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歌中的因特耐尔指的是什么(国际歌重新唱响)

国际歌中的因特耐尔指的是什么(国际歌重新唱响)(1)

7月1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

人们全体起立高唱《国际歌》

国际歌中的因特耐尔指的是什么(国际歌重新唱响)(2)

国际歌中的因特耐尔指的是什么(国际歌重新唱响)(3)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歌词里的“英特纳雄耐尔”

由何而来?

这要提到中国共产党早期

重要人物瞿秋白

国际歌中的因特耐尔指的是什么(国际歌重新唱响)(4)

《国际歌》是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作词,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谱曲而成的歌曲。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其澎湃的旋律穿越历史的厚重烟云,更是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及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幕时和党的重大活动结束时,都会演奏《国际歌》。

国际歌中的因特耐尔指的是什么(国际歌重新唱响)(5)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的《国际歌》是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瞿秋白是在中国大力传播《国际歌》的第一人,他不但翻译、传播了《国际歌》,并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国际歌》的深刻内涵和革命精神。今天, 我们就一起去重温那段引人回味的往事。

国际歌中的因特耐尔指的是什么(国际歌重新唱响)(6)

汉口辅义里12号,一幢两层楼的民居,就是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1927年2月中旬,时任中共中央局成员的瞿秋白来到武汉。之后不久,他的夫人杨之华也来了,夫妇俩住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一直住到1927年7月。

国际歌中的因特耐尔指的是什么(国际歌重新唱响)(7)

国际歌中的因特耐尔指的是什么(国际歌重新唱响)(8)

今天生活全报道主持人来到了瞿秋白旧居陈列馆的一楼,看到了瞿秋白翻译《国际歌》的版本。

国际歌中的因特耐尔指的是什么(国际歌重新唱响)(9)

1920年的冬天,瞿秋白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前往苏俄。途经哈尔滨时,在参加俄国人庆祝十月革命三周年大会上,他第一次听到《国际歌》。在苏俄,他先后两次见到列宁。或许就是在那时,共产主义成为了他此生永恒不变的信仰。

国际歌中的因特耐尔指的是什么(国际歌重新唱响)(10)

1923年,瞿秋白在北京家中坐在风琴前,对着《国际歌》的曲谱一边弹唱,一边斟酌着修改歌词,直至顺口易唱到自己满意为止。在翻译的过程中,瞿秋白也遇到了不少难题。

英特纳雄耐尔,即international,源于法语的internationale,其意为“国际主义”。在《国际歌》中,英特纳雄耐尔指国际共产主义的理想,即解放全世界受压迫的人。

但internationale这个词,如果译成中文,只有两个字,不易唱好。瞿秋白就采用音译的方式,将其译为了“英德纳雄纳尔”六个字。

国际歌中的因特耐尔指的是什么(国际歌重新唱响)(11)

他在译辞附言中解释到:“各国都有译本,而歌时则声调相同,真是‘异语同声’———世界大同的兆象。”

国际歌中的因特耐尔指的是什么(国际歌重新唱响)(12)

这首由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发表在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季刊第1期上。这位既精通俄文,又精通音律的共产党人,还为这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配上了简谱,使《国际歌》成为“我国最早的能唱的国际歌”。

国际歌中的因特耐尔指的是什么(国际歌重新唱响)(13)

1935年6月18日10时,瞿秋白手夹香烟,神态自若,从容阔步向刑场走去。沿途高唱着俄语的《国际歌》和《红军歌》,呼喊“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到了长汀城关西门外罗汉岭蛇王宫侧的草坪上,瞿秋白盘膝坐下,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开枪吧!”牺牲时年仅36岁。

国际歌中的因特耐尔指的是什么(国际歌重新唱响)(14)

现在我们所传唱的《国际歌》是1962年,由中国音协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对《国际歌》译文重新加以修订后的版本。但这首歌所承载的精神力量,是像瞿秋白一样的先烈们,用鲜血浇筑而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今天当我们再次唱起

这首《国际歌》时

愿歌声可以将

我们眼前所看到的

这个繁荣强大的家国景象

带到每一位革命烈士的面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