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很想做某件事并且足够努力(如果你做某事的理由超过一个)

Claude Monet这篇依然是《反脆弱》的读书记录和思考,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如果你很想做某件事并且足够努力?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如果你很想做某件事并且足够努力(如果你做某事的理由超过一个)

如果你很想做某件事并且足够努力

Claude Monet

这篇依然是《反脆弱》的读书记录和思考。

上两篇请看:

1:重读《反脆弱》

2:每一次拖延,都是「诚实面对自己」的机会


01

「最糟情境」法

成功会带来一个人的脆弱性,因为当你拥有很多财富的时候,你可能失去的会远远多于你可能得到的——失去财富的痛苦要远超你获得额外财富的喜悦。

所以,富有的人很容易受到财富带来的(情绪)影响——他们总是在担心失去,所以他们很容易成为身外之物的奴隶。

害怕失去,是脆弱性最普遍的来源。

如何免受这种「害怕失去」的情绪影响,让自己在心理上拥有反脆弱性呢?

可以通过心理练习来弱化财富(或者任何你害怕失去的东西)在你心中的地位.这样当损失发生的时候,你就不容易受到强烈的刺激。这是从外界环境中夺回个人自由的重要方式。

塔勒布说,他一直讨厌受雇于人,讨厌依赖别人随机的意见来工作,尤其是大公司的许多行为都违背了他的道德标准。所以他除了8年的受雇工作生涯,他一直享受着自雇的状态。

但在这之前,在他最后一份受雇的工作中,他在找到新职位之前,就写好了一封辞职信放在抽屉里。然后,他就感觉到了一种自由感,尽管他还要上班。

写好一封辞职信放进抽屉,这个动作其实就是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我都拥有选择,掌握着随时可以离开的自由。

于是,至少在心态上,你获得了一种人生的自主权,你拥有了心理上的反脆弱性。

你知道你不害怕失去这份工作,你并没有任何「不得不」做的事情,你也就不会在恐惧的情绪下做出任何不理智的决策,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你不愿意做的事情。

同样的,特勒布在做交易员时,也会做一种类似的心理锻炼。

交易员是一种长期需要承受心理伤害的职业——因为每天都要面对无数次价格的涨跌。

如果你长期持有过股票,你就会知道一条原则:不要频繁看价格。因为股市的不确定性很强,波动性很大,且涨跌非常不均匀,大幅的涨跌都是在极少的时间内完成的,也许很长一段时间内,你的账面都会是亏损的。所以,你看价格的频率越高,你要承受的心理伤害越大。

塔勒布为了应对这种持续的心理伤害,采用了一种方法:「最糟情境」法。

每天一大早,都假设最糟糕的情况已经真实发生了,并想好应对的措施。于是剩下的时间他就会感觉好受很多。

这种情境假设其实就是在潜意识里不断告诉自己:即便发生最糟糕的情况,我也能够从容应对。

于是,你不会再去害怕最差情况的发生,不会被恐惧的情绪所裹挟,你就拥有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控制局面的掌控感和自由。

这种把心理状态调节到应对「最糟情境」的方法,比一些心理治疗方式更加管用。

但问题就在于,当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你的心态整体趋于乐观,你会很难坚持这种心理训练法。

但这种时候才恰恰是我们最需要训练的时候——因为当最糟糕的情况发生时,一切就已经来不及了。

总结来说,「最糟情境」法的核心原理在于:想要增强心理上的反脆弱性,就要淡化你所拥有的东西在你心中的地位,这样任何损失都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伤痛。

这其实跟我在文章《当我不怕失去它,我才真正拥有它》里说的是一个意思。

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不是我们拥有什么东西,而是我们害怕失去什么东西。

这是人脆弱性的来源。

但反过来,如果你不怕失去这些,好的坏的都能(欣然)接受,那你就是反脆弱的,你的适应性很强,在任何条件下,你都能活得比较愉快。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有意无意地去主动减少一些依赖。


02

消除毁灭性因素

拥有反脆弱性的第一步,是减少不利因素,而不是增加有利因素。也就是降低自己暴露于负面黑天鹅事件的概率。

换句话说,就是要先保证自己不下牌桌,而不是让自己赢面更大。比起成功,保证自己先活下来的优先级别更高。

这是一个强制性要求,因为不利因素所造成的的损害是不可逆的。

举几个例子。

假如一个人投资的时候不但all in,还加了杠杆,希望以小博大。虽然如果投资成功他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一旦投资失败,他就会背上巨额债务,一辈子都不可能再翻身了。

假如一个人天天熬夜加班,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工作强度极大,把自己暴露在猝死的风险下,那么即便他收入再高,都没有任何意义。

——只要让自己暴露于负面黑天鹅事件的可能性下,那么即便回报再大,都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一架坠机风险很高的飞机来说,「速度」再快也毫无意义,因为我们知道它有可能无法到达目的地。

——如果某个事物是具有脆弱性的,那么它破碎的风险会导致你做的任何想要改善它或提高它“效率”的工作都变得无关紧要。


03

杠铃策略

拥有反脆弱性的最佳策略就是杠铃策略:采取大部分极端保守 小部分极端激进的组合策略,而不采取任何中等程度风险的策略。

比如,假如你把90%资产以「保值货币」的形式储存,剩下的10%投资于风险极高(收益也可能极高)的标的。那么你的损失就不可能超过10%,而你的收益是没有上限的。(拉长时间维度来看更是如此,因为正面黑天鹅总会发生。)

