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尧舜之君则有尧舜之臣(仁孝睿)

庙号之辨

历史上能用“仁、孝、睿、圣”,这四个字作为庙号的皇帝掐掐手指,还真没几个,从汉朝高祖刘邦到清朝光绪德宗,快四百个皇帝,除了中间没有庙号的皇帝,说出去简直脸红。

如果每个君王都能做到匡正爱民,勤于政务,关心民间疾苦,哪怕有些方面却是缺陷,驾崩以后也能落个不错的庙号,哪怕后来的皇帝水平一般,只要没有太大的过错,也能落个“哲、兴、成、显”作为庙号,后人好歹还知道,他们是个守成之君,没有什么贡献,也没什么太多值得诟病的地方。

有尧舜之君则有尧舜之臣(仁孝睿)(1)

贤明之君

“仁、孝、睿、圣”,这四个庙号,是每个皇帝都向往的庙号,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能够作出一些贡献,不说超越先祖,能在史书里记载他不是碌碌无能,在位的时候国家安定、风调雨顺,对外作战胜多败少,后人都会说起他时,第一印象就是个明君,如果有开疆拓土,收复失地的功绩,那在史书上更是能留下浓重的一笔。

“仁、孝、睿”三个庙号,乃是仁爱孝顺的贤主,历史上出名的几个分别是:宋仁宗、宋孝宗、明孝宗、唐睿宗,他们在位期间,革除弊政,整修纲纪,拨乱反正,使朝政呈现出一派振兴气象,开创一时之盛世,宋仁宗更是清康熙皇帝最为钦佩的帝王,哪怕他死了,敌国皇帝都为了悲伤,而百姓闻他去世,皆是哭声经久不息,北宋灭亡,开封被金兵所占,宋朝皇陵都被挖掘,只有仁宗的皇陵得以保存,金人也钦佩仁宗之品德。

有尧舜之君则有尧舜之臣(仁孝睿)(2)

明孝宗也是我钦佩的帝王之一,一生只娶了一个妻子,忠贞不渝,他从小在深宫中偷偷长大,因为其父宪宗的万皇后善嫉,把怀了孕的妃子宫女处死,导致宪宗无后,孝宗就是宫女所生,不过躲过了一劫,在宫中吃着宫女太监的百家饭长大,直到六岁时,才被养他长大的太监,偷偷告诉宪宗才知道。

他因为儿时的经历,登基以后,深知世事之艰难,在位期间锐意进取,他继位时,明朝经历了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元气大伤,更是经历宪宗年间的成化西厂之乱,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朝政紊乱,国力凋敝的江山。

他也深知江山的千疮百孔,所以更加勤于政事,在位十八年早朝必到,有的时候,怕有些事情没有落实到位,更是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

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孝宗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

然而他从小的坎坷经历,导致他身体一直体弱多病,三十多岁就如同六十多岁,满头夹杂着白发,然后他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常常批阅奏折到深夜,就这样三十六岁就去世了。

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

有尧舜之君则有尧舜之臣(仁孝睿)(3)

而用圣字作为庙号的,我记得好像只有康熙吧?虽然他们自称“千古一帝”,但是他确实符合这个庙号,圣如果用作祖,相当于重新打了次天下,堪比开国太祖,用作圣宗的话,就是中兴之主,反正都不差。

康熙我就不多说了,他的功绩大家都知道,平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准喀尔,对抗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开创了康熙盛世,其实在我看来,他的功绩在他们清朝看来,功勋卓越,对于我们来看,都是些巩固自身统治的努力而已,对我们也只有开疆拓土,奠定我们国家现在的版图这个功劳。

守成之君

而历史上,其他的庙号呢,我们也来研究一下,比如宪宗、宣宗、景宗,这些基本上都是有功有过,代表人物:唐宣宗、明宣宗、明宪宗、清宣宗道光帝,景宗好像不多,有辽国辽景宗,中兴之君。

有尧舜之君则有尧舜之臣(仁孝睿)(4)

高宗就是由盛转衰之君,这中间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清高宗乾隆,他在位期间虽然一度兴盛,到后期已经积重难返了,远远落后于世界。

德宗就是遭遇动乱被迫逃亡的君主,两名典型代表唐德宗李适,清德宗光绪,两个人一个在安史之乱四处流离,一个在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时逃亡西安,虽然他们两个也比较衰,但他们都是想要锐意进取的君王。

接下来我们说说不好的那些庙号有哪些,宁宗就是过于懦弱之君,比如宋宁宗,在位期间碌碌无为,对金强硬北伐,输了又要求求和,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有尧舜之君则有尧舜之臣(仁孝睿)(5)

破败之君

“玄、真、理、道”好玄虚的君王,我觉得唐玄宗有点可惜,如果他后期能保持前期的开明作风,说不定还能落个不错的庙号,宋理宗这个智障我就不说了,南宋基本上也是毁在这小子手里,对他感兴趣的可以上网查查,这个皇帝有点惨,死后头脑壳被做成了酒杯。

武宗其实听着感觉很好,其实讽刺的成分更多,意思是偏好武力,如果是三国时候的魏武帝曹操,武字确实能彰显他的武功,如果在和平平安年代,给皇帝弄个武宗,其中的意味你细细品,代表人物明武宗朱厚照,算是比较混账的皇帝了,至少当时的文官都不喜欢他,确实也做了不少混账事。

英宗同样是,明英宗朱祁镇打了土木堡之战,全军覆灭,自己都被抓回去做俘虏,甚至还被带着去京城,威胁朝廷不开城门就宰了他,这么一个皇帝,差点把明朝毁在手里,最后庙号是英,肯定不是什么好意思。

有尧舜之君则有尧舜之臣(仁孝睿)(6)

惠宗的话,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晋惠帝,智力好像有问题,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也别人嘲笑了几千年,“何不食肉糜?”这句话也是搞笑,我要是有吃的,还会不吃?然后还有明惠宗朱允炆,两者都是治国无方,山河破碎,晋惠帝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汉人沦为双脚羊,明惠宗他叔叔朱棣叛乱,把他赶下台,自己当了皇帝,号明成祖。

其实还有很多庙号,我就不一个个解释了,也许等我哪一天有时间,我会再写一篇关于庙号的文章,比如“思、熹、成、殇、哀、光、穆”等庙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