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名家制作莆仙戏曲(耄耋老人痴情创作聊斋俚曲戏)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窗外杨柳婆娑,不远处的淄川区留仙湖碧波荡漾,几缕阳光透过玻璃,柔柔地铺洒在房间里。他放下笔走到窗前,目光中含有几份欣喜,又一个合作的大剧本《秋己》基本定稿。这位耄耋老人叫陈倩,是淄博市著名剧作家,淄博市级聊斋俚曲传承人。

以聊斋俚曲中优秀的音乐元素为基调,打造人们喜闻乐见的有故事、有情节的戏剧,以此传承和发展聊斋俚曲,是陈倩和他的同事们一直以来的心愿。但对于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能坐下来写字就不容易,更不用说坚持创作。他之所以孜孜以求,是因为他一直在信守着一个诺言。

那是2008年的夏天,陈倩收到了他的同行牟仁均的妻子杨占娥送来的一个包裹。她说:“这是先生全部有关聊斋俚曲的文章和他亲笔记录的淄川一带俚曲的手稿,我的孩子们不搞这个,先生临终前嘱咐我把它托付给你,你收下吧。”陈倩接过包裹激动地半天说不出话来。这是已故的亲密朋友牟仁均一生的心血,是研究蒲松龄聊斋俚曲的珍贵资料。他感到包裹沉甸甸的,心中也沉甸甸的。他说:“你放心,我一定要把事情做好。”

聊斋俚曲是流传在淄川一带的时俗小调,蒲松龄创作整理了《聊斋俚曲集》,被称为中国明清时期民间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陈倩和同事们一起挖掘整理聊斋俚曲起,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曲种,而此刻,接过这个包袱,他心中更是多了一份责任,肩上多了一条重担。

2009年,他参与创建了淄川聊斋俚曲剧团,剧团首先选中并排演了陈倩创作的俚曲戏《带着奶奶做新娘》,多场演出都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大河再长夜有缘》这一唱段一直传唱至今。

2010年,陈倩随同淄川聊斋俚曲剧团参加了山东省第二届“谁不说俺家乡好”文艺电视大赛,75岁的陈倩与11岁的韩晓霜同台演唱了蒲松龄聊斋俚曲《磨难曲》中的《金纽丝》,他们深情的演唱以及舒缓、迂回、动听的旋律打动了在场的观众。

莆田名家制作莆仙戏曲(耄耋老人痴情创作聊斋俚曲戏)(1)

陈倩信守诺言,把传承俚曲当做事业来做。他编写大戏小戏20多部,并有多部获奖。其中小戏《王六郎》获得山东省政府最高奖泰山文艺奖,聊斋小戏《丫头大主任》入选文化部精品库;《少年夫妻老来伴》获淄博市小戏节一等奖……同时,他不遗余力地教唱俚曲曲牌,扶持年轻的俚曲爱好者,为他们铺路搭桥。留仙湖养生中心陈倩的住处,常有歌声缭绕,让人驻足倾听,那是陈倩在教他的学生唱俚曲。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佳声 通讯员 闫盛霆 谢鸿云 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