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登帝位(临危受命被迫登基)

明代宗朱祁钰是个好皇帝,早年他糊里糊涂当上皇帝,十分幸运,但他的结局却是明朝皇帝中最悲情的一个。

临危受命登帝位(临危受命被迫登基)(1)

明代宗朱祁钰画像

他做错了什么呢?

今天来聊聊明代宗朱祁钰的故事。

01 朱祁镇被俘,朱祁钰监国,朱见深被立为皇太子

1449年,年轻气盛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脑袋一发热,不顾群臣反对,率二十万明军和很多文臣武将御驾亲征瓦剌。出征前,他任命唯一的异母弟弟朱祁钰镇守京师。

本想着重现先帝往日雄风,结果明英宗此次远征却闹了个大乌龙。八月十五日,发生土木堡之变,朱祁镇不仅糊里糊涂败光了大军,还弄丢了很多文武大臣的性命,更糟糕的是自己也被瓦剌俘虏,成了阶下囚。

临危受命登帝位(临危受命被迫登基)(2)

瓦剌首领也先懵了,没想到稀里糊涂地俘虏了大明皇帝,天哪,可以挟天子以令大明了!要好好敲笔竹杠!

对于大明来说,本不该发生的一切,竟然真真实实地发生了,如果是一场梦该多好!苍天捉弄人哪!

消息传到京城,朝野震惊,人人自危,惊慌不已。

这还了得,堂堂大明皇帝竟然被小小的瓦剌俘虏了,难不成又要改朝换代?蒙古人素来残暴,如果打到北京,城门倘若不幸被攻破的话,难免又要发生屠城的事来。眼下最要紧的是赶快跑,跑得远远的,跑到南方去。

临危受命登帝位(临危受命被迫登基)(3)

明英宗朱祁镇画像

确实,京城北京离土木堡不远,城内明军不到十万,兵疲马弱,如果瓦剌三万骑兵乘胜打过来,怎么能抵挡得住?

一些有钱的富户开始转移财产,个别大臣也要把老婆孩子送到南方。

大臣们在朝堂之上大哭,并争议要不要迁都南京。

翰林侍讲徐珵跳出来说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能避难。

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立即否定了南迁的提议。皇陵、宗庙、社稷都在北京,南迁避战,难道要像北宋那样亡国吗?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人纷纷支持于谦的主战意见,太监金英怒斥徐珵出去,徐珵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大明最有权势的女人张太皇太后,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七年前去世了,如今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只好出场,决定是否南迁,并处理眼前的烂摊子。

最初,孙太后听闻爱子被俘,焦急万分,六神无主,一时乱了套。毕竟是女流之辈,她和钱皇后哭成了泪人儿,一接到也先要珠宝的消息后,就连忙收集宫中金宝文绮等珍贵财物,装了八匹马,派人送到也先那里,想赎回皇帝。

可是,也先怎么会轻易放了朱祁镇?金银财宝是收下了,皇帝可不能放,他的价值哪止这些。

孙太后没办法,她也心知瓦剌不可能释放爱子,罢了,希望看在重金的份上,善待爱子吧!

和群臣商议时,孙太后觉得于谦说得对,不能迁都南京,迁都避战的话,人心更加不稳,要是像北宋一样亡国,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怎么对得起夫君朱瞻基?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一定要力战到底。

天佑大明!孙太后做出了正确的决策:果断摈弃了部分朝臣的南逃主张,采纳了兵部侍郎于谦等主战派的意见。

临危受命登帝位(临危受命被迫登基)(4)

《大明风华》中孙太后形象

此外,孙太后取出襄王金符,有意让明宣宗朱瞻基的胞弟朱瞻墡做皇帝,因为朱瞻墡年长,以贤能闻名,在此危难之际,一定能不负众望。但是朱瞻墡没有做皇帝的野心,婉言谢绝了。

随后,孙太后立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郕王朱祁钰代理国政,把战守的重任交给于谦。

孙太后此举自然是有私心的,明摆着不想把皇位让给朱祁钰,如今朱祁镇不在,朱祁钰只是暂时代理国政而已,皇位还是她儿子一系的。

02 午门血案

八月二十三日,朱祁钰到午门代理朝政,有大臣请奏对王振满门抄斩,以安人心。

王振是朱祁镇身边的大红人,在朱祁镇登基后一跃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权倾朝野,做了很多坏事,如果不是他鼓动朱祁镇御驾亲征,怎么会发生土木堡之变?

耻辱啊,耻辱!

群臣义愤填膺,早就把这场变故算在王振头上了,一个个恨得咬牙切齿!

如今王振在土木堡被杀,真是苍天有眼,但他犯下滔天大罪,按大明律例要族诛才是,另外余党也要清算。

朱祁钰犹豫片刻,没有明确答复。清算余党?东厂和锦衣卫的掌权人,一个是王振的侄子王山,一个是王振的心腹马顺,难道他们也要诛杀?

