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八句处世哲学(庄子以自然之道)

庄子的八句处世哲学(庄子以自然之道)(1)

哲学是智慧的碰撞。庄子这种具有大智慧的人无疑具有很高的哲学境界。庄子的“道”,就是尊重自然、回归自然,尊重万物众生平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才能其乐融融,感觉天人合一的和谐。

庄子把自己崇高的哲学境界融入到人生观中。庄子养生之道表现在生活态度上,他顺应自然,追求绝对的自由。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义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

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平和心,喜乐心,慈悲心。

如果把孔子称为圣人,那么就该把庄子称为神人。他的神体现在,庄子把自己融入到自然中去,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他顺应自然,尊重万物的变化;他坚持人的本性,尊重人的自然属性,追求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生活。他有着宁静、平和的心态,在名利和贪欲面前,他不屑一顾。

庄子的八句处世哲学(庄子以自然之道)(2)

庄子云:“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

心境平和、从容自得、处世旷达,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现代人所说的“精神系统的健康是人长寿的首要条件”。要达到“精神系统的健康”,庄子特别强调要保持平常心、涵养自制力

庄子富有哲学意味的人生观中包含着,他所追求的自由的人生体现在:顺应自然、崇尚自由,他在追求的自律的人生体现在:坚持人的本性、淡泊名利、抵制贪欲。

庄子的人生观是外化而内不化,意思是不受外部变化万千的物质世界的影响,而内心有所坚持,否则将会被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所干扰。安定的身心,不受外部世界的影响,坚持内心的同时,做到对社会的顺应通达。

在《庄子》的《养生主》中提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意思是: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必然疲惫不堪!既然知道这一点,还要去追求知识,会更加疲惫不堪!做好事不追求名利,做世俗认为的恶不要遭到刑戮之害,做事顺应自然,就可以明哲保身,可以修身养性,可以高寿善终。

庄子的八句处世哲学(庄子以自然之道)(3)

“庖丁解牛”是庄子所讲的故事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个,庄子这个故事不是讲如何杀牛,他最根本目的是表达自己的养生观念。

“庖丁解牛”这个典故来自庄子的名篇《养生主》。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在这篇文章一开始,庄子就讲了“缘督以为经”的原则,也就是说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顺天道而从之,这是庄子养生观念的核心。

庄子说:“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人间世》)

意思是:顺着万物的自然状态,让心神自在遨游;把一切寄托于不得已,由此涵养内在自我;这就是自处的最高原则。

可见,人的内在自我,即人的心神或心灵,是需要养,并且是能够游的。真正的游是逍遥之游,不受时空及各种条件的限制,做到无待(《逍遥游》)。人若能够无待,才有真正的自由。

在庄子看来,人生原本是自然的产物,没有什么追求。后来随着智能的开启,人有了自我意识,懂得了维护自己的生存。

要活下去,自然就要有衣食住行;因要有衣食住行,自然就要有相应的条件;要想拥有相应的条件,自然就不能不劳作,自然就不能不摄取。

所以,劳作、摄取,取得自己需要的种种利益,维护自己的生存,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那是人生本能的再现。

庄子的八句处世哲学(庄子以自然之道)(4)

庄子认为,人一旦有了私欲,就会走向堕落。一是私欲是没有止境的,它使人变得贪得无厌;二是私欲引起纷争,使人世变得永无安宁。

《庄子·让玉》篇中写道:“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为重伤者也。”

意思是说,不能克制自己消极的情绪,而又硬去不顺从自我感情,错误的观念就会和良知相抵牾,反而平添了内心的烦恼,最易造成自伤。

因而庄子告诫人们:一个人犹豫不决是最容易引出苦恼的。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早做决断,才能避免精神上的“重伤”。

庄子曾说:“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

私欲最大的表现就是对财富的追求。在庄子看来,人生在世,虽然不能没有财富,但财富多了也没用。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消费也是有限的。辛辛苦苦,煞费苦心,巧于心计,一辈子不得休闲,不如顺其自然来得自在。

在庄子看来,求富与求爵、求权的人都一样,得到了则害怕,因为唯恐失去;放弃则又舍不得,因为这是他们心中之所求。

这样的人不能从前人的愁苦中得到借鉴,看不透他们所孜孜以求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于是只好忍受愁苦的熬煎了。庄子把这样的人称为天之戮民,意谓受自然规律惩罚的人。

庄子曾讲了一个无足与知和议富贵的寓言故事,用以表述他的观点。故事中的无足,代表贪财无厌之人;知和,代表明晓和谐之人。二人各抒已见,讨论如何看待富贵的问题。

庄子劝导人们灭私心,除利欲,见素抱朴,回归本性,那是因为他对于私心和利欲的危害有着透彻的认识。在他看来,私心和利欲是落入罪恶深渊的陷阱。

庄子的八句处世哲学(庄子以自然之道)(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