造性地放入粉条和饺子:粉丝入锅,细长金黄,元宝状的饺子翻滚,与“金丝”在油茶里纠缠,这叫做“金丝缠元宝”,是我妈妈独门的拿手好戏。

油茶煮好出锅了!家里的大人小孩争着抢盛,一碗油茶,必须要有纠缠着金丝的饺子,一碗里饺子越多,寓意越好:“升官发财,招财进宝!”

热热闹闹的油茶,滚烫又沁人脾胃。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油茶的花样多得数不清,喝下它的幸福感也不言而喻。

河南特色风味小吃胡辣汤(河南名吃只知道胡辣汤)(5)

油茶其实是一道粥

这可能限制了油茶的推广

武陟油茶虽然叫“茶”,但其实是一道粥。它的味道固然香醇,但加过香料后带有咸味,因此,即使最爱喝油茶的武陟人,也很少大清早起就喝油茶,中午喝吧又喝不饱。

所以,武陟人大多在晚饭时间,煮一大锅油茶,全家人回家,把一天趣事搭配着一碗油茶,联络感情,填饱肚皮。

所以,我的喝惯了珍珠奶茶的同学们,喝不惯入口回咸,带点羊油味的油茶,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1980年代,我的乡亲们研制出了“快餐油茶粉”,开办了油茶厂,成批生产油茶,但是,效益却不是很好。

想想看,从前在庙会上,油茶大壶就像一块很大的招牌,我们这些小孩子看到它,就会央求大人买一碗来尝堂。

河南特色风味小吃胡辣汤(河南名吃只知道胡辣汤)(6)

现在没有了大壶,油茶就失去了些吸引力。批量生产、在超市里批量销售的油茶粉,千篇一律律,没有巧妙自由的配料搭配。外地人冲泡干喝,大多也是难以接受的。

在我看来,没有我妈妈那样创造性自由配料的油茶,它的魂魄就不全了,这大概也是武陟油茶一直打不出名的原因之一吧。

熟悉油茶的武陟人,爱的就是油茶那种有点发咸、带点香料味的口感,但许多非武陟的人,却不能接受加了肉桂,茴香,花椒的味道。没想到武陟人最爱喝的油茶,口感竟成了向外推销的大问题。

细细想来,油茶确实不如米汤喝着舒服。但作为喝着油茶长大的武陟人,它的味道一直停留在我的味蕾上,关于它的声音更是难以忘怀:从前的叫卖声,大龙吐茶的模样,小商贩“摔”配料的场景,现在但仍萦绕在我的耳边,历历在目。

河南特色风味小吃胡辣汤(河南名吃只知道胡辣汤)(7)

可现在,看着超市货架上安安静静躺着的油茶,虽然有着眼花缭乱的精美包装,却怎么也看不见它们当年的灵性了。

武陟油茶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味觉体验,更是一段段故事的沉淀。欢迎大家去武陟,坐下来,喝一碗油茶,听武陟人讲一段他们与油茶的故事,保证您不虚此行。

河南的吃货们,大家都来说说吧:

刘邦都爱喝的武陟油茶,为啥往外推广这么难呢?

(图片来自网络)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