群臣看朱祁钰犹豫不决的态度,满腔悲愤,王振一党祸乱大明到如此地步,都要亡国了,不诛杀何以平民愤?一定要诛!

恰好这时,锦衣卫指挥马顺跑出来阻拦,态度蛮横。这不是撞在枪口上么,群臣正怒火难耐,见状一哄而上把他打死了。

群臣还不解恨,嚷嚷着向朱祁钰要王振的心腹毛贵、王长随,太监金英看情况触目惊心,就把毛、王从宫门的缝隙中推出来,也立刻被群臣打死。过了会,王振的侄子王山也被捆来,被众人大骂。

临危受命登帝位(临危受命被迫登基)(5)

群臣在殿上动武,历朝历代恐怕也没见过,什么儒家礼仪,都一边去吧!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午门血案”。

朱祁钰见殿庭上血迹斑斑,一片混乱,又见群臣们愤怒的样子,心里十分害怕,会不会殃及到自己?不靠谱的兄长真是连累了自己。于是,朱祁钰想退回宫里去。

其实大臣们也只是对王振及其党羽愤恨而已,往日备受他们欺压,如今皇帝被俘,让大明颜面扫地,大臣们自然想找个出气筒。

朱祁钰时年22岁,比哥哥朱祁镇小一岁,监国时间短,政治经验不足,处理朝政的手腕也欠缺,如果他逃跑了,下面该如何收场,如何平息众怒?

这时,于谦上前拉住了朱祁钰的衣袖,请他宣告:“王振罪当诛九族,马顺等罪当死,应不予追究。”

朱祁钰照做了,并下令把王山押到刑场凌迟处死。

后来,王振党羽陆续被抄家下狱,于谦等主战派的正气得以伸张。

03 朱祁钰登上皇位

午门事件后,下一个重要问题是和瓦剌谈判赎回皇帝,还是另立新君?

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才两岁,危难之际让幼主登基不妥,群臣有意让朱祁钰继承大统,联名奏明皇太后,请朱祁钰即位安人心,“国有长君,社稷之福”。

临危受命登帝位(临危受命被迫登基)(6)

《大明风华》中朱祁钰形象

大臣们无情地抛弃了明英宗朱祁镇,瓦剌想挟皇帝要挟大明,做梦去吧!我们重立新皇帝,朱祁镇还有价值吗?

朱祁钰虽然监国,毕竟不是皇帝,权威性不足,发号施令缩手缩脚,现在是国家危难之际,必须上下凝聚起来,如果朱祁钰登上皇位,对上下团结一心抵抗瓦剌是十分有利的。

孙太后同意了群臣的奏请,先解决眼下当务之急吧,毕竟皇太子还是自己的孙儿,朱祁钰只是代兄救国,皇位以后还是要还回来的。

当朱祁钰得知这个消息时,吓坏了,自己从没有非分之想,却被大家举荐为皇上。按照祖制,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自己即位啊。

这里说明一下,明宣宗朱瞻基仅有两个儿子:朱祁镇和朱祁钰。

临危受命登帝位(临危受命被迫登基)(7)

《大明风华》中朱瞻基形象

朱祁镇是孙皇后的儿子,朱瞻基很喜欢孙皇后,曾为了立孙氏为皇后,力排众议废了胡皇后。而朱祁钰是吴贤妃的儿子。

继承皇位有“兄终弟及”的先例,但是有条件。首先,朱祁镇要没有儿子;其次,朱祁钰也没有儿子,不能过继给他。

然而朱祁钰并不满足这两个条件。

如果顺利度过危难,哪天秋后算账怎么办?皇帝的位置哪是随便坐的。

朱祁钰真心不想做这个皇帝,自己名不正言不顺,再说兄长留下这么个烂摊子,能不能保住北京城还难说。于是他再三推让,并避让到他的郕王府。

于谦正色地劝道:“我们是诚心推荐您即位,是忧国忧民,没有私心,不要想多了。”

朱祁钰只好接受了孙太后的旨意,于九月六日登基,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04 朱祁镇归来

登基后,朱祁钰命令边关将士不要听信瓦剌的借口,如果瓦剌借朱祁镇骗开关门、骗取财物,一律不要理睬。

于是瓦剌首领也先带着朱祁镇到宣府、大同喊门,都遭到失败。

朱祁镇很失落,没想到自己被抛弃了,大臣们竟然不解救自己,似乎忘了他,连门都不开。

也先也很气愤,自己只是把大明当金主,重开贸易而已,先前王振削减马价,打压两国贸易,对瓦剌打击太大了。瓦剌没有大明的茶叶、丝绸、瓷器、食盐、铁器、粮食,有的只是马,而大明什么也不缺,还不想卖给瓦剌,这不是逼他们打仗吗?现在抓了个皇帝,大明却拥立新君,不承认这个皇帝了,白欢喜一场。

也先气急败坏,发兵攻打北京。于谦率军全力抵抗,最终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临危受命登帝位(临危受命被迫登基)(8)

