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氏家族后人如今成就(宋代裴氏家族研究)

本文原刊于《史志学刊》2019年第1期,感谢李裕民老师赐稿!引用时请注明出处。

裴氏家族后人如今成就(宋代裴氏家族研究)(1)

摘要:闻喜裴氏,二十四史中列传者,自魏晋至唐700年中,共168人,自宋至明700年间仅5人。显然,前者辉煌,后者暗淡。通过研究宋代裴氏家族在各个层次中的表现发现,已无特权的裴氏仍然在各个领域里顽强地奋斗着。

关键词:宋代; 裴氏家族;

作者简介:李裕民,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统治,极少数名门望族把持政权,隋、唐继续延续,但已开始动摇,科举制度的实施,为庶族进入仕途开辟了一个通道。到宋代,门阀统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科举制度成为当官的最主要的途径,行卷的取消,制度的完善、各阶层都可以在相对公平的考试中一较高低,此时,昔日的名门望族是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呢?

这里,必须注意一点,要研究一个大家族,不能只关注顶尖人物,否则,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以闻喜裴氏而言,二十四史中列传者,自魏晋至唐700年中,共168人(其中三国3人,晋10人,南朝宋、齐、梁、陈16人,北朝魏、北齐、北周79人,隋7人,唐53人),自宋至明700年间仅5人(宋2人,明3人,辽、金、元空白)。显然,前者辉煌,后者暗淡,但如果由此引申为,从此,裴氏已彻底崩溃,不再努力,它像一个富贵家庭出了败家子,从此破落不堪,那就有问题了。正史入传者多属金字塔尖的人物,塔尖人物减少,不等于全部跌入金字塔底。如果我们放眼观察裴氏在金字塔的各个层次中的表现,就会发现,在宋代已无特权的裴氏仍然在各个领域里顽强地奋斗着。

一、裴氏家族的进士

根据清代嘉庆版《裴氏世谱》的记载,裴氏家族的进士,唐18人,五代1人,宋4人,金14人,元1人,明18人。应当指出,《裴氏世谱》的记载是有很大缺陷的,特别是有关宋代的资料相当贫乏,以它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会误入歧途,我们还得从收集宋代的原始材料开始。依我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宋代的进士至少有22人,现在按中进士的时间先后列举于下。

1、 裴询,开宝六年(973)登进士第。(《宋会要》选举七之一)

2、裴囗,太平兴国五年(980)。(寇凖《忠愍集》卷上《秋兴呈裴李二同年》)

3、裴奂,阆州阆中县人。咸平三年(1000)登进士第。(《宋史》卷277《裴庄传》)

4、裴丽泽,开封人。《宋史》卷308《裴济传》:“兄丽泽,弟丽正,并进士及第。”(明景泰《寰宇通志》卷84无)

沈遘《洛苑使英州刺史裴公(德舆)墓志铭》:“唐丞相文献公耀卿,公九代祖也。其后或徙于蒲之万泉。至公之皇祖,赠右神武军将军延,复来居京师,遂为开封人。皇祖三子:伯丽泽,右补阙;仲济,内客省使;季丽正,尚书金员外郎,赠刑部尚书,公之皇考也。补阙以文学,客省以武功,尚书以政事,皆为祖宗名臣。于是开封之裴,独盛于世。”(《西溪文集》卷10)

5、裴丽正,开封人。

6、裴德舆(988—1054),开封府人。约大中祥符元年(1008)赐同学究出身。沈遘《洛苑使英州刺史裴公(德舆)墓志铭》“公讳德舆,字载之。公少以仲公任,赐同学究出身。”(《西溪文集》卷10)

7、裴若讷,常州武进县人,景祐五年(1038)登进士第。(咸淳《毗陵志》卷11、《道光《江阴县志》卷8)

8、裴明允,庆历四年(1044)特赐同进士出身。(《宋会要》选举九之一0)

9、裴煜,抚州临川县人。庆历六年(1046)登进士第。(《宋会要》选举一之二0、雍正《江西通志》卷49)

10、裴若水,常州武进县人,皇祐元年(1049)登进士第。(咸淳《毗陵志》卷11)

11、裴维甲,杭州钱塘县人,皇祐五年(1053)登进士第。(咸淳《临安志》卷61)

12、裴维甫,杭州余杭县人,嘉祐四年(1059)登进士第。(咸淳《临安志》卷61)

