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王阳明心学四句话(王阳明坚持做3件事)

每天写一篇,修持1000天 | 第14天,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学会王阳明心学四句话?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学会王阳明心学四句话(王阳明坚持做3件事)

学会王阳明心学四句话

每天写一篇,修持1000天 | 第14天

王阳明心学,受到很多人的推崇。只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激发心学的无穷威力。运用心学,让自己成为强大的人,需要坚持做3件事。

1、不动心:无论遇到什么处境,都要控制自己的心。

王阳明心学的目标,是“触之不动”。无论遇到什么处境,都要宠辱不惊,不因得失而动心。

对普通人而言,做到不动心,是很难的。常人的心态是,得之则喜,失之则悲;顺境得意,逆境抱怨。这是心随物动。

触之不动,是不以物喜,不患得失。控制自己的心,不随物而动。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心难免会因物而动。

王阳明说:“怎么能不想听,怎么能不想看?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只要心不去跟随它,就是不动心。”

这点,我深有体会。

在网上写文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专门给你泼冷水,说难听的话攻击你。以前看到这些恶意的留言,心会在意、动气,和对方针锋相对打口水战。

几年下来,慢慢地,心境就转变了。别人赞美我,我不感到高兴;别人诋毁我,我不感到生气。荣誉和诋毁,像一阵风吹过来,我的心感受到了,但是不去勾住它,它自然来,自然走,我转头就忘记了,心里空空,没有东西留下。

这种心态,能一直保持的话,就是荣辱不惊,不动心。


2、事上练:不停留在理论上,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心即是理,致良知,理论的东西,人人都可以背诵下来。但是,知道不等于做到,做到一时,不等于做到一世。王阳明经常和弟子说,要在事上练。

王阳明有个弟子,有一天收到一封家书,说儿子病危。由于鞭长莫及,弟子很忧愁。

王阳明说:“你这样忧愁,对你儿子的病有什么帮助?”

弟子说:“没有帮助。”

王明阳说:“那你应该开心一点。”

弟子反驳说:“儿子病危了,怎么可能开心起来?”

王阳明说,这就是“事上练”的机会。平时光说不动心,真正遇到事情,就慌得一塌糊涂,方寸大乱。要在事情中锻炼自己的心,学会自控。

王阳明的心学,看似简单,难在实践。

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控制外在的遭遇,但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心。当不幸的事情发生时,就是最佳的“练心”机会。只有把自己本能的负面情绪,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保持冷静,想出最好的应对方法。


3、致良知:坚定内心的力量,顺时而动,顺感而应。

很多人以为,致良知,是寻找自己的良心。其实不完全准确。

读完王阳明的一系列故事,就会发现,致良知,是剔除欲望和杂念的干扰,直接聆听真正的内在声音。

弟子问他:“那些伟大的人物,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是不是预先有计划?”

王阳明说:“怎么可能有计划?事情来了就做,事情不来也不去找事,不过是随感而应罢了。”

王阳明这番话,让我想起华为的任正非。他在创立华为之初,目标并不是要成为民族大企业。他的目标,仅仅是生存下来。因为当时,任正非背负200多万的债务,一家老小还挤在一间小房子里,需要还债务,需要养家糊口,生存下来,仅此而已。

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存在的价值,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个过程,是顺时而动,顺感而应。

所以,聆听自己的内在声音,很重要。坚定自己的意志,勇往直前,做自己该做的事,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这就是致良知。

总结来说,实践王阳明心学,贵在坚持3件事:

一是不动心。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状况,都要告诉自己保持淡定,学会控制自己的心,不慌不乱,不动心才能想出最好的方法应对。

二是事上练。光说不练,不足以成事。要在实践中,慢慢磨练,逐渐克服弱点,控制自己的心。

三是致良知。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中,外在,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人、事、物往来;内在,每时每刻都有欲望和念头干扰。要学会屏蔽干扰,寻求内心最深处的定静和力量。激活这个力量,笃定前行,坚持致良知,就能激发心学的无穷威力,成为一个强大的人。



本文为易瑾还原创,更多国学解读,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