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霜花(当代散文霜晨)

文/朱玉富

名家散文霜花(当代散文霜晨)(1)

“方外仙乡岸幅巾,三竿红日照霜晨”。提着霜晨的灯盏,清晨漫步在乡间,带着久违的乡音,眼前是一块块,一行行,一层层绿波荡漾开去,田地被勤快的农人拾掇的井然有序,像干净农妇的床没有多余的杂物。一声声古老的唱腔悍然滚过大地,把天地喊得苍凉和萧条,一个农人播放着他的唱机在劳作。每个时代的人喜欢的东西都会有所不同,他在锣鼓点,在嘶哑的唱腔里,才能激发出热火朝天的气力,心情在活计中挥洒的酣畅淋漓。那唱腔野野地吼着,在砰砰额鼓点中像一只出没无常的飞狐,他正听得耳热,双脚在土地里踏的很深,生命力和生活力紧紧地摽在一起,那种对土地终始不渝的热爱,清苦就不再是清苦,恰恰相反,而是乐趣,其中的力量足以让他们把日子过的稳稳当当。这份真自在,也胜却人间无数了。

一棵棵白菜是每一方田园的必备之物,它们展示了与花儿不同的生命历程。从一棵团团铺地的秧苗,白菜抱住一种内在,渐渐抖帮向内旋卷心花,成一朵半开的绿色花朵,而它满心时,就变成一朵大花骨朵,它成熟了,却不是花朵片片凋落的样子。那白菜似乎就预示了一个农人的缩影。无疑,乡村也是隐士们很愿意阅读的经文,他们在这里活过死过。两千多年前的陶渊明似乎也在荷锄带月中回归本宅,那南山采菊,东篱把酒成了隐士晾晒田园的经典。

子非鱼安知鱼,弱水三千,这里有我的一瓢饮,天地赋予我的一瓢,静静守在这生死契阔的一瓢,今生撒上智慧的盐,它就是一个满蓄着风雷的江湖。日复一日,叫走太阳的金沙,月亮的银沙。叫走日常的柴米,世俗的挑剔。年复一年,留下魂牵梦绕的纯粹。一瓢之外的我很孤陋寡闻,一瓢之内,我拥有纯粹和虚心的无敌。也曾心虚于鲁迅先生语言的寒光:咀嚼着身边的小小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现世人类的理想各有其美,毕竟不再是一个让我们做斗士的时代了。

一场霜晨的降落,路边的野菜野草野花成了离童年最近的回忆。七老八嫩,尽管每早都会降霜,但玉米地、花生地里的婆婆丁、蒲公英和苦菜仍然翠绿泛青。我挎着一只篮子跟在妻子身后挖野菜,我眼里只有蒲公英,采了一朵又一朵,吹飞了又去采,篮子里躺着可怜巴巴的几棵菜。我磕磕绊绊地跟在母亲的身后:人家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哪里有荠菜啊?看着我一脸的娇憨,母亲笑着从我那可怜的猴毛里,又挑拣出滥竽充数的野菜,母亲细心告诉我什么样的野菜是可以吃的,可我总觉的一些野菜长的大差不差,那细微的区别不是我轻易瞧看出来的。

田野里的事物我们不见得熟识,却也自以为懂得很多。路边一年四季开的数不清的小黄花,不知从哪条道上听来的暗暗定义它们都是药材。从大路上有人倒地上的药渣子里,分辨出蝉蜕也是一味药。于是几个伙伴相约了,捡了这些,再从穿越的玉米地里掰几个半熟的棒子,步行几十里路到县城的药材公司去卖。

乡间的晨雾很美,就在田野的上方牛乳似的飘着,仿佛它只属于土地,像一层雾帐。远远的连树林也拉扯着,近前仔细看,却只有人的高度,这是大地吐纳间的呼吸,绝不同于那种遮天蔽日的大雾,那洁白的根基就在田地里,而道路也只能一块块地隔开来,那种游离缥缈真像儿时向往的神仙界了。它像大地一款纱织的睡袍,渐渐褪到田野的肌理去了。树林里的坟堆露了出来,青青的麦苗精神的像纤毫毕露兔毫,尖尖地挑着朝露,显现出“深秋万凋零,独有麦挺秀”的味道。

“小雪满田红,大雪满田空”。又一轮降温过后,乡下的田野就开始披着晨霜了。有时霜大一些,把野草,眉豆叶都下霜了,仿佛时间对它们施了定身术,再也看不到风吹草动的样子。它们一下子成了僵硬的蜡像了,其实,不用担心,霜雪不过是草木的洗礼者,伐毛洗髓不过带走了些叶片上的尘埃。阳光乍泄,它们又恢复了有知有觉,并有初浴后的鲜亮,轻柔。

父亲卖菜回来,嘟囔着城里人爱吃打过霜的白菜,他们竟然不知道霜雪在我们乡下已下了好几场了,语气里带有城里人见识短的可怜的叹息。想想也是,那样坚硬的钢筋水泥怎么能捧的住霜雪的柔软。即便城里的花花草草和树木想一吻芳泽,那喧嚣的气场和温度,也多让这空灵之物望而却步了。

冬至了看看晨月,看看霜落,月落乌啼霜满天总是千年轮回的浮华,一切易逝之物里也有我的眼泪,它们已凝泪为霜。 假如能像“清澈心境”的禅师那样,以思索着宗教,哲学的心和霜晨月之间,微妙的相互辉映,交织一起而吟咏出来的,那种对大自然,对人世间的一种温暖,深邃,体贴入微的赞叹,我想——那将是生命的另一层境界了。

【作者简介】朱玉富,大学文化,出生于1962年5月份。中国散文家协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神州文艺》签约作家、《中国乡村》认证作家、《望月文学》特约作家《中国陶瓷报》、《山东医院报》特约记者。曾供职于《首都公安报》《淄博晚报》编辑/记者。现任《中外法制网》编辑、记者。散文《那山、那村、那狗》获全国征文金奖;论文《浅议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获山东省政府奖;小小说《酸涩的葡萄》获山东省五个一文化三等奖。自参加工作至今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等6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刊用新闻、文学和摄影新闻稿子上万余篇件。

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