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爱情的各种类型(心理学追求爱情时)

诗人雷抒雁在《自己的鞋子》一文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爱情好比穿鞋,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爱情是美好的,每个人都想拥有幸福的爱情,有些人会将自己的择偶标准列出一个单子,然后按图索骥,去寻找符合自己理想中样子的恋人。

可爱情是内心中的一种情愫,它是一样很奇妙的东西,假若我们遇到了一个喜欢的人,对方又不符合我们对于择偶另一半的标准,我们又该如何做出抉择呢?

心理学中爱情的各种类型(心理学追求爱情时)(1)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爱情麦穗理论”,它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学生问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让柏拉图去麦田中寻找一根最大的麦穗拿回来。

柏拉图来到麦田后,看到每个麦穗都很大,当他想摘下一根回去时,又觉得前方可能有更大的麦穗,于是柏拉图在麦田中找了一整天,最终空手而回,他始终没有找到那根理想中最大的麦穗。

苏格拉底看着柏拉图狼狈的模样,淡然一笑,开口说道,这就是爱情!

心理学上的“爱情麦穗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追求爱情时,不能太过于理想化,这世上并没有最完美的爱情,如若在追求爱情时心气太高,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错过爱情。

心理学中爱情的各种类型(心理学追求爱情时)(2)

一,爱情是不能设定标准的。

最美好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对于这个问题,相信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有人想要找一个合眼缘的恋人,有人想找一个有能力的爱人,可假若将对爱情的标准设定得太过死板,那便很难会寻觅到理想的爱情伴侣。

有一个女生遇见一个有眼缘的男生 可她却觉得这个男生没能力;当她遇见一个有能力的男生,她又觉得这个男生没眼缘;当她遇见一个既有眼缘,又有能力的男生时,她又觉得这个男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够突出,有些平庸。

于是,这个女生便在寻觅理想伴侣的过程中蹉跎了岁月,一直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男朋友。

心理学上的“爱情麦穗理论”告诉我们,这世上没有完美的爱情,爱情是不能设定标准的,否则只会错失爱情。

心理学中爱情的各种类型(心理学追求爱情时)(3)

二,爱情是一种内心的情愫,既要考虑现实因素,又要追寻内心的感受。

关于爱情,女作家简·奥斯汀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考虑爱情的婚姻是愚蠢的,只考虑爱情的婚姻是荒谬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月启示,好的爱情,既需要遵循内心的感受,又要注重现实的考量。

在追求爱情时,不能忽略内心的感受,将外在的现实问题看得太重。

人与人之间是看重缘分的,内心的喜爱,比外在的物质条件更加重要。

遇见对的人,即使对方外在的物质条件并不符合我们的需求,但只要两人相互投缘,愿意共同努力去创造幸福的生活,也能获得幸福的爱情。

心理学上的“爱情麦穗理论”告诉我们,追求爱情时,不要太看重外在的条件,更应该懂得顾及内心中的感受。

心理学中爱情的各种类型(心理学追求爱情时)(4)

三,追求爱情时,不要太过理想化。

关于人与人之间奇妙的缘分,作家张爱玲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诚然,这世上有成千上万的人,能够于千万人之中,恰巧遇见自己喜欢的人,这是非常难得的。

如果因为对待爱情太过理想化,而与喜欢的人擦肩而过,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爱情麦穗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用理想化的态度对待爱情,遇见缘分要珍惜,不要因过于追求伴侣的外在条件而错失爱情。

心理学中爱情的各种类型(心理学追求爱情时)(5)

心理学上的“爱情麦穗理论”,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对待爱情,不能太过理想化。

这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爱情,如果太过于追求完美,便可能会错失爱情。

爱情是一种深藏在内心中的情愫,内心对爱情的感受,与外在的物质条件同样重要,两者缺一不可。

心理学中爱情的各种类型(心理学追求爱情时)(6)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爱情如同在麦穗里面挑麦穗,你想找到最大的麦穗,却发现永远有比你手中更大的麦穗,如若在追求爱情时总是心气太高,一山望着一山高,便没有办法得到美好的爱情。

追求爱情时,唯有不过于理想化,才能拥有安稳美好的爱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