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去父留子制度(北魏子贵母死制)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他们的文化和信仰也与中原不同,北魏在建国之前,鲜卑族王位的继承实行的是军事部落联盟推举制度,尚未建立血缘继承制度。

北魏的宫廷制度和以往汉族朝代里的宫廷制度有所不同,以往宫廷里凡是为皇帝生育了皇子的后妃,都应该是“母以子贵”从而平步青云,一路高升达到权利巅峰。她们从后宫走向前朝,从而进一步控制权利,对皇帝的权利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主少母壮”的局面也使得皇帝的生母从中脱颖而出,从而成就了一大批有权有势的皇太后,太皇太后的外戚势力造成了皇权旁落,各种不同的外戚干政从而使王朝走向衰落灭亡。

北魏去父留子制度(北魏子贵母死制)(1)

北魏在建国以来,就吸取了这一历史教训。直接规定了:子为贵,母当死的野蛮制度,并且作为一项宫廷制度严格执行。从根源上杜绝了皇权旁落,外戚干政母后临朝,控制小皇帝的局面。

“子立母死制”这项制度的产生也直接造成了无数的母子分离,人伦惨剧,既违背人伦,也有违孝道,一直影响了北魏的几代皇帝乃至到最后影响了皇家血脉的延续。

北魏政权的建立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蒙古语族。鲜卑族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北魏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由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北朝的第一个王朝。

公元386年,拓跋珪在牛川称王,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或者“后魏”。孝文帝改汉姓后也称“元魏”。

北魏的历史渊源

北魏国号本是“魏”,在“魏”字前加方位“北”字,称呼“北魏”。意思是指北部的“中国”,同时也区别于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分别被北齐与北周取代。

公元550年,北齐皇帝高洋废掉东魏皇帝,自己做了皇帝,正式建立了北齐政权。

公元557年,北周皇帝宇文觉废掉西魏皇帝,自己做了皇帝,正式建立了北周政权。

东魏和西魏灭亡后,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正式灭亡。北魏从公元386年建立到公元557年正式灭亡,一共存在171年。

北魏一朝最为奇葩的就是北魏那残忍的皇位继承制度“子贵母死制”,从北魏道武帝开始“子贵母死”制度开始实行,一共经历七代,一共103年之久。北魏将此制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北魏王朝是历史上,将“子贵母死”形成制度并世代沿袭的朝代。但首开“立子杀母”先河的,却是汉武帝刘彻。

“去母留子”——赐死钩弋夫人

北魏去父留子制度(北魏子贵母死制)(2)

钩弋夫人

汉武帝刘彻晚年的时候,想立只有7岁的刘弗陵为太子,但又担心吕后称制的事件在汉朝再次重演,于是忍痛割爱下令赐死刘弗陵的生母,年仅26岁的钩戈夫人。

汉武帝对于立子杀母的解释原因是,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古到今国家起内乱的原因,是因为幼主年小,而其母亲年壮。女主人独断骄横,淫荡放肆,没有人能阻止她。你们没听说过吕后的故事吗?所以不得不先除去她。

北魏去父留子制度(北魏子贵母死制)(3)

钩弋夫人

“去母留子”在汉朝也仅此一例,汉武帝之后便废除了,再没实施过。而且汉武帝赐死钩戈夫人的时候,自己已经六十九岁高龄了,本来就是时日无多。幼子刘弗陵只有七岁,而钩戈夫人二十六岁,正值盛年,也确实是主少母壮,以后也很有可能惑乱朝纲,后患无穷。

子立母死制的创立者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去父留子制度(北魏子贵母死制)(4)

拓跋珪画像

道武帝拓跋珪熟读史书,看到了汉武帝赐死太子生母钩弋夫人的故事,他仿照汉武帝“去母留子”的故事,严格规定:子为储君,母当赐死。

从而正式创立了:“子贵母死”的这一残忍制度,并且规定为祖制执行。拓跋嗣的母亲刘贵人被赐死,道武帝告诉儿子说:过去汉武帝准备立其子刘弗陵而杀死其母钩弋夫人,为的是不让妇人以后参与国家大事,致使外戚乱政。

今日你理当继承皇统,所以我效法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的故事,为你作长久的考虑。

