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孝的名言(人世间孝之诠释)

十句孝的名言(人世间孝之诠释)(1)

文|燕子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喜欢《人世间》亲情浓浓一家人------燕子语

没看人世间前,我就知道,孝就是顺,顺就是孝。孝是陪伴,孝是给父母一个灿烂的笑脸,孝是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哄着逗着宠着父母。娘说,啥是孝?老了不吵不给脸色看就是孝。这是娘对孝最低的诉求。

看了《人世间》,好像对孝的诠释瞬间提高了档次。剧中说:孝顺分两种:养口体和养心智。养口体是伺候在父母身边,照顾衣食住行;养心智是远走高飞有所成就,让父母以此为荣。然而如果没有养口体的那个孩子做出牺牲,你又怎么能安安稳稳地去养父母的心智呢?家里父母当然都希望儿女有出息,但是千万别忽略了身边那个最没出息,付出最多的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出息的孩子固然能让父母脸上增光,但那解决不了父母年老时实际的问题,最长久的陪伴,最精心的照料才是父母年老时最需要的。

我们家,姊妹六个,大概都是剧中所谓的养口体,没有一个远走高飞的,对于都生长在农村的我们来说,一个个在城里工作,也可以说是爹娘的养心智。姐在毛纺厂上班,七几年,那时的毛纺厂可是几千人的大企业,姐的家就安在厂里,分的厂里的家属楼,拽着呢。小时候姐带我去她们车间玩,机器声隆隆,漂亮的女纺织工人穿梭其间的画面很是唯美,她们讲话都得趴在对方耳朵上大声喊才能听得见;大哥当兵分配在线务站任段长,分管通讯线路;二哥开始乡镇送信,后来也分在线务站;三哥联通,四哥移动,我毕业后依然联通。爹是老八路,老邮电,我们姊妹六个工作家庭也是很给爹争气,让爹省心。

那时候家还在农村,逢年过节,呼啦啦都回家,也如剧中周母周父,是爹娘最开心,最欣慰,最幸福的时刻。四个哥哥撑门面,爹腰杆挺得直着呢?而且我们庄以外方圆几十里,一说圈头庄上的老八路老燕谁不认识,爹可是依靠自己的实诚、善良、热心肠、朴实无华出了名的。

《人世间》剧中,老疙瘩秉昆,儿媳郑娟,那可是周父周母地地道道的养口体。剧中秉昆躺在妈妈身边,周母织着毛衣和他聊天这段特让我感动,当然做为小儿子的秉昆更暖心,周母说:“昆儿啊,妈一直觉得吧,你比你哥你姐强。你哥和你姐1969年走了以后,妈就觉得他们是真走了,再也回不来了。回来呢,也就是看一眼,家里有个啥事的,也抓不着摸不着。家里不都是你吗?你在家妈就踏实,可踏实了。”周母这一番疼爱有加的话语,让老疙瘩心里暖融到化,那一刻,躺在妈妈身边的秉昆幸福四溢,有妈真好!

我也是家里的老疙瘩,用爹娘的话,菏泽的方言是小垫窝儿。曾经我也逗娘,问:“您最大的愿望是啥?”娘脱口就答:“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俺红一直伺候我。”这恐怕是娘最真实的愿望了吧。当时的我乐了,回娘:“这愿望好办,容易实现。”现在再想起娘的这句话,这愿望又哪里实现了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实实在在地砸在了我的头上。现在的我再不是昔日那个叛逆的我,娘在,知孝尽孝我想到必做到。直到娘走的最后一刻,我撕心裂肺地哭着喊着给娘暖手,暖手,再暖手-------《人世间》寒冬腊月,雪花纷飞,冰凌挂檐,周母趁他们姊妹几个哭泣过度疲惫而眠,自己坐在室外灵棚坐着握着周父的手离世,郑娟跪地抱着周母声声泪轻喊:“妈,你怎么不要我们了。"这样心痛的时刻,我感同身受。正如娘走那天,所有的人都来送娘,哥的朋友对哥讲:“小红把所有人的心都哭痛了!”