而假如你将100%的资金都投入中等风险的标的,那么你就很可能由于计算错误而承受毁灭性的风险。

反脆弱性是积极主动和保守偏执的组合——这样可以消除不利因素,保护自己免受极端伤害,同时让有利因素或正面黑天鹅事件顺其自然地发挥作用。

职业选择也可能采用杠铃策略:

比如,文学家是一种要求很高、最具投机性、风险很大的职业。所以欧洲的文学家都有个一个传统:就是谋一份闲置,比如没有职业压力的公务员,不需要动多少脑筋,但很稳定。

这种低风险的工作在你离开办公室之后不会再花费你任何精力,所以下班后,这些作家就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写作,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写任何想写的东西。

从事闲职 兼职写作(或者任何你感兴趣的事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仅次于享有经济上的独立性(财务自由)。

当然也可以分阶段使用杠铃策略:

先做一份非常安全的工作,积累足够长时间,把这份工作做到足够好。然后再去从事风险较大、投机性较强的工作。这样就算投机失败,也完全可以回归老本行,并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塔勒布说,如果他不得不上班的话,他认为最可取的(痛苦也较少的)就是高强度工作一段非常短的时间,然后什么也不做,直到完全恢复,并期待再来一次。而不是从事一种低强度、无休止、缺乏睡眠保证、乏味的工作。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杠铃策略。


04

少即是多

「少即是多」的理念,可以作为做决策时的一种辅助手段。

举例来说,如果你做一件事(比如雇佣一个员工,选择一位医生,与一个人结婚等)的原因超过一个,那就不要去做。

这并不是说一个原因就比多个原因更好。这只是意味着,如果你通过努力想出一个以上的原因,实际上你是在说服自己去做这件事。这说明真正重要的那个原因并没有被满足。

——必须做的事情,不需要一个以上的原因。

同样的逻辑,如果有人用一个以上的论点来攻击一本书或者一个理念,你就会知道,这可能并不具有说服力。

因为没有人会说“他是一个罪犯,他杀死了很多人,他的餐桌礼仪不好,而且有口罩,驾驶技术也非常糟糕…”

如果某人的简历很长,那么请直接忽略他。

传说Python语言的发明人Guido当年入职谷歌时,简历上只写了三个字:

「I wrote Python」。


05

接收过量信息是有害的

反脆弱性的来源是对压力源的过度反应——每次遇到压力源(适当超出目前所能承受的范围),反脆弱系统都会过度反应。经过足够的恢复时间之后,反脆弱系统就会成长得比之前更强大,为未来更大的压力源做好准备。

但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压力源才是适当的压力源呢?

人类是非常不擅长过滤信息的,常常把噪音当作信息,且会把短期的信息(噪音),当作长期的信息(噪音)。

想象一下我们印象中的神经过敏者。摸到身上长了个粉刺,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臆想自己得了癌症,而且是致命的癌症,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他的淋巴结。

他的疑心病还不仅限于身体健康方面:他的生意一旦遭遇小挫折,他就觉得自己肯定破产在即了。

「反应过度」这个词就是为他而生的——他几乎对任何事情都会反应过度——但其中99%都是噪音而已。

发现关键了吗?反脆弱性来源于对信息——而不是噪音——的过度反应。但是如果我们没办法区分信息和噪音,我们最终就会变成神经过敏的人。

事实上,现在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噪音),并且还在变得更多,其中99.99%都是噪音。

而我们天生就不善于区分信息和噪音,面对每一个信息(噪音)都想要去干预,就很容易变成神经过敏的人,变得过度焦虑。

所以,对于个体来说,大量数据实际上是有害的。

这也是为什么爱看新闻(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件发生)的人,离愚蠢也就一步之遥了。

各种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每天都在制造大量的噪音,这些垃圾信息无疑会对我们造成医源性损伤。

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噪声,只看重大的变化(信息),忽略小的变化(噪音)。

事实上,你不主动去看任何新闻都完全没有任何影响,因为一旦有重要的新闻(信息)需要你知道,你一定会以各种方式被动地知道它(比如周围人会主动告诉你)。

体现在投资领域,就是减少看价格的频率。99%的价格波动都是噪音,不主动去看其实也没有任何影响(看多了只会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不自觉地让自己变得更加过敏)。重要的变化总会有办法触达你。你不必害怕,也不会错过任何事。

在生活中也一样,不看朋友圈、各种商业化的公众号、微博、头条和抖音,只看自己筛选过的优质信息源,会更加平静从容,反脆弱性会更强。

说到不看朋友圈,我目前是一年只主动看三两次朋友圈(逢年过节的时候)。不看朋友圈其实也不会错过任何信息,如果你想看任何一个人的近况,可以随时主动点进对方的朋友圈去看。并且,这反而会促使你主动定期去和朋友深度交流,而不是仅仅在朋友圈互相点赞。为了保持开放性,我也会时不时发朋友圈同步我的信息,和朋友们互动交流。实验下来,这种方式对我来说是最有效的(当然这并不一定适用于你),节约了很多碎片时间去做事,也不会因接受过量数据而过度反应。

减少数据摄入量的同时,我们也要刻意训练自己区分信息和噪音的能力,不要总是被动接受别人塞给你的信息,而是要去主动甄别哪些信息是优质的,哪些信息是垃圾。在这个信息泛滥成灾的时代,筛选优质的信息源,真的太重要了。

(未完待续)

公 号:由之随笔

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独立思考。

闲聊时刻

任何时候,都要和能滋养自己的人事物在一起呀~消费原则也很简单,在自己承受范围内,选最能滋养自己的、最让自己心动的,不管贵还是便宜。

周末愉快^_^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