13、裴仲谋,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第。(黄庭坚《次韵裴仲谋同年》,《山谷外集》卷6)

14、裴虞卿,桂州临桂县人,建炎二年(1128)登进士第。(《寰宇通志》卷107。按嘉靖《广西通志》卷九、雍正《广西通志》卷70作绍兴二年(1132)。

15、裴述,常州武进县人,绍兴五年(1135)登进士第。(咸淳《毗陵志》卷11)

16、裴定,明州鄞县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登进士第。(宝庆《四明志》卷10、嘉靖《昆山县志》卷5。按淳祐《玉峰志》卷3进士条无裴定,在县令条内有裴定,列于隆兴时县令李结之后。)又《山西通志》卷173平遥县:“宋裴尚书墓在下西门外,礼部侍郎裴定墓在下西门外。”按:此与鄞县裴定非一人。宋礼部侍郎并无此人。

17、裴叔度,建州瓯宁县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登进士第。(《寰宇通志》卷48,弘治《八闽通志》卷49)

18、裴邦彦,常州人,嘉熙二年(1238)登进士第。(咸淳《毗陵志》卷11)

19、裴正夫,温州平阳县人,淳祐十年(1250)武举登进士第。(弘治《温州府志》卷13)

20、裴若拙,瑞安府平阳县人,咸淳四年(1268)武举登进士第。(弘治《温州府志》卷13)

21、裴济,宝庆府邵阳县人,咸淳七年(1271)张镇孙榜登进士第。(《寰宇通志》卷五六,嘉庆《湖南通志》卷90作武举)

22、裴钺,吉州吉水县人,咸淳十年(1274)登进士第。(《寰宇通志》卷38,万历《吉水府志》卷5)

以上北宋13人,南宋9人。加上《裴氏世谱》所载金14人,三百年间共有进士36人。

附录:虽有记载而无确切证据之进士。

1、裴化,耀州人,大中祥符元年(1008)登进士第。(嘉靖《耀州志》卷6下,《陕西通志》卷30)明景泰《寰宇通志》无。

2、裴连,利州昭化县人。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嘉庆《四川通志》卷122)《寰宇通志》无。

3、裴铎,宣和六年(1124)登进士第。(《裴氏世谱》卷1),《寰宇通志》无。

4、裴耕,胡宿《武康可太常博士,裴耕、马先、张应符、申屠会并可殿中丞,史珍、薛端并可守太子中舍人,李巽可大理评事制》(《文恭集》卷14)按:以上7人中,唯申屠会,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宝庆《四明志》卷10)。李巽,太平兴国八年(983)中进士(《八闽通志》卷52),年代甚早,与此当非一人。其他无明确记载。龚延明《宋登科考》据胡宿文全部录入,恐有问题。

5、裴仲虎,资州人。淳熙十四年登进士第。(万历《四川总志》卷7)按《寰宇通志》卷61无。

6、裴选扬,资州人。嘉定四年登进士第。(《四川通志》卷33。嘉庆《四川通志》卷123“扬”作“杨”)按《寰宇通志》卷61无。

7、裴铎,贵溪人,工部尚书。咸淳十年(1274)榜进士。(《江西通志》卷51、同治《广信府志》卷7之1)。按宋工部尚书无裴铎其人,显属伪造。

8、裴俭,贵溪人,建康判。咸淳十年(1274)榜进士。(同上书)

9、裴仪,贵溪人,黄门令。咸淳十年(1274)榜进士。(同上书)按以上3人,《寰宇通志》卷43“广信府”科甲条均无。

二、裴氏的著作

裴氏的作品有着作,也有散见的诗、词、文章。著作注明存佚,考其书名、卷数及大概内容,诗词则列其作者、诗词数量、出处,并录词2首,文章只录作者及出处。

甲、裴氏的专著,共17种,作者8人。

1、裴庄《北行记》三卷。这是作者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任北岳加号册礼副使,到北岳册封,归朝后,作此书,献给朝廷,记载其出使及册封的经历。(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6、《宋史》卷277)

2、裴湘《肯堂集》。(吴处厚《青箱杂记》卷10)

3、裴梦得,著书三种,其一,《注欧阳公(修)诗》十四卷,共笺释欧阳修诗521首,魏了翁为作序,载《鹤山大全集》卷54。其二,《史汉四纪》,为四位短命皇帝作本纪,他们是楚隐帝、义帝、汉少帝、孺子婴,魏了翁作序。(《鹤山大全集》卷55)其三,《汉注拾遗》,纠正《汉书》各家注释的错误,有魏了翁序。(同上)梦得为李刘之女婿。见《魏了翁年谱》页362。