拓跋珪创立“子贵母死”制有两点原因

北魏去父留子制度(北魏子贵母死制)(5)

拓跋珪

一、客观原因

皇室宫廷的女性在君王在世时,都会想方设法的赢取君主丈夫的宠爱,另一方面会千方百计的让君主册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以期日后儿子登基为帝,自己可以“母以子贵”被尊为皇太后,以期日后可以独当一面擅权揽政。

北魏的宫廷皇室却偏偏要反其道而行,立下了“子贵母死”残忍祖制,在确立太子之前,会先赐死其生母。在根源上杜绝了后妃干政。

二、主观原因

北魏在建国之初,部落的势力依然很强大,而道武帝拓跋珪的妻子们也都来自各强大部落。

无论册立哪位皇子为皇太子,其母族的部落势力必然会因皇太后的身份而大为增长,进而打破各部落之间的权力平衡,长此以往还会影响到北魏的稳定以及皇权的统治和传承。

为了建立皇位的血缘继承制,巩固封建中央专制集权,削弱部落的势力,防止外戚干政,道武帝拓跋珪制定了“子贵母死”的残忍制度。

道武帝拓跋珪想立长子拓跋嗣为太子继承皇位,为了消除拓跋嗣生母的部族将来可能带来的威胁,先行处死了拓跋嗣的生母刘贵人。最终使“子贵母死”制度成为北魏皇权易代的祖制。

北魏“子贵母死制”成为祖制

北魏去父留子制度(北魏子贵母死制)(6)

拓跋珪雕像

北魏的宫廷为了避免外戚干政,从道武帝拓跋珪开始实施残酷的子贵母死制度。 之后后宫后妃们只要生下男孩,孩子被立为太子的就得被赐死,去母留子。以避免母以子贵的情况发生。

生母被赐死后,留下的幼子还是需要人照顾,因此就有所谓的保太后,保姆照顾太子,直到新君继位后就会被封为皇太后。

北魏有三种皇太后,一种是皇帝的生母,另一种是皇帝的保姆,还有一种是前任皇帝里运气好没生儿子而活下来的皇后。

子为储君,母当赐死

“子贵母死制”被赐死的皇后

1、北魏宣穆皇后刘氏

刘氏是前秦人,匈奴首领的女儿。北魏登国元年,刘氏被选入道武帝拓跋珪的后宫里,起初立为刘贵人。

后来二人感情很好,共生有女儿华阴公主和儿子拓跋嗣。拓跋硅攻取后燕后,将慕容宝的女儿带入宫中。

天兴三年,朝臣提议立后,拓跋硅犹豫不决,最后决定铸起金人者得后位。于是,慕容氏得位。

天赐六年十月,拓跋嗣被立为皇太子,随即生母刘氏被赐死。刘贵人被赐死的时候,道武帝拓跋珪三十九岁正值壮年,而太子拓跋嗣也已经十六岁了。

刘氏死后一个月,太子拓跋嗣即位,尊封生母刘氏为宣穆皇后。

2、北魏明元密皇后杜氏

杜氏是魏郡邺县人,她是平阳威王杜超的妹妹,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妃嫔,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生母。

最初以良家子身份选入东宫,侍奉太子,得到太子拓跋嗣宠幸,生下儿子拓跋焘。拓跋嗣即位后,她封为杜贵嫔。

泰常五年公元420年赐死,谥号为密,葬于云中金陵。拓跋焘即位后,追谥杜氏为密皇后,因拓跋嗣谥号为明元,故称明元密皇后,配祭太庙。

3、敬哀皇后贺氏

贺氏是代郡山西省代县人,嫁给太武帝拓跋焘为夫人。

神䴥元年公元428年生下景穆太子拓跋晃。在册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后,贺氏随即在同年被赐死,追赠贵嫔位号,葬在云中金陵。

延和元年公元432年三月丁未,太武帝追赠贺氏为皇后。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追谥贺氏为:敬哀皇后,葬于云中金陵,配飨太庙。

4、北魏元皇后李氏

李氏是梁国蒙县人,她是南朝宋文帝时期的济阴太守李方叔的女儿。据说,李氏出生时,李家红光四射,屋内如同白昼。李方叔对妻子说:此女将会胜过儿子,日后必定大贵!

