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有何相通之处(老子与孔子思想的哲学根源与区别)

影响中国社会几千年乃至当今世界的中国历史先贤老子与孔子,他们的思想哲学根源究竟是什么?他们的思想区别究竟在哪里?老子思想淡出中国人类社会生活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恶果是什么?今天作者想就这些话题谈谈自己的认知,供传承中华文明之新秀共勉。

因为历史的作用是它会用它的创伤和伟大的经历,向历史的人们和现实的人们告知其曾经的是与非,对与错,好让当世的人们在创造新的历史进程中,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

老子用毕生的经历、学习古史提炼的智慧,给我们创作了《道德经》,想让人们学懂弄通后,用《道德经》治天下和安天下,实现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实现人类社会与地球的长久共存。

《道德经》的诞生,确实大踏步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在自然科技方面,大大促进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在社会科学方面,大大减少和杜绝了人类的战争,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和平。在人文伦理方面,大大提升了人们遵循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言行的思想构建。然遗憾的是老子的赋有先进思维的治国、理政的哲学思想,在封建制度统治中国社会的初期,就人为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纯粹将老子神化,被淡化出了人们的生活。

儒术,是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倡导“仁、义、礼、智、信”等为治国理政思想的儒家思想。从汉武帝刘彻开始,就以此作为统治人类社会的指导思想至清朝灭亡时止,占据中国历史近两千年之久。然最终致中国自然科技停滞不前,社会科学皇权至上、等级森严,人文、伦理男尊女卑、官尊民卑、富尊贫卑、上尊下卑,严重地影响了中国自然科技的繁荣与发展,严重的人权践踏和扭曲,铸就了人心的刁钻和险恶,思维的僵化和教条。致八国联军用洋枪洋炮打趴了刀叉的防卫,攻进了北京城,瓜分了我中华几千年的文明成果。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的耻辱!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统治过程中虽然有唐宗宋祖的文明与辉煌,但这仅是农耕文明演译的结果。没有使自然科技有重大突破和走向人们的生活迹象,就连国防国之重项,也是千年如一,即仍是大刀、长茅、土墙、马匹等等。

孔子与老子生活于同一时代,为官不顺,无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而转为办学,故一生教育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后由学生集其思想和讲学之大成编制了《论语》。后世均以《论语》治国。

虽然老子与孔子生活于同一时代,分别产生了思想,治世方法,人文理论,但其哲学根源有本质的不同,其区别如下:

第一、指导思想不同。老子是先天下而后国再家以民为重,而孔子是先家后国再天下以君为重。比如老子说,城中有四大,天大、地大、人大、道大。君王居一隅不为大。而孔子则说,皇权最高。君臣父子。

第二、治世着眼点不同。老子着眼人类社会整体,孔子则着眼于人类社会个体。老子提倡的厚德载物,是指人类社会人们应多破译未知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多积累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实现厚德,只有厚德后才能多创造人类社会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资,即生产生活物资才能运载而来。而孔子的厚德载物,他的学生们则认为是指一个人能拥有多少物资,是与这个人的品质相联系的,你品质越优,你才能承载和拥有很多物资,否则会丧失。是问,你一个人拥有多了,其他人就穷了。一个政治家能有这样的追求吗!

第三、价值观不同。老子在学说价值上取的是让人自然吸取和接受,孔子在则采取的是灌输、人传人。如老子采取的是著书流传,孔子采取的是办学流传。

第四、哲学根源不同。老子思想来源朴素唯物主义,即以自然界的阴阳平衡,对立统一为思想的根源。孔子思想来源唯心主义,即以天命、皇权作为思想根源。

第五、胸怀不同。老子着眼于天下,探索的是宇宙、自然界、人类社会、天下长治久安、人类社会与地球长久共存之规律。即老子研究的是规律文明文化。孔子则着眼于人类社会的秩序构建,其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秩序文明文化。老子研究的是整体,孔子研究的是局部。

第六、治世方法不同。老子要求的是明理,遵循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言行而实行自律;多破译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多造物而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而孔子则追求的是君臣父子、尊卑老幼,用秩序来锁定人们言行,从而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第七、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不同。老子倡导的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和大怨,执左契;以柔克刚;无中生有。而孔子提倡的是忠义,仁义等道德教化。

如此等等之差异,孔子之思想必然致科技落后,皇权至上;必然致人权受阻,人心莫测;必然造就社会复杂,贪腐盛行等。

所以,通过上述比较和历史的证明,中华传统文明文化中,只有老子的规律文明文化,即《道德经》所扬溢出来的道与德文化,才是人类社会文明永恒的文化,那就是: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人们就处在已知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的遵循中,就处在未知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的探寻中。

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理解老子的“无为,无不为”思想,认真理解“道生之,德蓄之”思想。

“无为",指的是我们不要违背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言行。

“无不为”,指的是只要我们不违背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说话和做事,我们什么话都可说,什么事都可做。

“道生之、德蓄之”,指的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道),被我们弄懂、弄清后,我们的知识(德)就积累了。

故厚德才能载物,载物人类社会才能久安;遵循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言行,人类社会与地球才能长久共存。这就是《道德经》要告诉我们的生存密码。

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有何相通之处(老子与孔子思想的哲学根源与区别)(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