4、裴煜《和乐府古词》一卷。(见《秘书省续四库书目》经部乐类)

5、裴良甫,字师圣,绛人。《十二先生诗宗集韵》二十卷,有宋刻本、宋刻元修本,国家图书馆藏。有再造善本。

赵希弁《郡斋读书志附志》卷5上:“《十二先生诗宗集韵》二十卷,右裴良甫师圣编杜甫、李白、高适、韩愈、柳宗元、孟郊、欧阳修、曾巩、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陈无已之诗韵也。”

6、裴端夫《绯绿衣人传》,系传奇小说,记其遇鬼之事。端夫,南宋宁宗时人,布衣。传存于南宋沈氏《鬼董》卷5中。参李剑国《宋代志怪传奇叙录》页364。

7、裴伯寿《纪天历统》七卷,《统元历五星立成》二卷,《统元历盈缩朏朒立成》一卷,《统元历日出入气刻立成》一卷,《统元历义》二卷,《统元七曜细行历》二卷,《统元历气朔八行草》一卷,《统元历考古日食》一卷(《宋史》卷207《艺文志》历算类)。绍兴五年(1135)道士裴伯寿与陈得一合著历,绍兴九年补修(《宋史》卷81页1922)。乾道五年(1169)任武节郎、监三省枢密院激赏寄造酒库。(《宋会要》运历一之一0)

8、裴宗元《药诠总辩》三卷,《宋史》卷207、页5315子部医类,政和七年时为典乐,《宋史》卷129页3019。

以上各书中,唯裴良甫《十二先生诗宗集韵》与裴端夫《绯绿衣人传》存,其余7人15种书均已散佚。

乙、裴氏的文章,《全宋文》收入作者10人。此外,尚有2人。

1、裴庄,《全宋文》第3册、卷432、页61。

2、裴丽泽,《全宋文》第3册、卷292、页54。

3、裴询,《全宋文》第7册、卷133、页136。

4、裴仅,《全宋文》第16册、卷106、页326。

5、裴煜,《全宋文》第48册、卷384、页1055。

6、裴亿,《全宋文》第138册、卷328、页2988。

7、裴公辅,《全宋文》第138册、卷334、页2988。

8、裴伯寿,《全宋文》第192册、卷368、页4246。

9、裴梦贶,《全宋文》第182册、卷228、页3995。

10、释义楚(俗姓裴),《全宋文》第1册、卷235、页10。

11、裴良甫,存《十二先生诗宗集韵》序一篇。

12、裴玑,《重修忠佑庙记》,宣和六年(1124)撰。已佚,见咸淳《毗陵志》卷29、页7。

丙、裴氏的诗作,作者11人17首。

1、裴愈,断句2,《全宋诗》第3册、页1720。

2、裴湘,1首,《全宋诗》第6册、页3553。

3、裴若讷,2首,断句1,《全宋诗》第6册、页4277。

4、裴煜,3首,《全宋诗》第8册、页5026。

5、裴大亮,4首,《全宋诗》第10册、页6807。

6、裴士杰,1首,《全宋诗》第10册、页7073。

7、裴士禹,1首,《全宋诗》第11册、页7468。

8、裴良杰,2首,《全宋诗》第54册、页33798。

9、裴极,1首,《全宋诗》第72册、页45295。

10、裴相如,1首,《全宋诗》第54册、页45307。

11、裴道人,1首,《全宋诗》第54册、页45553。

丁、裴氏的词作,共1人2首

1、裴湘,词2首。录于下。(见《全宋词》第1册、页203)

浪淘沙

雁塞说并门,郡枕西汾。山形高下远相吞。古寺楼台依碧嶂,烟景遥分。晋庙锁溪云,箫鼓仍存,牛羊斜日自归村。惟有故城禾黍地,前事消魂。

又汴州

万国仰神京,礼乐纵横。葱葱佳气锁龙城。日御明堂天子圣,朝会簪缨。九陌六街平,万国充盈。青楼弦酒如渑。别有隋堤烟柳暮,千古含情。

三、裴氏的书画

1、裴文睨,开封人。仁宗朝翰林待诏,工画水牛,为一代佳手。与戴嵩、厉归真齐名。(《圣朝名画评》卷5、《图绘宝鉴》卷3)