天平真君十一年,拓跋仁娶了李氏。不久之后,拓跋仁企图造反,因消息走漏而被杀,李氏作为战利品被俘虏。

李氏被送进平城皇宫,被文成帝看中,后在兴安三年七月生下皇子拓跋弘。因生子有功,李氏被封为贵人。

太安二年公元456年二月,册立李氏所生的儿子拓跋弘立为皇太子,在文成帝立拓跋弘为太子的前几天,生母李贵人就按子贵母死制度被赐死。

李氏死后葬在金陵。和平六年拓跋弘即位为帝后,追封生母李氏为元皇后。

5、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

郁久闾氏,是河东王郁久闾毗的妹妹,景穆太子拓跋晃的太子妃,文成帝拓跋浚的母亲。

她年少选入东宫成为太子拓跋晃的太子妃。深得太子拓跋晃的宠爱,太平真君元年公元公元440年,生下文成帝拓拔浚。

太武帝拓跋焘去世后,拓拔浚即位,追封生父景穆太子拓跋晃为景穆皇帝,追封生母郁久闾氏为景穆恭皇后,谥号为:恭。与景穆皇帝一起葬在云中金陵。

6、北魏献文思皇后李氏

李皇后,是中山安喜今河北定州人。父亲是官拜南郡王李惠。母亲是襄城王韩颓的女儿。

李氏生得姿德婉淑,是远近闻名的美女。许多人想要俜她为妻,直到她年满十八时,选入太子拓跋弘的东宫,开始侍奉太子拓跋弘。

拓跋弘即位为帝,封李氏为夫人,皇兴三年公元469年六月,生下了拓跋宏。后拓跋宏被议立为太子,按“子立母死”祖制。拓跋宏的生母李夫人被赐死。承明元年追封李氏为思皇后,配飨太庙,死后葬在金陵。

7、北魏孝文贞皇后林氏

林氏又称林废后,她是孝文帝拓跋宏少年时候的妃子,她是废太子拓跋恂的亲生母亲。

林氏比拓跋宏年长很多,她的叔叔本来是保太后常氏的大太监,官至尚书,她的父亲林胜也因此做了太守。在常太后死后,乙浑杀死了林家两兄弟,将林胜的两个女儿没进宫里做婢女。

林氏生得容色美丽,被孝文帝拓跋宏纳入后宫为妃,公元482年林氏给拓跋宏生下了长子拓跋恂。在册立拓跋恂为太子后,按照“死贵母死制”生母也要被赐死。

孝文帝拓跋宏性情仁厚,恳求嫡祖母文明冯太后留林氏一命,文明太后不肯, 公元483年林氏也被按照杀母立子的制度处死,死后追封贞皇后。

公元498年,太子拓跋恂被废,不久又被拓跋宏赐死。次年十月,拓跋宏将已经死了多年的林氏追废为庶人。可怜林氏白白搭上性命,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是明元帝拓跋嗣的生母。

明元密皇后杜氏是太武帝拓跋焘的生母。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是恭宗拓跋晃的生母。

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是文成帝拓跋浚的生母。

文成元皇后李氏是献文帝拓跋弘的生母

献文思皇后李氏是孝文帝拓跋宏的生母

孝文贞皇后林氏是废太子拓跋恂的生母

“子贵母死制”的弊端

北魏的“子贵母死”制度的规定是,立太子之前就赐死太子的生母,而无论太子最终是否能够即位。

比如:景穆太子拓跋晃五岁就被册封太子,二十四岁忧郁过度而死,没有等到继承皇位就英年早逝了。

拓跋恂十岁被册封为太子,十五岁因为诬陷谋反而被孝文帝赐死。拓跋恂的母亲林氏,在元恂出生的当年就被赐死了。此后整整十年之后,拓跋恂又被废除太子之位,后来赐死,结局实在令人唏嘘。

这两位太子最终没有机会登基皇位,而他们的母亲均依据“子贵母死”的祖制早早被赐死,白白搭上一条性命,到头来却也没有如愿以偿让儿子当上皇帝。

“子贵母死”这个制度也直接导致北魏的后宫嫔妃都不愿意再生皇子,严重地影响了北魏皇位继承和国祚延续。

“子贵母死制”的终结者——北魏宣武帝

正式废除“子贵母死”的制度

北魏去父留子制度(北魏子贵母死制)(7)

