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将领(何为首级)

何为将领(何为首级)(1)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写到:河北兵将大惊,不战自乱。曹军乘势攻击,死者不可胜数;马匹器械,抢夺极多。关公纵马上山,众将尽皆称贺。公献首级于操前。操曰:“将军真神人也!”关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操大惊,回顾左右曰:“今后如遇张翼德,不可轻敌。”令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

这当然是关羽在用张飞吓唬曹操,但这里说的“去上将之头”,这就是“取首级”的意思。

“首”是象形文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是“头”的意思。“首级”是表示头颅的意思, “首级”这和古代的军功制度密不可分的。古代打仗,无论将军或士兵,都希望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评定军功大小主要就是看杀敌多少?但怎么去统计呢?那时候既没有卫星又没有计算机,打一场下来,要去一个一个地数,那是太麻烦了。于是,就从本方参加战斗的将军个士兵入手,让战场和士兵自己上战场解决这个问题。在战国清点记功,是采取割对方左耳的方式。《左传·宣公二年》中记载:“俘敌二百五十人,馘百人。”馘是割敌耳朵的意思。这里的意思就是说,俘虏敌人250人,杀敌100多人。

那么,“首”和“级”又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

说白了,把把人头和级别联系在一起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他废除原来的爵位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公士、上造等二十级制度。为了鼓励士兵作战,制定规矩,每斩敌人一颗头颅,则晋升一个爵级。具体规定为秦国的士兵只要敌人“甲士”(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以此类推,你杀得越多,你获得爵位越高,利益就会越大。当然要获得这些好处的唯一办法就是敌人的人头(首级)。只要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带回军营,能作为证据就行。就这样,斩获的敌人头颅就直接和级别联系在一起,因此成为“首级”,这种凶狠残暴的军功制度,直接让秦军成为“虎狼之师”,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当然,商鞅的做法肯定被无法世袭爵位的贵族们非常不爽,所以他被“五马分尸”,死得惨。

实话实说,这种制度之下,士兵们的勇猛可以想象,但是士兵和将军们面对爵位的诱惑,时不时乱杀人冒功也是常有发生,有杀老百姓来冒功领赏的,甚至有士兵们为“人头”自相残杀的。北宋仁宗时期,大将狄青所辖军营为一首级之权,将士数百人互相残杀差一点酿成大祸。狄青平暴之后,立刻上书仁宗,陈述首级制度的种种弊端,建议予以废除。从那以后,首级制度就基本上消失,不再作为论功行赏的证据了。

或许,中国历史就是一次次杀戮的血腥史。每一个典故故事,都充满难以想象的残忍。

欢迎关注公共微信平台“民言民语”(liuzm8888_2014),将不定期开设“民说”系列话题,不定期给大家说一些逸闻趣事,整理各种历史典故,说古论今,您看看无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