2、裴叔泳,字德游,号静庵居士。其先汴人,后徙钱塘。善写兰竹怪石。(《图绘宝鉴》卷4)

3、裴奇,翰林艺学。元符三年,书《宋宗室妻寿安县君李氏墓铭》(《北宋皇陵》550页、《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卷一335号)。

四、裴氏的分布

裴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是全国闻名的大族,有的迁居外地,有的回归乡里,随着人口的增加、住地的变化,裴氏又分成若干支,有的因曾在西凉当官,称为西眷裴,有的出居河西,后又东归,居解县洗马川,称为洗马裴;有的曾在南朝作官,回归后称为南来吴裴;又有中眷裴、东眷裴等。宋代仍在不断迁徙。

1、河中万泉(今万荣)。裴济,字仲溥。由太原镇将历知镇、定二州。咸平初知灵州,五年,被夏军攻陷,死之。《宋史》卷308有传。

长子德裕,历知绛、解、虢、泽、沂州,卒年七十六。(欧阳修《欧阳文忠集》卷29)次子德基,真宗朝官至如京使。三子德丰,真宗时官殿中丞。

德裕次子士林,官大理寺丞、知同州。

济弟丽正,中进士,官金部员外郎。丽泽,中进士,官右补阙。

裴渊,本为草泽,靖康元年十一月被任命为统制,见《靖康要录》卷10、页22。

2、开封。裴德舆(988-1054),字戴之。其先闻喜人,徙河中,再徙开封,丽正子,以荫赐同学究出身,官至知陕府、凤翔府。

子士禹,嘉祐二年为西京留守推官。

开封。裴文睨,仁宗朝翰林待诏,工画水牛,为一代佳手。(《圣朝名画评》卷5、《图绘宝鉴》卷3)

开封。裴渊,金末起兵,后附元。

3、四川阆中。裴庄(约940—1020),在后蜀以明经登第。归宋,历虹县尉、高陵主簿。淳化三年为监察御史、荆湖北路转运使。真宗即位,为河东转运使。景德中知潞州(今长治)。大中祥符四年为北岳加号册礼副使,撰《北行记》。六年知襄州。天禧二年,判刑部,以疾分司南京。卒年八十一。《宋史》卷277有传。

子奂,咸平三年(1000)进士,屯田郎中;稷,左班殿直,閤门祗候。

孙庆孙,试将作监主簿。(《宋史》卷277)令孙,官将作监主簿。(《文庄集》卷2)

4、杭州。裴叔泳,字德游,号静庵居士。其先汴人,后徙钱塘。善写兰竹怪石。(《图绘宝鉴》卷4)

5、温州。裴正夫。弘治《温州府志》卷13、页32。

6、毗陵(今江苏常州)。裴若讷,景祐五年进士。咸淳《毗陵志》卷11、页7下。裴邦彦,嘉熙二年进士。咸淳《毗陵志》卷11、页25下。(即江阴。裴若讷,宝元元年进士。)

7、江西临川。裴煜,字如晦,庆历六年进士,历知扬州,翰林学士。

裴梦得,字及卿。撰《注欧阳公(修)诗》14卷、《史汉四纪》、《汉注拾遗》。

裴兖,弘治《抚州府志》卷9、页9。

8、吉阳军(今海南省崖县),裴瑑。

《广东通志》卷44:“裴闻义,字子迁,吉阳人。晋公度十五世孙也。父瑑,知吉阳,因家焉。绍兴间,闻义以瑑荫补知昌化军,有善政,历任九年,卒于官。子嘉瑞,并以荫补官。以上崖川。”

五、裴氏人物

《宋史》有传者2人:裴庄,裴济。

[一]、文臣

中央官员

裴祚:端拱三年(990)少卿

《宋史》卷276《孔承恭传》:“端拱三年,下诏曰:……又以屯田郎中雷有终为少府少监,虞部郎中索湘为将作少监。时裴祚、慎从吉、宋雄先为少卿,皆改授东宫官。”

