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八年级上历史知识复习点)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8年级上历史知识点?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8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八年级上历史知识复习点)

8年级上历史知识点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新文化运动背景

①政治: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逆流

②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观念传入

③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1915年,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4.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口号: 民主、科学(口号进步性: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愚昧;宣传西方民主政治、科学思想)

5.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吃人社会。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需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6.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内容: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②提倡民主与科学;③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④是一场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综合知识

1.《南京条约》

内容

影响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增加了人民负担

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

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

协定关说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

2.《马关条约》

内容

危害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领土主权进一步受到破坏。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加剧了人民的负担,壮大了日本的侵略力量。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开始深入内陆。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3.《辛丑条约》

内容

危害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中国近代签订的条约中赔款最多,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最能体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使“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4.戊戌变法

内容

作用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打击了封建顽固派,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挽救民族危机

5.辛亥革命背景

①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③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④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③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6.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1915年

口号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君主立宪

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代表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阶级派别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先进知识分子

领域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政治民主化

思想民主、科学化

相同点

①都是向西方学习。②都是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都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④都在列强侵华的刺激下进行。⑤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⑥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救亡图存。

7.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从学习西方技术、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递进过程。

8.对近代化进程的感悟

近代化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但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它说明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行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