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深度评价(咬文嚼字万人空巷)

咬文嚼字深度评价(咬文嚼字万人空巷)(1)

某市电视台播报该市防疫,市民足不出户万人空巷,都是自觉宅在家里对祖国做贡献云云,听后茫然,觉得这个成语用在这个场合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万人空巷是指居民都不在家中,出来庆祝重大活动。这里的巷理解为小巷,再推进一点理解为居民之家妥帖。公众媒体万人瞩目,错用或者乱用成语,贻害大焉。尤其是当前中小学生大都关注电视新闻,新闻媒体不仅仅是新闻功能还有教育作用,媒体兼社会责任甚重,稍不留意即后患无穷。

无独有偶,去年足协致歉声明中的成语误用:以“差强人意”表示让人不满意。其实这个成语意思是,基本让人满意,用义全反。这些啼笑皆非的误用例子可能还有不少。

再说一个成语故事,“呆若木鸡”。此成语原来属于褒义,如今用来形容一个人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这已经属于贬义的范畴了,这是成语使用的变迁,但是我们还要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 达生篇》讲的是一个寓言故事。因为周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周宣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是不行,因为它一看见别的鸡的影子,就马上紧张起来,说明它还没有好斗的心理。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忍耐不住,再次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又过了十天,纪渻子说差不多了,它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周宣王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见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扭头就跑,落荒而逃。

读文至此觉得有点像《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举这个例子说明成语渊源深厚,读书少或者记忆欠缺,对成语使用起来,不仅不能左右逢源还会捉襟见肘,弄不好还会犯某电视台记者的错误,贻笑大方。就算你不拿成语当回事,中考、高考考纲明文规定,语言基础知识运用,成语是必考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