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太爷焖锅加盟服务咨询(对话德尔姚红鹏)

有定力的人总是容易最终成功并让人记忆深刻,比如柏拉图、爱迪生……还有留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典故的诗仙李白。初次见到姚红鹏,就被他的沉静所吸引,周边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独自侃侃而谈,让我记住了这个有点那个“定力”味儿的人。

“煲汤”和“炒菜”

“用心、用情,不能用力”,这是定位于“全球高端原木地板”的Der·1863品牌扬州001号艺术馆开业时,CEO姚红鹏在接受杂志采访时提到的高端品牌培育概念,他还很有趣的提到一个接地气的比喻:“煲汤好喝是有时间的酝酿,炒菜就容易糊”。

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形成的,所以要坚持长期主义。在游历了欧洲多个国家之后,姚红鹏认为品牌的成败,一是在于对自身产业的理解、对全球资源的整合、对创新创变的把握,二是在于坚持。

黄太爷焖锅加盟服务咨询(对话德尔姚红鹏)(1)

Der·1863的门店采用的是“艺术馆”风格

黄太爷焖锅加盟服务咨询(对话德尔姚红鹏)(2)

内部宽阔的走廊与白色的立面,形成产品独特的展览美感

需要灵魂出窍的时代

理性看待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强运营的时代,这是下半场的重要特征。

姚红鹏有点期待中国经济的下半场,在他看来,今后的时间会让社会杜绝浮躁、投机取巧、急功近利,进入了一个真正能够静下来,做好人、好产品、好企业的时代,他认为在内卷的时代他并不会焦虑,Der·1863的文化有竞争力,他要做的只是真正让用户放心、省心、悦心,全身心的做好自我,用“灵魂出窍”来看到当下的时代趋势,内心笃定的时候就不会有焦虑。

在好的上面静下来去钻研。高端品牌的口碑和转介绍非常重要,Der·1863这方面更容易获得新用户的认可。

甚至在生活中,姚红鹏也非常认可“灵魂出窍”的帮助,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独处,或者在熙熙攘攘的环境中跳脱,让生活更加简单,找到一种让自己心静下来的方式,才能让自己如故实新。

黄太爷焖锅加盟服务咨询(对话德尔姚红鹏)(3)

对姚红鹏来说,每款产品都有独特的故事,希望与人分享。

黄太爷焖锅加盟服务咨询(对话德尔姚红鹏)(4)

Der·1863的产品很有设计范

我们以后不聊“舶来品”

很有意思的是姚红鹏看待国际品牌的角度,颇有“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感觉。他认为放到时代背景下,中国崛起带来的民众与企业家的自信,构成了挑战国际品牌的“天时地利人和”,直接把国外的产品拿到中国卖高端的“代理商”时代变了,也许二三十年后在Der·1863所在的产业中可以忽略进口品牌的优势。

黄太爷焖锅加盟服务咨询(对话德尔姚红鹏)(5)

Der·1863品牌和中国网球公开赛签订了战略合作

以下为采访实录:

Q:Der·1863品牌提到了“全球高端原木地板”的定义,从您的视角,创立这个品牌的心路历程是怎么样的?你认为要成功占领这一定位需要哪些要素?

A:关于高端品牌,我们在5年前开始思考和探索,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高端品牌?

在2017年开始,我游历了欧洲多个国家,不断的拜访、交流,以及观察我们这个行业。通过游历,我理解到高端品牌要有三个内涵,第一个是精神层面的,高端品牌的精神内涵,这是消费者能感知到的第一触点。第二个是高端的产品本身,这是最本质的东西,是消费者最终使用的。第三个我认为是高端的全程的体验和服务,包括售前、售中乃至售后的服务都非常重要。消费者真正体验到的并且能长期陪伴他们的就是这三点,它们构成了如何去打造高端品牌的要素。

要实现高端品牌的打造,至少需要具备三种能力。

第一种是对产业的深度的理解能力,无论是从事汽车产业还是家居产业,如果对产业本身不够理解,那就很可能做表面功夫。我们德尔在木材方面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沉淀,这是我们本身的底蕴,也是我们的第一项能力。

