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最经典的诗(这首诗是郑板桥在趵突泉宴会上)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趵突泉宴会上,讽刺腐败官员所作的一首诗。

中国古诗词创作过程中的

哪些轶事趣事系列(500)

原原本本岂徒然,

静里观澜感逝川;

流到海边浑是卤,

更谁人辩识清泉!

郑板桥

据清代曾衍东的《小豆棚》一书记载,郑板桥到范县任县令后,首先下乡察看民情。果然灾情严重,民不聊生。不要说无粮,就是树皮野菜也难找到。此情此景他夜不能寐,便下令,命有屯粮的官僚富户开仓向饥民们平价售粮,如有不售者,一律重罚治罪。同时,又命他们都向饥民舍粥,舎者奖,违者罚。一时间,这些人将郑板桥恨之入骨,纷纷捏造罪名向上司诬告他。无奈,把他调离范县,去潍县上任。到潍县后,见此县比范县灾情更甚,几乎到了人要吃人的地步。

郑板桥向上请赈放粮,救济灾民。谁知,一次一次的赈灾请示却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他心急如焚。而贪官污吏们却都稳坐钓鱼台,不把灾民放在心上。一次,郑板桥到省城济南府述职,知府在趵突泉大摆酒宴招待官员,宴会上,官员们开怀畅饮,妖艳舞女助兴,板桥心如刀绞。有一官员说:“郑年兄的书法甚好,何不展现一下让我们一饱眼福。”郑板桥接过笔墨,在纸上一挥而就,众官员兴喜而观,竟是一诗,该诗写道:

原原本本岂徒然,静里观澜感逝川;

流到海边浑是卤,更谁人辩识清泉!

意思是,河里的潺潺流水都是有源头的,看到这源头我就有了感慨:趵突泉如此清澈见底,淙淙流去,但是流到海边与混浊的卤水混在一起,那时候谁还分得清哪是卤水,哪是清泉。

板桥这样说,当然是以物喻人,很好理解,我郑板桥本来一身正气,现在混到官场里面,在外人看来与庸官俗吏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观毕,个个气的脸似铁青,拂袖而去。真没想到郑板桥把我们比喻成卤一样浑浊的官员,故一起无中生有,诬陷板桥贪赃枉法向上司递呈。不几日,郑板桥便被免官,贬为百姓,转回故里。但他很坦然,想起在邯郸黄粱梦吕仙之教诲,觉得问心无愧。骑上小毛驴,身着粗布青衣,头戴斗笠,学着张果老样子,辞别县衙。临行前风趣地向接任知县道:“郑某因‘贪赃’被免,今日而去,‘贪’的我轻装简便,兄乃‘清官’,上司器重,望贵兄将来离任时,比我的轻装不会更轻装吧!”说罢,骑着小毛驴,两袖清风,潇潇洒洒,轻装自在,扬长离开县衙。而街上的百姓们潮涌般地跪拦,叩头带泪相送,恋恋不舍,直送县外,直送的这位县太爷不见身影方罢。

郑板桥最经典的诗(这首诗是郑板桥在趵突泉宴会上)(1)

郑板桥最经典的诗(这首诗是郑板桥在趵突泉宴会上)(2)

郑板桥最经典的诗(这首诗是郑板桥在趵突泉宴会上)(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