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比较全面的书单(你再去品这三个书名)

《呐喊》不愧神作。准确来说,它由《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部分集结而成。看完全书你再去品这三个书名,很有意思的,《呐喊》收录的文章如我们很熟悉的孔乙己、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都是对旧时代吃人、愚昧的封建制度以及被这制度困住的中国民众的呐喊,鲁迅在序里有这样一段话,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在读《呐喊》时,惊讶于鲁迅先生的文字和文字所蕴含的思想。

有没有比较全面的书单(你再去品这三个书名)(1)

《呐喊》这本书如其名,是先生想要呐喊。向谁呐喊?愚昧麻木的国民?呐喊什么?宣传新生事物——新思想新文化,对旧事物的批判。

呐喊中全是短篇小说,其用词造句简练锐利,短短的几句话,便可将人物关系情节塑造的完美,文学水平之高,十分值得我们学习。但其思想更值得我们学习,对人性的剖析,对旧社会批判。

在读这些文章中,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孩子,对年轻人,对还未被旧文化荼毒的人的关怀,他认为孩子们承载着希望,他们将是新生事物的代表,新思想会在孩子们身上孕育绽放。

从黑暗中炬火一般的《呐喊》,声嘶力竭唤起中国人的新生,到看似没那么尖锐,却充满真实人性的《彷徨》,直至最后将脍炙人口的古文讲得有声有色的的《故事新编》,我不得不跪服于鲁迅先生极具震撼力又颇具幽默感的文字下。

有没有比较全面的书单(你再去品这三个书名)(2)

初高中时不喜读书,看见课本上长篇大论痛骂中国的鲁迅更是厌烦,但心中只记得他是中国的文豪。看着课本中他的文章,文笔清清淡淡,没有华丽的词藻,竟然有过“就这文笔我也写得出来”妄想。但通读过一遍这三本著作之后,我发现鲁迅在寥寥几笔的情况下,构建出一个个贪婪,自私,委曲求全的人物,就不得不让人拍手称赞又发人深省。现在读罢才意识到迅哥儿的作品不仅在文字上造极,更在思想内涵上洞穿千古,甚至直至今日其思想也让人振聋发聩。也许这就是洞察社会本质的文字吧。

确实,在缺少阅历,历史文化,文学素养之前,在面对这样的经典著作时常常就会浮于表面。仅仅看到文字表层的含义,而更为精彩的深刻内涵却难以触及。但这一层内涵恰恰是看文学作品的乐趣之一,这一表层至深层的挖掘能够让人体会思维的乐趣,增加更多的情感体验,学会用冷峻的目光去审视社会。

就像全文开篇的阿Q那样,四千年来奉行的“吃人”传统的人,会不会他也位列其中?“吃人”的东西不仅以前有,现在也有。或许形式已经摆脱了封建的束缚,但依旧张开着血盆大口向着每一个过来的人。我们看鲁迅的作品时,不仅要理性批判里面的人物与社会现象,也要时刻反思自己,是否也是传承“吃人”的乌合之众?

有没有比较全面的书单(你再去品这三个书名)(3)

李大钊:“这是中国最好的一部小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