第二种是全球资源整合的能力,这关系到产品能不能做得好。一个好的产品绝对不是故步自封的,要把全世界各种优势的资源通过重新组合和匹配来服务于高端产品的打造。德尔的整合能力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全球联合设计。产品的问世是研发和设计在前。就设计本身来说意大利的确拥有很强的实力,消费品中很多顶级品牌的设计都放在意大利,所以我们2019年在意大利维罗纳成立了设计中心,整合那里跨行业的前沿设计理念,还包括对色彩流行趋势和和材料的把握。我们的设计团队中有色彩设计师,也有材料设计师,还有建筑设计师,因为产品和建筑是一体的,相辅相成。我们做生活方式的调研,这也是设计的一部分;第二是全球联合制造。作为中国的民族企业,我们不该成为一个固步自封的,简单的全部中国制造的品牌,但同时也不要成为一个拿来主义甚至崇洋媚外的品牌,不要左也不要右。哪一类产品在哪个国家制造的更好,技术工艺水平最高,我们就应该放在哪里,德尔是开放的,不是制造一定都在中国,也不能说外国的月亮就是圆的。比如中国的原木的产品,中国人对原木的理解比西方人要深刻很多。从历史上来看,全世界的木质的建筑,从设计到工艺到文化沉淀,中国是全世界最好的,木工鼻祖鲁班代表了工艺的高度。所以原木的我们就应该放在中国,要有民族的自信。当产品追求高精度制造的,那我们可能会放在德国,而对表面设计处理要求高的,我们就整合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资源。第三是全球联合选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出精品,最怕原材料不是精品。设计和制造问题解决的同时要考虑哪里的材料是最好的。比如地板所用的橡木,Der·1863品牌只采购法国原产的橡木,因为虽然全世界很多地方都产橡木,但是法国的地理位置是橡木的黄金产区,纬度和经度的气候特别适合橡木的生长。比如法国巴黎圣母院大量采用橡木,古代的军舰,还有储藏红酒的橡木桶,通常也会用法国橡木来造,并运送到世界各地,所以法国产的橡木一直是全世界这一材种的标杆。全球联合设计、全球联合制造,还有全球联合选材,构成了德尔的整合能力。

第三种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创变能力。做高端产品,除了执一业而终其生的匠心,坚持长期主义,还要适合时代,和不断更新的消费者更加贴近融合,别变成一个老古董,要处理好如何跟时代的结合。比如服务行业,过于依赖于人,随意性太强,服务结果有的能打90分但有些只能打60分,需要科技赋能,管理做到数字化,把随意性变成标准化,做到一致性。我们地板的安装,通过数字化,可以让总部和消费者都看到工人每一步的安装过程,消费者不用到现场就可以评价工人安装的好坏与否,安装环节就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更加透明的体验,优秀的工人也能收获好的评价,消费者也能自行选择他,而不是像开盲盒。

欧洲的高端品牌比较多,主要因为有历史沉淀,这种沉淀背后的本质是长期的价值创造,不断的精益求精,用工匠精神和热爱的情怀,同时耐得住寂寞。在生活中汤越煲越香,炒菜追求快容易糊,我们要用煲汤的心态而不是炒菜的心态,因为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形成的,所以要坚持长期主义。

Q:家居产品70%的主导权掌握在女性手里,她们更会注意品牌的身份和实际呈现的效果,比如会更青睐“舶来品”和“舶来品牌”,您如何看待与国外品牌的竞争?

A:身在庐山中会“不识庐山真面目”,首先我们不妨跳出来看这个问题可能会更清楚,我认为中国品牌和舶来品之间的竞争,背后是无形力量的竞争,是国家整体的自信和强大。国家由弱到强,改革开放40多年从农业到工业到数字化智能化,中国的成就能带动各方面包括群体意识的改变。只有国民和企业家都自信了,才会有属于我们中国人的高端品牌。

