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定律真实故事(真香定律真香的背后)

01

两年前,湖南卫视《变形计》里面,讲述了王境泽初到农村家庭时的故事。节目中,主人公王境泽嫌弃农村条件不好,想要回城市,农村家庭的爷爷就一直劝他,生气的王境泽随即说道“我王境泽就是饿死,死外边,从这里跳下去,也不会吃你们一点东西”。

然而几小时后,饿了的王境泽只能在农村家庭吃饭,边吃还边说了句“真香”。配合前面他自己说的狠话,喜感度顿时爆棚,成为2018年最代表性的网络事件。

真香定律真实故事(真香定律真香的背后)(1)

如今“真香”也成了打脸的代名词。网友们制作了各种类型的表情包,并配上了文字,让这个表情包的用处更加广泛,而后网络上开始出现了很多网友们制作的相关搞笑表情包,被大家统称为“沙雕图”,使得“真香”的梗就此爆红网络。

甚至还有人把王境泽的这番言论,命名为“真香定律”,俨然成了心理现象的一个专业术语。

其实,关于“真香定律”在生活里比比皆是。

真香定律真实故事(真香定律真香的背后)(2)

比如有的人讨厌开车,说开车不好,车子很危险,一点也不好用,还不如骑自行车方便安全。而当他考了驾照,坐在车子里面驾着车载着家人到处兜风时,心里的自豪感和虚荣心得到满足,此时再也想不起讨厌开车的那些瞬间了。

还有的人是不喜欢吃某样东西,原来一直很拒绝,看到朋友们都在吃,忍不住心动尝了一口,结果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吃,后来也开始沉迷于吃这种食物。

这些都是真香定律在现实里的运用,几乎每个人不可避免地都要遭受这样的情形。

真香定律真实故事(真香定律真香的背后)(3)

要说真香和打脸为什么在人们面前频繁存在,主要原因是在于变化性,人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原来想的跟未来所想的并不会一样,受限于环境、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因素,认知方面有所局限。随着阅历和经验的提升,看问题的角度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真香定律某些部分体现了认知失调的表现。

02

我们大多数人都普遍相信,自己的认知是理性的、有道德的和聪明的,当我们获得一些信息,这些信息暗示着我们的行为可能是非理性的,我们就会感觉十分不适。这种与我们通常的自我概念相违背的行为所导致的不适感被称为cognitive dissonance,也就是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的理论研究者,来自于费斯廷格,他也是第一个对这种现象展开精确研究的人,并将其研究结果纳入到社会心理学中的理论上来。

真香定律真实故事(真香定律真香的背后)(4)

现实中,我们谈“认知失调”,这个词挂在嘴边很多,真正去做分析和研究的很少。最初,社会心理学家们认为认知失调是由任意两种相互冲突的认知(想法、观点)引起的。

之后的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认知不一致同等程度地令人不快,而是只有当人们所表现的行为威胁到他们自尊时,这种失调才是最强大、最让人感到不快的,这种不快正是因为它追使我们不得不去面对我们所认为的自己和我们实际表现出来的自己之间的分歧。

举个例子,抽烟。

数百万人每天都会抽烟,如果你是一个吸烟者,你很有可能经历这样的认知失调:抽烟是有害的,抽烟会导致肺癌等疾病的危险,很痛苦,但是我仍然还是要抽,这么一来会感觉很痛苦,吸烟吧,身体有害,不吸吧,烟瘾上来了忍不了。那么此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改变你的行为,戒烟。

这样你的行为就与你关于抽烟会导致癌症的认知相一致了。尽管很多人成功地戒了烟,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尝试戒烟失败。

真香定律真实故事(真香定律真香的背后)(5)

心理学家们曾经研究过一群重度吸烟者的态度和行为,这群人参加了一个特别的戒烟门诊,成功戒了一段时间后,有些人再次会大量吸烟,研究者们发现了什么呢?发现了这些复吸的人成功降低了他们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他们觉得吸烟并不会让自己尽快死亡,大家都在吸,为什么我不去吸?吸的话就不用接受认知失调带来的痛苦了。

吸烟者总是会想出很多巧妙的办法来合理化他们抽烟的行为,有的就如我刚才所说,吸烟并不会马上死,我为什么不能吸?还有些人会这么去想:我的爷爷87岁了,他从12岁开始就一直吸烟,都活到现在,这说明吸烟对我来说并不一定有害嘛!

真香定律真实故事(真香定律真香的背后)(6)

现在看来,这些合理化在那些不吸烟的人看来似乎十分奇葩,而这正是我们想表达的观点,正如吸烟的种种理由所展示,经历认知失调的人们总是通过否认或歪曲事实来减轻这些失调。

那些减肥失败的人,闯红灯拒绝安全性行为的人,都存在着这样的观念。

03

回到真香定律上面,一开始人在认知上也存在着部分失调,就拿王境泽来讲,他来到农村,感觉不适,由于跟城市相差巨大,他们他在感受和认知上受到的打击就特别巨大,他会觉得“农村的条件就是这么糟糕,不可能有什么太好的东西存在,让自己感到舒服”。本来平时就娇生惯养的,在城市并没有过上这种日子,自然心里面就觉得很难受。

因此,情绪和行为也会伴随着认知而受到影响。

后面吃了饭,发现味道还不错,加上自己本身也饿了,各方面因素之下,竟然会觉得这东西还可以,顿时发出“真香”结论,原来在农村,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糟糕,还能有口饭吃,而且味道还不错。

人的心理会存在这样的合理化行为,很多人受限于环境、教育条件等各方面条件影响,不能总以客观无偏见的方式来加工自己的认知信息,相反,我们总是会以某种方式歪曲现实以迎合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

真香定律真实故事(真香定律真香的背后)(7)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政治和宗教问题上,那么与我们观点分歧很大的人们几乎不能以合理的方式来看待事物。

所以,一个人的表现,跟认知、情绪以及行为是分不开的,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为。

这都是人的认识、情绪和行为方面的活动,这三类称之为“心理过程”。因为他们都要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只有这三者都能平衡时,人们的心理方面才会变得健康完整,脱离某个部分都会造成心理方面出现困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