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醴泉铭入门局部(九成宫醴泉铭结构)

本页范字受撇捺影响占宽4至5分,但结构主体仍然呈纵势,居于竖式黄金矩形之内。此组字为重撇结构,通常上撇为主,下撇为次,故上撇长纵,势直,下撇稍短,形曲,作回抱状。

【爰】竖长,其意态上右下左,捺画右放,捺角下轮廓平以正字形重心。

九成宫醴泉铭入门局部(九成宫醴泉铭结构)(1)

“爰”字,上撇起笔收笔方,偏左,略高。三点变化非常生动活泼。形状,角度各异,中点与上撇粘连。收笔与右点呼应。右点饱满,出锋向左。左右中点角度顺,中点与右点上开下合。第一横中细两头粗,起笔方收笔圆,方圆兼备。撇的起笔偏右,在界格中线上略偏右,起笔先竖直,过第二横后向左下撇出,有曲直粗细变化,比较舒展柔媚,右部横折撇,横短撇长,用笔以方笔为主,比较劲挺,收笔低与第一撇。捺画。前部分细捺角重,轮廓线低部平 ,上部弓而饱满。捺画长且舒展,收笔部分低于撇。

九成宫醴泉铭入门局部(九成宫醴泉铭结构)(2)

(临摹练习)

九成宫醴泉铭入门局部(九成宫醴泉铭结构)(3)

【爱】

九成宫醴泉铭入门局部(九成宫醴泉铭结构)(4)

“爱”字点画多,有六点,形态各异。整体看点画比较集中。上撇左尖。三点角度各异,左二点小且饱满,右撇精劲略长。秃宝盖左竖点斜而粗,横钩细劲,钩指向中心或左竖点收笔方向。“必”部撇长且舒展,三点形态角度各异。下部两撇上长下短,一曲一直。捺画瘦,一波三折,曲尽其妙。整个字形比较端庄稳正,欧阳询楷书那种奇险之态不特别明显,下面的“变”字有类似的情况。

九成宫醴泉铭入门局部(九成宫醴泉铭结构)(5)

九成宫醴泉铭入门局部(九成宫醴泉铭结构)(6)

九成宫醴泉铭入门局部(九成宫醴泉铭结构)(7)

【变】

九成宫醴泉铭入门局部(九成宫醴泉铭结构)(8)

“变”字上部点画密集,均匀,整个字形上下各占一半。言部短横与口占第三格,左右绞丝占左右两格,左第一点右第三点左右放出,左右各三点间比较均匀,左三点与右三点在处理上略有不同,左饱满右瘦劲。两撇上直下曲捺画略粗一些,

九成宫醴泉铭入门局部(九成宫醴泉铭结构)(9)

捺角略上翘。

九成宫醴泉铭入门局部(九成宫醴泉铭结构)(10)

(临摹练习)

九成宫醴泉铭入门局部(九成宫醴泉铭结构)(11)

【夏】

九成宫醴泉铭入门局部(九成宫醴泉铭结构)(12)

“夏”字竖长,上窄下宽,腰细。中部目字符合部分相背,左略直,直中见曲,右粗曲度略大一些。中短横左右不粘连。下部撇捺比较舒展。撇高捺低,撇流畅,捺舒展右下放。

九成宫醴泉铭入门局部(九成宫醴泉铭结构)(13)

九成宫醴泉铭入门局部(九成宫醴泉铭结构)(14)

(临摹练习)

九成宫醴泉铭入门局部(九成宫醴泉铭结构)(15)

今天我们学习的字点画比较多,三个字中点比较多,撇均为重撇。欧阳询在处理相同点画时,手段非常更丰富,所以在一字之内相同的点画均作了不同处理,无论是形态,角度,大小,长短,肥瘦等技法均匀表现。在这一组字中,处理好捺画的长短与角度,粗细曲直变化也非常重要。因为关乎着整个字形是否最后是否做到复归平正。甚至需要全靠捺画的角度或者长短来调整字形的重心与态势。

其中“变”字点画最多而且集中上半部分。欧阳询采取了上下均分的处理,上不密,下部疏,可谓独具匠心,点画布置之经典范字。非常值得我们反复读帖方向与临摹,通过临摹掌握这种疏密的处理技法,古人说的“疏可跑马,密不透风”,“计白当黑,奇趣乃生”,与此字之中亦可见一斑,而且还更加微妙严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