于谦画像

这时也先终于意识到朱祁镇是个烫手的山芋,他不可能再成为皇帝,不释放他没法和大明好好谈判,恢复朝贡贸易。

插几句,大明奉行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体系,把周边小国纳为藩属国,藩属国虽然进贡物品,只是意思一下,大明要回赠物品,价值远大于进贡的价值,实际上是赔钱赚吆喝。

因此很多藩属国见有利可图,就频繁地前来进贡,恨不得一年来几次,顺便夹带些私货来卖。长期下去,大明自然吃不消,就严格限制进贡的次数、数量、频次。

同时因为海禁政策不允许民间自由贸易,所以大明和瓦剌出现矛盾。瓦剌朝贡太勤,朝贡人数虚报太多,大明吃不消,想打压一下,结果引起瓦剌不满,引发了战争。

临危受命登帝位(临危受命被迫登基)(9)

也先见无利可图,就想放了朱祁镇,结束这种敌对状态,重开朝贡贸易。

朱祁钰原先当皇帝唯唯诺诺,如今大局已定、大权在握,就坐上了瘾,不想将皇位还给兄长,对接回兄长没兴趣,不断地借蒙古人没信誉为由搪塞。

人哪,一旦坐上了高位,就下不来了,就好比你当惯了总裁,再让你去做个部门经理,你愿意吗?

但随着事情的发展,也由不得他了。

也先不断派人来北京,并把贡马送到大明境内。大臣们也对他施压,王直等人要他迎回英宗,朱祁钰很不高兴,说:“我本来不想做这个皇帝的,还一再推让,是你们让我做的。”于谦说:“皇位已定,怎么会有别人?”

临危受命登帝位(临危受命被迫登基)(10)

朱祁钰见最信任的于谦都表态了,只好派人接回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被俘虏一年,终于回来了,但是回到北京后,却被软禁在南宫。朱祁钰为了防止他与旧臣联系,对他严加防范,甚至将南宫的树木全部砍伐,防止有人越过高墙与他联系。

虽然如此,但不得不说朱祁钰是位好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物尽其才,重用于谦等人,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推动明朝政治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

05 朱祁镇复位,朱祁钰结局很悲情

坐稳皇位后,朱祁钰有了易储的想法,想废了朱祁镇的皇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独子朱见济为太子。

当时群臣是站在朱见深一边的,但是朱祁钰费劲心机,不停地试探和贿赂朝臣,终于如愿以偿,在1452年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可是天不遂人愿,第二年朱见济夭折,朱祁钰备受打击。

雪上加霜的是,有的大臣信奉正统,认为皇位应属于英宗一系,钟同站出来不怕死的说:“太子死了,可见没有当皇帝的命。”意思是违背天命朱见济才夭折的。人家独子死了,钟同却说出这种话,朱祁钰大怒,钟同被下狱杖死。

朱祁钰后来几年一直没有生出儿子,在景泰八年时突然得了重病。

1457年正月,朱祁钰信任的石亨、徐有贞、曹吉祥,背叛了他,趁他病居南郊斋宫,发动了“夺门之变”,把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重新请上了奉天殿的龙椅。

临危受命登帝位(临危受命被迫登基)(11)

《大明风华》中朱祁镇形象

朱祁镇复位了,为此他苦苦等了八年,受尽冷眼和磨难,再不能把皇位弄丢了!

第二天,于谦等人以谋逆罪名而被蒙冤处死,朱祁钰被废为郕王,并被软禁到西内永安宫,一个多月后,离奇死亡,死因不明。

很多史书都没有记载朱祁钰死因,但是《罪惟录》记载:“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明人陆釴《病逸漫记》也说:“景泰帝之崩,为宦官蒋安以帛勒死。”

帝王去世通常称为“驾崩”,朱祁钰被废后去世,史料称“薨”,可见朱祁镇不承认弟弟这个皇帝,甚至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不是尊谥,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

朱祁镇对弟弟是愤恨的!

当年朱祁钰捡漏当了皇帝只是临时的,虽然力挽狂澜救了大明,他应该感激才对,但是朱祁钰却不念兄弟之情,非但不解救他这个兄长,还不想接他回来,以致让他饱受沦为人质之苦。

自己奇迹般地回来了,朱祁钰却霸着皇位不还,把自己软禁多年,所幸自己总有贵人相助,重新夺回皇位,天命啊!

朱祁镇每当想起这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所有的账都是要清算的!

在我们看来,朱祁镇对唯一的弟弟做得有些绝,比较起来,朱祁钰对他实际上还算不错的。

朱祁钰做了八年皇帝,却不明不白地死去,按亲王礼被葬在北京西山,是明朝迁都以后,唯一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墓的明朝皇帝。

直到成化年间,曾被朱祁钰废掉太子位的明宪宗朱见深,迫于朝臣的压力,才为朱祁钰平反,下诏恢复朱祁钰帝号,重新定了谥号,并下令按帝陵的规格修饰陵寝。

文:十里桂花(关注我,给你讲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