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著作(很孔子很老子)

很孔子,很老子

浅谈散文集《初冬的落叶》

禹城王立荣

《初冬的落叶》封面上有两幅画。一幅很孔子,一幅很老子,正如陈德军主任和他的散文。

左侧的画,是树枝,枝上有叶子。树下有落叶。

书题便是解释一这便是初冬的落叶了。

落叶,孤独吗?寂寥吗?薄凉吗?

不!季节就是季节,变换就是变换,节令,节令。立秋十八天寸草结穗,规律面前世间万物都是无能为力的,你只有欣然接受。哪有那么多悲悲戚戚呢?何况已到了初冬呢?

已是初冬的落叶了呀!经历了春的青春年少,夏的蓬勃招展,秋的沉淀积累,你依然在努力。只为完成作为一片叶的使命,给自己作为生命一个交待,已是初冬了,风袭来了,雨打来了,酸甜苦辣中你有了味道,风干在树梢你有了风骨。

味道落叶!风骨落叶!

味道,多么曼妙的词语。我们穷极一生追求的不就是一个味道吗?吃饭的味道,穿衣的味道,人生的味道。而一片叶子只经历春夏,是不会有味道的,它还年轻,还很稚嫩,它顶多只不过是跋扈到清凉的绿绿的傻傻的叶子。初冬的叶子,历经了风雨,有了呆呆的沉思的眼神,有了沉淀的思想,它活出了味道,活出了引人思考的最耐品的风景。

由此看来,作为一片叶子,作为任何生命,最好的活法就应该像圣人孔子所倡导的那样:尽心尽力,披荊斩棘,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如此,在初冬,你终会成为有味道的叶子,即使落下,你终是风骨飒飒。

读陈德军主任的文章。每一篇之中都有一个小人儿。若即若离,若隐若现,但他是必然在的。必须要在的。

每一篇文章当中也都有一根情感的线。这情感可能是很纤细的,不易察觉。但他一定在表露着,多数的时候,起初是朦朦胧胧的,迷茫的。最后有了淡淡的明朗,像月照进来。

这个穿梭于每篇文章当中的小人儿,便是他自己了。那么,这裹着淡淡的苦涩的情感,一定是他文学的源头了。

他文学的源头在哪里?

深夜里,我读他的文章,泪流满面。我找到了,他文学的源头正是他的母亲。

陈主任的父亲去世时,母亲只有三十三岁。八岁,六岁,两岁这是他们三兄弟的年龄。妹妹出生时,父亲刚刚去世二十天。

母亲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无论生活多难,都要供孩子读书。最终,四个孩子都学有所成。那个让苦难开成花的女子一母亲!陈德军主任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伟大!

我想,正是这种家境,正是这样的母亲,让陈德军主任有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有了文学孕育的土壤,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了他的八十一片叶子。八十一片叶子,叶叶深情。

长兄如父,父亲早逝,家庭的重担自然地压在了他的身上。他送大弟上大学,送二弟参军。照看年幼的妹妹。每一篇,每一件都裹着眼泪。

因为穷,钱不够,送大弟弟上学,他只能半路返回,而大弟弟也只能只身走下一程。巧的是,在分开的路上。兄弟俩的盘缠都被偷了。弟弟的生活费,床单被褥都被洗劫一空,只能靠全班新同学们的捐款生活,这次捐款虽然有了物质保障,但给弟弟带来了心灵上一生的阴影。

十几岁的孩子,还要看护妹妹。自己忍不住下了河,妹妹也跟着下了去。结果妹妹只露出一撮黑头发浮在水面上。幸亏被及时发现,妹妹才保住了命。

世界对他是薄情的,但他依然深情地对待人间。

陈主任对故乡的亲人,对有病的妻子,对岳父岳母付出很多。他写给予他文学力量的故乡,写故乡大地上的人物,写故乡的风土人情。甚至连故乡大地上的声音,那些羊叫声,鸡鸣声都是有感情的,那些声音染上了色彩,在他的笔下生动了!

他对世间静默的草木河流,名山大川,饱含深情。他的文章之中游记占很大的一部分。范仲淹、毛泽东、董仲舒、苏鲁王一些名人的思想,涵养了他。千佛山、古塔、古槐的精神深邃着他。他游历于祖国的山山水水,亲近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正如《初冬的落叶》右侧的那幅画。那画中的渔翁,悠然地享受着山山水水,深情地爱着日月星辰,很老子。

一个平凡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深情地活着。活得很孔子,也很老子,他便有了气象。文如其人,《初冬的落叶》里的八十一片叶子,也都有了气象。

注:八十一片叶子引自德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邢庆杰为该书做的序《八十一片叶子》。指的是《初冬的落叶》共收录陈德军散文八十一篇。

第1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著作(很孔子很老子)(1)

壹点号史志花开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