第二,是天时地利人和。今天的年轻群体对中国的认知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很多国潮品牌,不崇洋是一种文化自信。在很多领域,比如电动汽车,年轻群体特别是精英年轻群体,更愿意去买国产的比亚迪、蔚来,甚至这些品牌在国外卖的比国内还要贵,车身车机和服务都非常好,国外品牌都比不了,这是“人和”的时机。而中国市场经过长期改革开放,有了相当大的追求生活品位的群体,希望自我生活更加精彩。以瑞幸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俘获了相当大的群体,而很多跨国企业在中国的业务慢慢衰弱,甚至星巴克的业务这些年都在停滞不前甚至下降,华为在遇到芯片困扰之前和苹果不相上下,商务人士都喜欢华为,背后反映了“地利”,真正懂中国人的还是中国人自己。还有一个因素是当前世界局势的动荡,让没有扎根中国的企业的供应链出现很多问题,地板产业,国外品牌一般都是舶来货,供应链可持续保障性有问题,这是“天时”。

天时地利人和是一个长期趋势,我相信十年二十年后这都不会是一个可聊的话题,我们脱离不了时代的背景,一个贫弱的国家很难诞生伟大的品牌,要依靠国家的崛起和新一代消费者的力量。

我们在5年前曾经有想法,直接把国外的产品拿到中国卖高端就行了,但是认真经过消费者调研发现情况不一样,从手机到汽车到快消品,时代变了。当然自信过程中不能盲目,要开放链接,学习天下所有更优秀的。

Q: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家居市场格局,Der·1863会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A:行业现状是设计的主导在欧洲,生产制造和销售的主导在中国。中国家居业一直在思考高质量发展,除了运营外,还有品牌的向上探索。Der·1863要成为首家更懂中国人的高端原木地板品牌,这是我们的愿景。为什么是首家?地板行业的现状要么是简单的舶来品代理关系,品牌、设计、生产、研发,甚至服务都不是自己的,这是无根之木,无法做到更懂中国人,仅仅依靠进口的身份,传达进口产品才是好这种理念,这处在过去的阶段。另外一种是纯粹的设计制造销售都在国内的品牌,这就给了我们机会,可以去做链接整合全球资源的品牌,真正打造中国人自己的高端地板品牌。这也意味着我们的眼睛不需要去盯着行业,而是要关注消费者,关注我们是否真正懂他们,理解他们,是否能够给他们优质的高端体验,这是我们不断要去研究的,这就是我之前讲过的,坚持长期主义,坚持煲汤思维。我们的做法是成熟一个城市,深耕一个,不追求快,追求长远,做的是这个圈层,做好自我,忘记对手,永远记得我们为谁服务,为何出发。这种坚持能让品牌和文化沉淀,成为一脉相承的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Q:很多品牌会采用代言人、IP授权以及品牌跨界联名等方式,来体现品牌的定位与主张。Der·1863选择了和中国网球公开赛战略合作,是否意味着会与网球运动进行长期的形象绑定,还是不设限,在体育或者艺术这些是高端人群更关注的领域会多元化探索。与中网除了 “标签”加持之外,是否还有其他联动的活动。

A:万事有因果,德尔从历史上有持续的体育渊源,比如2003-2005年,我们在西班牙皇马俱乐部最辉煌的银河战舰时期与之合作过,我们是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地板供应商,另外还赞助过包括中国国家击剑队、梅西领衔的阿根廷国家足球队、国际冠军杯中国赛等等。德尔的发展历史是和体育结缘的,结缘的背后是我们看重体育的内涵: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更高更快更强的进取精神。

网球是优雅而高级的运动,中网拥有很多优秀合作伙伴,比如长期冠名合作的奔驰,劳力士手表则与中网、澳网、美网都有合作,这都能体现高端品牌定位,这与Der·1863匹配。

正如刚才所说,Der·1863和中网的合作,一是因为有因果,二是“门当户对”。

在路径上,我们会在较长时间中相对专注,和中网的首期合作签约是三年,后续我们会让这项运动和品牌之间的链接更加立体,比如在疫情不再困扰后会组织或参与网球巡回赛,邀请更多的专业球员参与,让网球更多被国人所熟知。

Q:中国市场竞争很激烈,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乐观的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时机,比如安踏通过竞争做大,甚至反向收购斐乐等品牌。您的企业如何应对内外双卷的情况,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能够有扬帆出海的计划呢?

