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模作文(作文指导高三一模作文)

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高三语文一模作文?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高三语文一模作文(作文指导高三一模作文)

高三语文一模作文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典籍里的中国》以主持人穿越千古时空和先贤对话的新颖方式,拉近观众和民族经典的距离,使观众产生了心灵共鸣;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一路开挂,惊艳全网,其中刺绣、剪纸、皮影等非遗元素亮点纷呈;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风生水起,朝服布包、彩绘陶人俑晴雨伞、故宫建筑微雕等很多“爆款”潮品早已名声在外……中国风搭配时尚感的“潮”式表现,让中国故事融入各种当代元素,在年轻人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也成为年轻人借以表达自我的方式。

学校校刊举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情境型材料作文题,作文题由引导材料、情境任务、核心主题、要求等几部分组成。

引导材料列举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的“潮”式表现。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叙述了中国传统文化被当下认同的社会现象:节目主持人以与先贤对话的方式介绍中国典籍、“中国节日”系列电视纷呈刺绣剪纸皮影等非遗元素亮点、故宫开发文创产品。第二层议论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潮”式表现的影响(作用):让中国故事融入各种当代元素,在年轻人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也成为年轻人借以表达自我的方式。需要强调的是命题人故意在列举句现象后用省略号,是在暗示启发考生可以从其他角度个性化地认识与思考中国传统文化被当下认同的现象与作用,“也成为年轻人借以表达自我的方式”强调认同超越“认识层”,走向“行为层”。

情境是学校校刊举行主题征文活动,这是写作具体的情境的限制。情境设置相对宽泛,既没点明考生在学校类别(是初级中学、高级中学,还是大学),又没为考生设定身份(是学生,还是老师、职员),也没明确文体,只是确定了征文主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 。作文题形式上是情境型材料作文,实际上如同话题作文。任务是“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核心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这是一个动词短语,动词“认同”就是“认可、赞同”,是材料的关键词,是写作的重点,“认同”的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下”是时间限制,这提示考生必须写“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被“认可、赞同”,而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至于“认同”的施动者是个人,还是集体,是国人,还是外人,没有限制,考生可以自由选择。

作文要求:①“结合上述材料”要求必须立足材料,联系材料,“用到”材料,不必被其捆住手脚,行文中可以由此及彼拓展开去,通过现象去联想、思考,或由现象深入本质挖掘,或由结果回溯原因探寻。②“你的认识与思考”:“你”强调考生在写作中的存在,“认识与思考”提醒了写作的基本方法,是对材料内容的“认识”与“思考”。“认识”侧重于理解,“思考”侧重于理性深入的分析,考生应从自己的积累、视角出发,表达作为当下年轻人的“你”对于材料的认识,深入透彻的思考题意,提出合理独到的见解,写出“你”的个性思考和真情实感。③“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选准角度”是提醒考生不需要面面俱到,可选取某一方面的启示构思作文。“确定立意”强调文章的立场清楚,观点明确。“明确文体”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符合作文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二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本次作文,试题对文体要求没有限制,甚至连“诗歌除外”的字眼也没出现。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文体。

立意示例

①可以从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联系实际,从当下青年视角,谈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下社会焕发生机,如何很好地传承并光大。抓住“认同”思考应如何在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青年中搭建出合理的桥梁。(写怎么办)

②可以从中国风搭配时尚感的“潮”式表现及中国故事融入各种当代元素这一类文化现象,分析年轻人从认同传统文化到把传统文化作为表达自我的方式的变化,强调“认同”到成为自我表达方式不仅仅是“知晓”,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的“认同”,成为“行为层”变化的行动自觉。(写认同的三个层次)

③也可以就材料列举的现象,思考传统文化全面地复兴,不能仅限于娱乐与消费,更不可把传统文化“浅表化”“粗俗化”,要把传统文化真正地作为文化来传承,深入掌握,全面认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加以继承。(写辨证思维:从浅表到深入;扬弃,继承精髓,剔除糟粕)

④也可以强调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可拘泥陈式,要在保持传统内涵品质不变的前提下,对传统的传播形式加以创新,才能产生更加深广的认同。(写形式创新)

