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旧微信号(注销微信号的CTO)

之前创业公司时期的HRD发给我一个截图,是当时的创始合伙人兼CTO注销了微信号。拉黑、屏蔽、关闭朋友圈这些都偶有所闻,但是很少见有注销自己的微信号的;难怪HRD称“此人已消失”。

当年好像还是这个CTO在创业两年后,从某科技金融公司拉来了这位优秀的HRD。半年之后这位优秀的HRD被合伙人气跑了;而这位CTO气跑了好几批技术团队leader,最终从人、财、物三方面都大大加速了一家明星科创公司的覆灭。

1985年出生的CTO做过搜索、电商,号称曾经拿到过月薪9万,开一辆奥迪A5,可谓年轻有为,但是共事那几年最深的印象是特别能侃。每次开大会除了专职忽悠的创始人CEO(在证券公司炒股赚了几千万,从副总位置上出来创业的),最能说的就是他了。或者说是从技术和商业前景方面做得忽悠补充,因此也特别受CEO喜欢。

注销旧微信号(注销微信号的CTO)(1)

有一次中高管理层聚餐,围着大厨一圈吃日料,在等待的间隙,就提议大家一起玩真心话大冒险。有人问CEO(80后美女老板):“如果从在座的男士中选一位接吻,会选谁?”

我们一听都有点小尴尬的感觉,这问题忒劲爆了,直接朝老大开炮,提这个问题的好像是产品经理吧,不想活了吗难道?

可是女老板CEO毫无羞愧之色,反而非常兴奋,“终于来了有点味道的刺激性问题。”她略微沉思了能有五秒钟不到,就直接笑眯眯地喊出了CTO的名字。全桌一阵喧哗起哄。

另一位女性合伙人追问“为什么呢?为什么选择他?”CEO说“就是一种感觉,我这人就看感觉,他有那种让我那啥的感觉!”厉害厉害,不愧是真金融圈的。

注销旧微信号(注销微信号的CTO)(2)

鉴于此,这位CTO在鸟巢举办的产品发布会上,盛装亮相站在C位讲解产品PPT,荣登几十家媒体网站、登上垂直领域热搜。

在公司内部,每每陈述一堆苦劳条目,捏造出一系列好看的技术指标和未来计划、实施路线图、版本迭代愿景;特别对CEO的口味,把不懂技术的CEO说的心花怒放,连连称是。

HRD从以前的老东家,以及通过猎头,以高于市场40%的薪资,连续挖来五六个技术中层leader,包括数据仓库、运维、架构、NLP数据挖掘等,还有一位分别在美国雅虎和BAT都干过两年的技术出身简历华美的大牛产品经理。

这些人一进来,在技术方面是各抒己见,每人至少三把火,谁都觉得自己能耐大、应该掌大权,都觉得别的团队工作不力、应该对数据质量、产品BUG及进度、以及CEO的怒火负责任。但是这些leader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对CTO嗤之以鼻。他们可能也没拿我这个低调不惹事的业务合伙人当外人,经常在会后的小圈子里,私下议论“这CTO如何如何。”“他以前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让他在这做CTO呢?”“这东西是像他说的那样么?”“他这之前都弄得些什么乱七八糟。”

特别能侃的CTO很懂历史,必然会玩政治。很快就在公司搞突击研发、快速的产品提升工程。由他总负责,主要用他信任的人,各模块都得配合,每天晚上8:30以后才能下班,9:00~9:30各负责人开会,周六正常上班。成功把各模块该背的锅明确突出出来,把积极的炸毛分子的亢奋性、积极性打压下去。加上他们几个之间的内斗、开会对骂 邮件对骂,最终有五六个leader都没过半年的试用期、没转正就气呼呼、灰溜溜、委屈地走人了。连带着还有好几位天使轮就在的老技术也觉得前程无望、屁股难擦、斗争危险,相继离职了。因为都没有交接传承、甚至发生过删服务器代码的事件。后面再入职的技术,基本都是从头重来。CTO还在,但是逐渐和CEO变僵、变冷、形同陌路、对骂决裂了。

具体内幕我也说不太清,只是看到CEO在战略会上,因为花大价钱买的日志级数据一直没有挖掘成功、没有变现而且也没有保存有价值的结果,就那么每周传输然后六日后自动删除,每月要一百多万的数据费用就这么化作东流水,而大发雷霆。CTO这个责任是绝对摆脱不掉的,CEO拍着桌子、掉着眼泪,对CTO喊“两个月事件、搞不定就滚蛋,保留你的股份,爱去哪去哪,在我眼前消失!”

注销旧微信号(注销微信号的CTO)(3)

杭州西湖边的这次战略会回来,就组建起了新的有实力的数据挖掘小组,两三个月就挖掘出了可以卖钱的数据字段,像一些日活、公号、微博粉丝等数据,卖给营销平台一份合同就几百万,甚至还有千万级的预算。见了真金白银,这事又不一样了。随后营销平台提出与我们公司另外成立合资公司,专门做营销数据挖掘这摊。这用意很明显,都降低成本,这边还不用靠这块业务养活公司不赚钱的业务模块。但是也就在这时,CTO与CEO彻底根本性的闹掰了。逻辑上很可能是切分出去成立合资公司这事,CTO想的干法不地道,耗了公司的成本,单独出去挣钱,CEO原本还想着依靠这块业务去完成给投资人看的5000万营收目标,而且这也是未来争取上科创板的营收底线。要那么弄的话这边肯定不干,即便干不成、放弃这块业务,也不能造成吃里扒外、蝼蚁吸血的局面。

所以这就是昙花一现,高价值数据挖出来三个月之后,这个小组就被解散清退了,CTO也进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状态。在公司狗血结局到来前的两年多时间里,当时的四个创始合伙人,就剩了两个。而且这两个还以真正的肉搏战(辣眼睛)、被调查、失踪、发律师函等匪夷所思的结局而散伙。

CTO离开公司之后,据说一段时间以内,在公司还有自己的眼线。后来眼线也被离职,然后一起加入别的创业团队,然后好像又折腾黄了别的公司,然后逐渐失信于老板同事、失信于资方、失信于客户、失信于合作伙伴。可能因此顺其自然地通过注销微信,与过往一刀两断,换个面孔和包装,重新踏上新征程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