A:分享今天看到的一句话:“躺平是不能要的,内卷是有必要的。”我认为很多事有焦虑,是对未来的预期不够坚定,有迷茫,所以会卷。就像打球一样,上下半场是不一样的,过去40年是中国经济的上半场,我们享受到人口的红利,比较低廉的人力成本带来了2个行业的大发展,一个是制造业的发展推动我们成为制造业大国,一个是城镇化的崛起带来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第二个红利是流量,2002年中国互联网产业逐步加速发展,大量互联网产业那个时候开始出现和崛起,比如我们熟悉的BAT,根本就是流量带来的红利。上半场这三大产业的发展基本上是资本要素红利带来的,有胆量、有想法敢干能抓住机会,就很有可能成功。2018年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下半场,我们不能活在过去,不然就会焦虑,就会迷茫内卷。我们要理性认识到时代的变化,会让我们相对走入一个比较光明的道路,避免陷入“卷”的窘境。

人有时会需要“灵魂出窍”,理性看待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强运营的时代,这是下半场的重要特征。

强运营需要把管理资源重新做分配,积极来看,强运营是个好的时代,杜绝浮躁,杜绝投机取巧,杜绝急功近利,进入了一个真正能够静下来,做好人、好产品、好企业的时代,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时候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做个好人和好的企业,这个时代是不坏的。所以我们国家才会呼唤匠心精神,呼唤专精特新,让大家做更好的自己,这背后是一种价值观的改变,下半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会发生改变,顺着主流价值观改变自我,就不会焦虑。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认为是整个公司多年形成的文化。文化是看不见的,不仅仅是品牌、管理、战术。比如价值观是什么,能否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把管理做好,而不是求快求大。想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做好了,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Der·1863的文化有竞争力,我们要真正让用户放心、省心、悦心。放心是要做一个靠谱的人,省心是不要给别人带来烦恼,实现便利便捷,悦心是过程和结果让人幸福,并且是持久的幸福,真正把消费者放在心里。我们的文化和战略三年前做了重构,价值观中有客户第一,我们内部的考核评价很多时候都让客户参与进来,安装好不好的评价把权利交给消费者,400电话、官方微信、小红书等平台只要有用户信息我们都会去主动关注和沟通,有些消费者也会提出好的建议,我们都会采纳。会真正对消费者开放,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品牌的地方。好产品好服务是术,文化是道,可以由一到万生成千变万化的策略和方法。当然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打磨精进,但我们的想法是先要做好人,做好事,然后做出好的企业、好的产品和服务。我认为要在好的上面静下来去钻研。高端品牌的口碑和转介绍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扬帆出海,我目前对团队还没有提过多的量化目标,因为高端品牌的打造不能急,不然容易动作变形,这个要坚持。我要做好布道,建好文化,高端品牌的打造要水到渠成,要静下来做好文化、做好产品、做好服务,消费者感到满意,服务商也满意,有正确的利益分享了,高端品牌的打造就成了。高端品牌不能急功近利,利润和扩张应该是花开后的结果,就如同我们培养孩子,给予时间,好好的教导,自然的成长。高端品牌要用心,用情,但不能用力,这是我的想法。

Q:您在生活中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去平衡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和不同,生活没有一个标准,找到自己舒服的一个大点是每个人不断在追求的。我的心得是生活要过得简单,生活要减不要加,所以我在工作之外,生活中,只和交流舒适的人在一起。另外,还要让自己找到内心的笃定,我的方法是找一个静默的地方,一个人和大自然独处,把所有的一切放空。

静下来可以是2种,一种是刚才说的,找个地方静下来,但在生活中条件不一定常常具备,另一种就像今天,要学会闹中取静,在人来人往的门店,我们聊着自己的天,把周边的一切忽略掉,或者小朋友在家玩耍时,我自己安静的在一个角落,看他们玩耍,这也是一种享受。让生活更加简单,找到一种让自己心静下来的方式,才能让自己如故实新。复杂的话就需要消化,消化不好就会堵,简单的话就是让进来的机会都没有,有容乃大,放空了,才会大,会无限的大。这是我这么多年生活的经验,所以我的生活很简单,我觉得简单的生活,才能把人生、工作驾驭的好,否则想太复杂了,会让你陷入漩涡,或者让你自寻烦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