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是哪里县令(武大郎的阳谷县)

武大郎是哪里县令(武大郎的阳谷县)(1)

第六章改变

还好,差不多近距离旁观了冲突的隔壁店并没发生这种让人尴尬的事。

脖子上挂了条软尺的小伙计笑盈盈招呼:“这位爷是想沽成衣,还是让小店量身裁缝?爷,不是小的夸口,小店黄师傅这手艺,在咱阳谷,那可是一绝啊。你瞅瞅这些个样式,这针脚,随便哪一样,都不比东京城里那些大官人身上的差!”

武林乐了,这小伙计挺有意思,倒是有点后世服务员的感觉。

“我先看看面料,贵店都有什么料子?”这个很重要,别的不说,光是身上现在的贴身小衣就能当砂纸用,这才是头等大事。

小伙计马上带他来到布样前,一样样的介绍,还很仔细的让他逐一上手去感觉。

好!终于摸到一种手感勉强的:“这是什么料子?”

“哦!这是捶过的白叠布,价格也不是很贵。一般都是贵人们用来做小衣的。”

白叠布就是棉布。武林点头:“这种料子什么价?”

小伙计道:“这个一匹要八百文。”

武林沉吟道:“这价钱……”

小伙计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爷!您往这边瞧,它就是用这个五百文的白叠布经过几道捶洗揉制做出来的。价钱上贵一些,做小衣当然比寻常料子舒服些了,可关键它不耐穿啊。”

哈,这小伙计还挺诚实,不过内衣这东西,实在是不方便让别人做。正好,先拿回去试试金莲妹妹的手艺。

武林笑道:“没关系,总还是比绸子便宜些吧?就这个料子,给我来一匹。谁还能把小衣穿一年啊……”

绸子?一匹?爷啊,真是把过日子当过年啊。小伙计心里嘀咕,这位爷肯定是落难的贵公子了,不然谁能说出这种话来?可着这阳谷打听打听,谁穿衣服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得嘞,管人家什么出身,只要给钱就是大爷,生意要紧!

一匹布是多少呢?是十丈!以宋尺三十厘米计,十尺是一丈,十丈就是三十米。用来做内衣,够穿好几年的了。

八百文,不杀价,直接付款拿货,普通白叠布一匹五百文,也来一匹!纯手工纳的千层底布鞋,只要三十文,也来一双!

这么豪爽的主顾可不常见,小伙计很贴心的赠送一包缝衣针,外搭一把细绵线。

武林又买了件与自己身材差不多的成衣做外套,这才抗起软布打道回府。

武林前脚离开,后脚金剪刀的伙计就进了黄记,不打听打听,掌柜和狗眼伙计都安不了心。

黄记小伙计淡然笑道:“还用说?光看人家那作派,指定就是哪位贬谪官人家的管事。瞧见没?软白叠布,张嘴就是一匹,价都不带还的。付的都是银子和肉好铜钱!”

伙计回去一汇报,掌柜淡然处之,狗眼伙计嘴里嘟嘟着,心里却多少有点忐忑,实在是不敢想这事被姑夫知道,自己会有什么待遇。

回家喊来金莲,两匹布往那一摆,把自己的想法说一遍。

金莲明显有点接受不能,白叠软布做小衣当然能理解,针线活她也能做的来,可是那种样式,完全想像不来啊!

没办法,武林耐着性子找几张草纸,裁裁剪剪搞出个模样,用浆糊粘出衣服模样,让她看着模型去做。

量身材尺寸的时候,武林发现另一个很尴尬的现实。家里没尺子是其一,其二就是,金莲妹妹不识字!

这就更加没郁闷了,就算你把尺寸全用绳子比出来,她也不可能记得住啊!

想来想去,只好又自己跑一趟黄记。想买条软尺,再讨一块划线用的石膏。黄记小伙计这才知道,这位爷原来就住自家不远,是刚搬来不久的街坊。越发热情,知道他是要家里人自己做衣服,硬是送了只铁顶针。

把布摊在床上,一边划线一边讲解,看的金莲妹妹两眼水汪汪的,那心里更是猫挠一样。谁能想到,大郎竟然还会自己做衣服!想想也对,以前都是他在养活自家兄弟,又当爹又当妈的,会点针线也不奇怪。只是这贴身小衣,怎么要做的这么古怪?

两种棉布都是没上色的原布,这对武林来说,完全没有影响。贴身内衣用软布,衬衣用普通棉布,再设计个马甲和绑腿。亲手把面料裁剪好,又把这些东西拼到一起,这才交给金莲来完成走针缝制的最后工序。

这年头,没有缝纫机和锁边机,所有走线的工作都要靠手工来完成,工作量大的吓死人。

金莲穿针动手,又一脸为难的开口:“大郎能不能买只小桶回来,那只大桶太沉,奴打不动水……”

好嘛,以前挑水这活路都是武大在做。搬到阳谷来,小院自己就有井,倒是省了跑路。可是水从井里到水缸,却还是需要人工来完成的。前面那一缸是武大挑的,昨晚洗了个澡就用的差不离,现在要用水,当然得金莲妹妹去做了。

算了,这种强度太高的活,好像也确实不适合女人来做。毕竟只是个不到十八岁的小姑娘,就不为难她了。

“今天你只要把这几件衣服做好就行!”武林扔下一句话,自己去后院打水。

现在的武林,力气似乎比以前的武大还强几分,一桶水连桶带绳加起来,不过五十斤出头,对他来说,完全不叫事。三下五除二,就打了满满一缸。顺便看一下厨房配置,简直不科学到愚昧的地步!

不行,不只是住处要改造,这厨房也得改!全家从前门到后院,全都特么要改!

之前武大病着没起,连着三天没开火,家里也没什么菜。索性上街转转,到午时顺便买点熟食回来,权当了解行情。

转过两条街,就有个卖包子的同行。拳头大的猪肉馅包子,一个只要三文钱。咬一口,倒是油水十足,可惜,一股子腥臊味差点让人吐出来。这年头浪费粮食要被天打雷劈,不好扔掉,只能强忍着不爽吃掉。也不知道武大以前卖的是个什么味,印象里他自己好像基本不舍得吃,真是作孽。

买了几个馒头,杂货铺买几块咸菜回家。路过包子摊,想了想,又买了两个肉包。

让武林极度无法理解的是,金莲妹妹这样一个水灵灵的大姑娘,居然对那扑鼻的臊味完全无视,毫无形象的吃的两手流油。

啧,改善宋朝人民的生活质量,任重而道远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