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小人国真实情况(云南百年风云钩沉)

【按】省新阶联拍云南百年史视频,受邀担任点评嘉宾,简单聊了聊《云南》杂志与南社的往事。总编导岳立(昆明说书人)说,只能给您一分多钟。我说那我悠着点。结果,脚本一下就写了千余字,拍摄时用的是800字版本,真把岳兄给吓坏了。唉,随你剪吧。

云南百年风云钩沉:聊聊《云南》与南社

文/温星,阅读推广人

云南小人国真实情况(云南百年风云钩沉)(1)

百年前,云南历史上有一份伟大的杂志,就叫《云南》,但,绝大多数云南人肯定都不知道。

1906年,孙中山先生亲自关心之下,由留学日本的云南学子在东京创办。像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的重九起义总指挥之一、陆军讲武堂校长李根源先生,护国元老周钟岳先生,曾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的吕天民,还有孙中山先生曾经的另一位左膀右臂、老是容易被忽略的普洱人吕志伊,等等,都是《云南》杂志的核心成员。

他们身上,有一个可能不太容易被关注到的共同之处,都是南社成员。

1909年,南社在苏州成立,名字就是“操南音而不忘本”,意思对抗北边的清政府。在列强入侵的多灾多难的特殊历史时期,南社很快就壮大成了中国最大的革命性文学团体,社中多有文化宗师兼豪迈悲壮之士,像大名鼎鼎的黄兴、于右任、苏曼殊、柳亚子、陈去病、李叔同、茅盾、黄宾虹,甚至鲁迅先生,等等,都曾是南社成员。

云南小人国真实情况(云南百年风云钩沉)(2)

今年6月,我刚读了当代史学大家杨天石先生的《南社史三种》,还在我的读书专栏《星眼读书》里,撰文给朋友们推荐过。

就公众知名度而言,南社三元老首屈一指柳亚子先生,他留下旧体诗词达7000余首,多批判封建,歌颂**,相当一部分南社代表成员的作品,皆为此风格,慷慨爱国之价值观高度统一,读之令人血脉愤张——

理想飞腾新世界,年华辜负好头颅!

祖国沉沦三百载,忍看民族日仳离!

会见亡秦三户士,一麾黄钺定中原!

我亦雄心犹健在,梦中无路请长缨!

柳亚子更是直言:愿为同胞流血矣。

云南小人国真实情况(云南百年风云钩沉)(3)

南社主帅柳亚子先生

云南的南社成员不多,就十几位,除前面已提到的李根源、周钟岳、吕志伊,还有李曰垓、张开儒、赵宗瀚,等等。而且,南社集体的活动也从没来过云南,主要都是在江南地区,尤其上海。但是,以云南籍南社成员为主要团队的《云南》杂志,跟南社一样,都是对历史起到了巨大推动和深渊影响的传奇。

就在5月,昆明还搞了一场《旧报纸上的云南—清末民国时期云南出版的报纸收藏展》,其中就有当年的绝版老《云南》杂志,真是太珍贵了。

云南小人国真实情况(云南百年风云钩沉)(4)

李根源先生

我在史料里读到过《云南》杂志当年发表的南社成员之一、大理人刘九畴临终前的绝笔诗,“三千东海千行泪,万里云南一念悬”,他是因为没日没夜抓杂志发行工作和干革命,“呕血而卒”的,临终前,还在苦苦念着万里之外的故国故乡云南。

历史上的这些文化人和革命者,他们双重的身份融合得非常完美。真的,我觉得,相当一部分杰出的革命者,他们一定也是杰出的文化人、思想家,比如我们云南的李根源、周钟岳等等,就是典型代表。

在他们的诗词和相关作品中,在仅仅存续了六年的《云南》杂志中,我们能看到当年那些南社先贤、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的悲壮与豪情,也能看到清末民初剧烈动荡中云南高原和社会的长长的画卷。

云南小人国真实情况(云南百年风云钩沉)(5)

周钟岳先生

我想说,一直以来,我们对南社的云南籍群体,对《云南》这份伟大的杂志,了解研究非常不够,应该好好补一补这个短板。

参阅:陆放翁?贾宝玉?南社大佬真名士,慷慨悲歌柳亚子


★ 头条专栏“星眼读书”,推荐全国新近出版的价值好书

★ 温星,阅读推广人、文化观察者,中国作协会员、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昆明开明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