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托孤诸葛亮(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时)

刘备为什么托孤诸葛亮(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时)(1)

长久以来,刘备白帝城托孤千古流芳,被誉为君臣之间的典范。关于刘备托孤一事,最核心的一句话是,“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这句话里面最关键的就是“均可自取”四个字,这是刘备真心话,还是刘备以退为进来试探诸葛亮?还是像无数人猜测的那样,“五百刀斧手埋伏两侧”,只要诸葛亮有任何不臣之心,刘备一个指示瞬间杀掉诸葛亮?

嘴巴说的再好,要看行动。白帝城托孤之前,诸葛亮的头衔是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又领司隶校尉。注意,此时的诸葛亮还没有开府。刘备死后,诸葛很快就开府了,“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又领司隶校尉。”

刘备为什么托孤诸葛亮(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时)(2)

这是真实的历史,试想如果刘备忌惮诸葛亮,他一定私下跟刘禅有所交代。这里插一句,刘禅确实不是一位雄主,但是他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刘禅一登基,一切决定都以诸葛亮马首是瞻,他很聪明,知道自己所面临的形势。

难得刘禅群臣之间需要制衡的道理?事实上,早在东晋时期就有人对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真实动机,提出了众多看法。其中东晋史学家孙盛的说法被裴松之引用,孙盛的原话这样的是:

刘备为什么托孤诸葛亮(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时)(3)

“世或有谓备欲以固委付之诚,且以一蜀人之志。君子曰,不然;苟所寄忠贤,则不须若斯之诲,如非其人,不宜启篡逆之涂。是以古之顾命,必贻话言;诡伪之辞,非讬孤之谓。幸值刘禅闇弱,无猜险之性,诸葛威略,足以检卫异端,故使异同之心无由自起耳。不然,殆生疑隙不逞之衅。”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你刘备要托孤就应该是“托人不疑,疑人不托”,结果你这样一顿操作,反而让刘禅和诸葛亮君臣无法相处。其实,孙盛是告诉大家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是真情实意的,是我们把事情想复杂了。

刘备为什么托孤诸葛亮(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时)(4)

刘备要求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备难道不知道封建时代君臣关系怎么也不可能上升到父子关系?所以,刘备白帝城托孤是真心实意的,没有任何阴谋。在笔者看来,刘备对诸葛亮所说的“君可自取”不过是一个烫手山芋,即便刘备不死,他也未必能接下这个烂摊子。

退一万步说,就算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篡位了,很可能就成为了“亡国之君”,何况诸葛亮把名节道德看的比性命还重要,他不可能会篡位的。更进一步来说,在三国这段历史中,刘备是公认人气最旺的一个,哪怕身处最低谷依旧有很多人愿意追随他。

刘备为什么托孤诸葛亮(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时)(5)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刘备拥有极强的个人魅力。要知道陈寿在写《三国志》时,是尊魏为正统,陈寿是晋臣,他没有必要称赞刘备。但是,陈寿还是给予刘备很高的评价,“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一千多年的今天,关于白帝城托孤的阴谋层出不穷,我们似乎都忽视刘备的一点,他终究是一位父亲,孩子的安危永远是他第一考虑。

参考资料:《三国志·先主传》、《三国志·诸葛亮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