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洛阳有关的成语故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三十六)

作者按

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都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大运河中心”“丝路的东方起点”四张靓丽的名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洛阳,历史事件和名人文化活动很多,因此蕴藉于河洛文化中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这里撷取100个与洛阳相关的成语典故予以介绍。今天推出之三十六:挑肥拣瘦

挑肥拣瘦

挑肥拣

古都洛阳有关的成语故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三十六)(1)

瘦是一个成语,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挑、拣的意思是选择,挑拣;肥是指肥肉;瘦是指瘦肉。据史料记载,这个成语的出处有两处,一是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像娘这样费心,还不讨他说个是,只要拣精拣肥,我也犯不着要效他这个劳。”二是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一百二十六回 :“这和尚必是买十个钱的肉,挑肥拣瘦。”

这个成语的背后有一个典故。远在东汉刘秀时期,他十分重视教育,爱惜人才。刘秀君临天下后,做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就是于建武五年(公元29年),在洛阳城开阳门南5里远的地方,建立了一所全国最高学府——太学。

古都洛阳有关的成语故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三十六)(2)

东汉光武帝刘秀

太学里有许多学识渊博的鸿儒,被称为博士,专门教导太学生,为国家培养人才。

太学的教师属于在职国家官员,国家免除他们的一切赋税和徭役,工资级别是“博士秩六百石”。“六百”不是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东汉区别显官与一般公务员的标尺,拿到了这个数,就算“显大夫”了,可以朝见天子,可以向皇帝上书,走起路来腰杆子也都很硬。

刘秀非常重视太学教师的生活待遇,除专门在太学为他们建造住处,还按时赐给博士酒肉。不过这种“肉”是“活肉”,是会走动的羊。现在看来,一群文质彬彬的教师,每人领着一只羊,在校园里牵着走,多么可爱有趣。

有一年,分羊遇到了麻烦,还由此诞生了“挑肥拣瘦”这个成语。

这年的腊月三十,光武帝刘秀下诏赏赐太学里的教学博士们每人一只羊,让大家高高兴兴地过年。

古都洛阳有关的成语故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三十六)(3)

羊群被赶到太学的大院里,问题来了。每只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如何分配才合理呢? 太学的博士祭酒(校长)为难了,于是就把教学博士召集起来,商量分羊的办法。

教学博士到齐后,有人喜欢大的,有人喜欢肥的。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位教学博士提议说:“干脆把羊统统宰了,看看一共有多少肉。根据肉的多少平均分配,肥瘦搭配,每人一份。”另一位教学博士当即反对说:“今天已是大年三十,杀羊、过秤、分肉,还能赶得上过年吗?”又有一位博士提出用抓阄的办法,把羊排上号,大小肥瘦,凭各人的运气。讨论了半天,也没有商量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

太学里,有位教学博士,姓甄名宇,很有学问。甄宇见大家争执不下,站出来笑着对大家说:“我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能在利益分配上斤斤计较,挑肥拣瘦。”说完,他便从羊群里挑了一只最瘦最小的羊牵走了。

古都洛阳有关的成语故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三十六)(4)

甄宇的行动让其他人豁然开朗,大家你谦我让,争着挑小羊,很快就将这群羊分完了。大家各自牵上一只羊,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了。

甄宇让羊的佳话传开后,洛阳城里的人无不赞扬甄宇的行为,还给他起了个带有敬意的别号“瘦羊博士”。“挑肥拣瘦”这个成语也随之流传开来。后来,“挑肥拣瘦”的意思变化成了挑挑拣拣,只要对自己有利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