宣武帝画像

拓跋恪,北魏宣武帝。他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第八位皇帝,孝文帝拓跋宏的次子。

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宣武帝出生于平城宫。拓跋恪的出生,让父亲孝文帝拓跋宏非常高兴,于是下令大赦天下。

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拓跋恪被立为皇太子。

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三月二十四日,孝文帝病重。三月二十八日,孝文帝命司徒元勰派人前往洛阳,请皇太子拓跋恪到鲁阳登基即位,孝文帝去世,拓跋恪即位。

宣武帝继位后正式废除了“子贵母死”的制度,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他废除子贵母死制的原因有三点。

北魏去父留子制度(北魏子贵母死制)(8)

一、宣武帝拓跋恪本人非常喜好佛法,每年都在宫中,亲自讲论佛经,广召僧众,辩明义旨。僧人将这些活动记载在册,撰写了《内起居》。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宣武帝如此的崇拜佛教,使得下面的官员、百姓也都更加笃信佛教。因为宣武帝拓跋恪笃信佛教,不愿意杀生,正式取消子贵母死的制度,让宣武灵皇后活着。

二、北魏传承到宣武帝拓跋恪时期由于前朝宣武帝拓跋恪的父亲孝文帝拓跋宏进行了政治改革,学习汉文化,鲜卑族也渐渐汉化,开始接受儒家思想。开始反对“子贵母死制”。

三、在“子贵母死”的祖制的威胁下,拓跋恪的后宫嫔妃们都祈祷不要怀孕。若不幸怀孕了也希望生下的是公主,若再不幸诞下男婴,那只能自求多福祈祷这个男婴不要被立为太子了。

“椒掖之中,以国旧制,相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都不愿生太子”。

于是宫中堕胎流产的现象经常发生,直接导致拓跋恪面临着绝后的政治危机,之后还是胡氏冒着将来可能被赐死的危险,为拓跋恪生下了独苗拓跋元诩。

宣武帝拓跋恪经过此事件深深体会到长此以往北魏王朝可能真的会绝后,最终决定违背祖制,废除了“子贵母死”的制度。

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宣武帝拓跋恪崩逝在式乾殿,终年三十三岁,庙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葬在景陵。

“子贵母死”制度开始于北魏天赐六年公元409年一直持续到北魏延昌元年公元512年废除为止,在北魏时期共沿袭七代皇帝,前后一共历经103年。

奇怪的是北魏在实行“子贵母死”制度的一百多年的时间内,一直国力强盛,政权稳固,然而巧合的是该制度一经废除,北魏的国力便由盛转衰,最终因叛乱分裂成东魏,西魏,最后竟至灭国。

宣武帝拓跋恪废除“子贵母死”制度后,胡氏作为该制度的第一位幸存者,在拓跋元诩继位成为孝明帝后,胡氏便成为北魏历史上第一个以生母身份临朝称制的太后。大权在握的胡太后是擅权乱政,淫乱后宫。

北魏历代皇帝的乳母保太后是怎么产生的?

“保太后”的来历

北魏去父留子制度(北魏子贵母死制)(9)

太武帝画像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北魏的第三位皇帝,他发明了一个封号,就是“保太后”。保太后,是北魏时期特有的政治现象。

保太后,就是保姆太后。太武帝拓跋焘首次封自己的保姆(乳母)窦氏为皇太后,保太后就是一个封号。

册封保姆为皇太后,在历史也只有北魏王朝才有把自己的奶妈乳母封为皇太后的先例。

特殊的历史背景

北魏所有的皇后都是皇太子的继母,他们并不是亲生母子关系,所以皇后和太子的关系一般很不好。皇太子的生母早已经按照“立子杀母”的制度在册立自己儿子为太子的同时就已经被赐死了。

由于有的太子年龄还小,就失去了亲生母亲,需要有奶妈照顾生活起居。所以太子更喜欢和自己的奶妈乳母亲近,一旦太子继位成为皇帝后,奶妈的身份就尊贵起来了,也就出现了尊封乳母为皇太后的事情。

北魏时期一共有两位保太后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乳母:惠太后窦氏,尊封皇太后。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乳母:昭太后常氏,尊封皇太后。