我是从什么时候顿悟孝的呢?生了孩子之后吧,深刻体会到娘的话,“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不养儿不知道报娘恩。”娘在,我尽我所能报娘恩,每天哄娘逗娘开心。推娘外出,每次人家问我是谁,娘都是一脸幸福地笑着,一副自豪的语气答:“俺闺女!二妮,老小。”我哄娘说:“以后人家再问我是谁,您就说刚找的小保姆。”娘就是不答应,不说。我再逗娘:“有保姆陪着多拽哎?”娘怼我:“拉倒吧,没人管才找保姆来。”93岁的老娘,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我是如何都坑不住她的。

郑娟,苦命的女孩儿,若那路边的一棵柔弱的小草,被人践踏蹂躏后,却依然顽强不屈地柔韧活着。为母则刚在郑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养母走后,为了嗷嗷待哺的孩子,为了失明的相依为命的弟弟,她糊纸盒,一个钱恨不得掰开花,艰难支撑着这个三口之家。但是她认定秉昆是好人,也想把情感托付给他,无奈自己的身份不允许拖累他,她把喜欢硬生生地隐忍在眼神里,压抑在心深处。

后来周母病瘫,秉昆请她帮忙,她全力以赴。人家说唾沫腥子能杀人,她不怕,身正不怕影子斜。和秉昆的感情她不敢幻想,就是她想,在当时那个年代,秉昆的父母哥姐也不会接受。任劳任怨,精心伺候周母两年,直到周母奇迹醒来,秉昆和郑娟的感情才有点点的起色,在心里,秉昆是完全认可并接受郑娟的,但是得不到家人的认可,秉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于是秉昆给哥姐写信先表明心迹,再让大哥去做父亲工作

周父得知消息后赶回家中,却发现周秉昆不在家里,反而是郑娟带着孩子在周家。表达了对郑娟的感谢之后,周父还是让郑娟带着孩子回了自己家。周父还没有接受郑娟作为儿媳妇。但第二天周秉昆回家之后,周父却质问周秉昆为什么没有早点娶郑娟。单单这一句,秉昆是惊喜的,欢欣的,心里的负担压抑是释放的。他甚至恨不得马上立刻把父亲的话转达给郑娟。

一方面,郑娟为周家的付出周父看在眼里。周父在回家时其实就已经听说了郑娟对家里的付出,只是还没有亲眼看到,回家之后,看到家里的周母,虽然昏迷,但是也能看得出来是被人悉心照料过的,再看郑娟手上为照料周母和周家而生的满手伤疤,也能得知郑娟的不容易。更别提郑娟被周父赶回家后,周父自己照顾周母一夜,更是能体会到其中的种种不易,这一点从第二天周秉昆回家后家里满地狼藉也能看得出来。而周父还只是照顾了周母一夜,郑娟可是照顾了周母大半年。周父虽然有时脾气急躁一些,但本质上还是很重情义的,而且他最看重的还是一个人的品行。就像此前对于冯化成,他也是因为冯化成品行不错而接受了他。他很感激郑娟为周家的付出,也看得出郑娟品行好,这一点也是周父接受郑娟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以说,郑娟得到周父甚至全家人的认可,是她对周母尽心尽力,不是亲母胜是亲母的孝深深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大家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底。郑娟是周家人的福星,是周家人的凝聚点,是周家人的核心。

再回到孝这个主题上,养口体和养心智孰轻孰重呢?父母老了,更需要的还是养口体,可是孩子有出息了你也不能强留在身边吧?养心智父母自豪,欣慰;养口体父母安心踏实,老有所依。可是若独生子女,养口体养心智如何能两全?

喜欢《人世间》,喜欢亲情浓浓的一家人,喜欢它对孝做了最全面的诠释,三个孩子,周父周母皆俱,所以说他们是幸福的!

十句孝的名言(人世间孝之诠释)(2)

燕子2022年3月3日

十句孝的名言(人世间孝之诠释)(3)

作者:燕子,一个低到尘埃里的小女子。

壹点号燕子文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