佳作展示

融入时代河流,认同文化内涵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高三(2)班 高卢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能经久不衰,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原因在于融入时代河流,不断认同、挖掘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融入时代之河流,扬诗书气韵之风华。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然纵观科技新时代,古典诗词歌赋似乎与人们渐行渐远,中华五千年保存的优秀文化正逐渐消失,令人痛心。可喜的是,随着文化类节目的热播,人们对诗词歌赋等经典的热爱也重新被点燃。特别是那流传千古的文字,通过时下先进的科技展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们通过更为直观的方式感受李白的洒脱放浪、杜甫之沉郁苦闷、柳永之风流千种,古人追求文学的渴望和塑造自我的精神,通过新兴媒体,如润物细无声般滋润国人的心田,重塑中华文化风貌,激励人们不断认同、挖掘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契合时代之需求,展中医药文化之魅力。苦心研制青蒿素几十载、造福疟疾患者的屠呦呦,始终坚信“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的信念,秉持中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望、闻、问、切”的精神,结合疟疾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挖掘更深层次的奥秘,打开了中医药文学世界之大门,在医学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特有的魅力,更增添了中医药研究者的信心和动力,让中华传统文化绵延不绝,传承不止。

迎合大众之所好,创文化之时代内涵。在人们看来,我国许多古建筑、古文物是冰冷与凝滞的、没有灵魂与情感的。而当一组富有灵性的三星堆萌版表情包走红网络后,这些古物似乎拥有了生命,“假如文物会说话”“文物活了”这些热词出现在互联网中。还有“朝珠耳机”“皇帝折扇”“花翎伞”等来自故宫博物院文化产品的研发,为观众架起一座沟通文化的桥梁、奉上一场文化盛宴,也让人们通过故宫文创产品直接触摸到文化、亲身感受到文化,感念紫禁城的历史文化底蕴所赐予故宫人的情怀,从而让故宫的文化依托着产品、新媒体、数字技术等途径从“馆舍天地”逐渐走向“大千世界”。

即使如此,中华文化自身的魅力仍有许多未经发掘,还需要新时代的人们融入时代河流,挖掘文化内涵,才可以在不经意间发现惊喜,谱写中国文化的华美篇章。

点评:

1文章中心突出,论述清晰。首先提出“融入时代河流,认可文化内涵”的中心论点,在论述中,从“时代之河流”“时代之需求”“大众之所好”三个方面展开论证,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2.论据丰富。先后列举了屠呦呦、故宫文创等事例论证“用实践认可中华文化”的观点,论据丰富有力,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贴切,思想认识较有深度。

致敬传统,创意生活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高三(7)班 孙筱语

小学生以图画诠释对家训的理解,民间工艺大师用根雕展现智慧人生的体悟,四川女孩以归园田居来诠释人文精神的内核……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理解并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积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我们要“致敬传统,创意生活”,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之久远。

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文化,需要分清好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优秀的中国文化焕发正能量。曾记否,某地的“女德班”和“亲子夏令营”,看似传承中华文化,实则披着国学文化的外衣,背地里传播算命、迷信等封建糟粕,实在是令人不齿。不少家长“三观”不正,居然还让孩子们去学习“三从四德”等。浪费了钱财不说,还令孩子价值观混乱。这一现象警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具有正确的理解力,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才能让优秀的中国文化焕发光彩。因此,致敬传统,创意生活,让优秀中国文化得以认同,让封建糟粕得以清除。

认同中国传统文化,需要让中华文化在不断创新中得以传承。因为过于商业化,现今中国一些动画片对于孩子来说“三观”是不正的。而导演彭擎政以京剧与动漫相结合而制作出的《京剧猫》,充满一种博爱的执念,帮我们抵御混沌,让京剧文化得以走进人们的生活中传递社会正能量。此外彩妆、故宫咖啡店、故宫火锅等带有中国故宫文化印记的产品创新推出,进一步唤醒沉睡在博物馆里的万千文物,让古风走进生活,传承下去,获得了网友的好评。因此,致敬传统,创意生活,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文化,需要让中国故事融入当代元素,以创新的方式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容易被认同理解,使文化得以传承。《朗读者》《见字如面》《国家宝藏》……利用明星效应和现代舞台包装,把传统文化盘活;而《故事里的中国》则融合了影视、戏剧、综艺等手法,讲述经典故事背后荡气回肠的真实印记和时代精神,唤起人们对中华文化的温柔记忆,他们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将文化带进了人们的生活,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千年岁月的洗礼,五千年情感的积淀,五千年智慧的凝聚。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让我们认同文化,致敬传统,创意生活,使得中华优秀文化绵延千古、源远流长。

点评:

1.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文章从三个层面进行论证:先是从反面事例入手,接着选择正面论证观点,再以组合论据方式进一步证明观点,先破后立,结构严谨,文脉清晰。

拟稿:葛平审核:梅蓉发布:王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