历史上第一位保太后

北魏去父留子制度(北魏子贵母死制)(10)

惠太后窦氏

中国古代历史第一个以保姆身份当上皇太后的女人就是窦氏,她还拥有前所未有的称号“保太后”。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乳母

惠太后窦氏,她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乳母。

窦氏,最初是以罪犯的身份,与两个女儿一同入宫为奴婢。由于她品行良好又知进退,得到了北魏太祖的赏识,命令她为庶出长子拓跋焘的乳母,抚恤照顾小皇子的生活日常起居。

窦氏性情仁慈,对拓跋焘视如己出、善加教养,使得拓跋焘对其奉养至孝犹如亲生母子。

到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后,封他的乳母窦氏为保太后。保姆当太后,就是保太后,这个名称很合适。

尊封乳母窦氏为皇太后

延和元年正月公元432年,太武帝加封已经是保太后的窦氏为皇太后,并封窦氏的弟弟窦漏头为辽东王。从保太后到皇太后,窦氏算是转正了。

按理说,地位低下的人一旦有了权势就会张扬起来,可是窦氏并没有。窦氏当上皇太后之后,依然保持她以前的仁慈善良,一点都不骄纵自傲。

窦太后性情恬静,为人朴素,治理后宫很好,扬人之善,隐人之过,因此她在后宫很有美誉。窦氏不但仁慈,而且还有才能。

延和五年公元436年六月,太武帝御驾亲征讨北凉。同年九月,柔然可汗吴提趁虚而入,进犯北魏边境,太后窦氏命令众将领率兵将敌人击退。

窦氏去世

太平真君元年公元440年七月,窦太后在行宫病逝,享年63岁,能活到这个寿命在古代已经算是长寿了。拓跋焘亲赐谥号:惠,史称为惠太后,死后安葬在崞山。

惠太后窦氏崞山陵

窦太后的葬地是奉窦氏生前的旨意所决定的。窦太后曾登上崞山,向近侍说道:我养育世祖,敬神而爱人,若死后灵魂尚存,应当不会沦为鬼怪。

但先朝体制中本来就没有我的位子,因此在我死后更不可以违背礼制地建造园陵。至于这座山,则能够用以葬我。

因此窦太后葬于崞山,并立寝庙于崞山,建碑颂德。

窦太后的崞山陵位于山西省朔州西南境的梵王寺汉墓群,具体方位为山西省浑源县麻庄村。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乳母

北魏去父留子制度(北魏子贵母死制)(11)

北魏文成帝

昭太后常氏,她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乳母。

常氏,是辽西人,太延公元435年到公元440年中期常氏在宫里做仆人。

北魏去父留子制度(北魏子贵母死制)(12)

昭太后常氏

真君元年公元440年,景穆恭太子妃郁久间氏在太子宫中生下了拓跋濬。世祖太武帝从宫中众多的女仆人中选中了常氏为皇孙做乳母。

常氏是一位非常慈祥、守规矩的女人,她照顾高宗很尽心,在复杂的宫中生活与政治斗争中,她很好地保护了拓跋濬。

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追封已逝的生母为恭皇后,尊封乳母常氏为保太后。

尊封乳母常氏为皇太后

常氏性仁善,对于高宗拓跋濬有养育之恩,因而高宗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先尊常氏为保太后,后又改封为皇太后。

常氏去世

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常太后在寿安宫中逝世,常氏死后,文成帝拓跋濬诏令天下哭吊三日,并亲自为乳母常氏上谥号为“昭”,史称为:昭太后,死后安葬在广宁广宁鸣鸡山,陵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县西北的山区。

昭太后常氏鸣鸡山

依照常太后生前遗愿,将她安葬在广宁磨笄山,并遵行前朝惠太后的形式而设寝庙,又置守陵人二百户,树立石碑颂扬功德。

常氏出身平民,进而入宫沦为奴婢,偶然的机遇扭转了她的人生轨迹,从一个保姆一跃成为了皇太后,她达到了乳母这一职业的辉煌顶峰。

“子贵母死”制度在北魏沿袭七代皇帝,历经103年,见证了拓跋鲜卑的兴衰。北魏游牧民族的女强人一直层出不穷,为了避免朝政被祸乱,北魏朝延之上出现这样的规定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