裴庄,太宗、真宗时;判刑部。监察御史,登闻鼓院,盐铁判官,度支判官。

《宋史》卷277本传。

裴煜,都磨勘司,嘉祐时秘阁校理。

《宋史》卷127、页2971《乐志》。

裴维甫,元丰时秘书丞。

杨杰《故右谏议大夫赠工部侍郎沈公(立)神道碑》:“立(1007—1078)……女四人:长适进士朱延之,次适宣州旌德县尉曲师德,次适秘书丞裴维甫,次适濠州司法丁源,并早卒。”(《无为集》卷12)

裴纶,元祐时监察御史。

《长编》卷448元祐五年(1090)九月癸未。

裴廪,建炎元年(1127)鸿胪少卿。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

路级官员

裴士林,元丰七年(1084),提点夔州路刑狱。

《长编》卷348:元丰七年(1084)八月庚午(3日)“新提点夔州路刑狱、朝议大夫裴士林知澶州。”

裴曦,元祐元年(1086)时任提举河北保甲勾当公事。

《长编》卷3页376四月己酉(22日)条。

裴珪,北宋末提点河东刑狱。

杨万里《通直刘君裴夫人墓志铭》:“夫人裴氏,世居开封府祥符县,故武功大夫、提点河东刑狱讳珪之女,右通直郎刘君讳涤之继室,宣教郎赣州州学教授靖之、宣教郎太常寺主簿清之之母也。……,享年八十……夫人之没以淳熈三年(1176)六月三日。”(《诚斋集》卷126)

裴亿:宣和六年(1124)提举河北西路盐香。建炎二年(1128)河北转运判官。

《宋会要》食货二五之二三:“宣和六年四月五日,诏提举盐香官……河北西路裴亿、河东路吕伸各转一官,以课息增羡也。”《宋史·高宗纪》:建炎二年十二月甲子,“金人陷大名府……转运判官裴亿降。”《系年要录》卷18建炎二年十二月甲子,“金人攻大名府急,河北转运副使兼权大名府尹张益谦……与转运判官裴亿……降。”《中兴小纪》卷4略同。

州级官员

裴仁凤,太平兴国七年(982)知黄州。

《宋史》卷63、页1387:“太平兴国七年六月,知黄州裴仁凤献芝草。”

裴济(?—1002),至道二年(996)知定州,镇州。咸平五年(1002)知灵州

《宋史》卷308本传:“复知定州,徙天雄军钤辖,迁客省使,复知定州。至道二年改内客省使、知镇州。”《宋史》卷6、页117纪:“咸平五年三月丁酉,李继迁陷灵州,知州裴济死之。”

裴庄,咸平至大中祥符,知苏、越、宣、潞、邢、襄州。

见《宋史》卷277、页9437本传。

裴光元,景德四年(1007),知宣州。

《宁国府志》:“裴光元,景德四年。”

裴奂,天禧三年(1019)知衢州。

《衢州府志》:“天禧三年裴奂,都官,四年丁忧。”

裴德舆,景祐二年(1035)知同州。庆历八年(1048)前知恩州。

《裴公墓志铭》:“知陕府,徙耀州,不行。同州饥,以选知同州。”(《西溪集》卷10)

《宋会要》职官六五之二:“仁宗庆历八年闰正月七日,降前知恩州、四方馆使、昭州刺史裴德舆追三官,为池州团练副使。德舆以妖党结构久而不之察也。”

裴囗,皇祐五年(1053)知信州。

梅尧臣《送裴虞部知信州》(《宛陵集》卷17)

裴大亮,至和间(1054—1055)知建州。

《建宁府志》:“裴大亮,至和间任。”

裴材,嘉祐三年(1058)知抚州。

《王荆公诗注》卷35《为裴使君赋拟岘台》引:“嘉祐间来守临川,至之二年筑台于城东南隅,名曰拟岘,以其形拟岘山也,乃临川山水会处。”

《江西通志》卷19:“抚州府府署……宋嘉祐三年州守裴材撤其旧而新之。”

裴士林,元丰七年(1084),知澶州,元祐二年(1087)知同州。

《长编》卷348:元丰七年(1084)八月庚午(3日)“新提点夔州路刑狱、朝议大夫裴士林知澶州。

裴廪,绍兴四年(1134)知衡州。

《衡州志》:“裴廪,左朝请郎、直秘阁,绍兴四年三月到,筑郡城。”

《要録》卷95:绍兴五年十一月戊子,“知衡州裴廪除名髙州编管。”

《宋史》卷28、页523:绍兴五年十一月戊子,“知衡州裴廪坐调夫筑城,冻死二千余人,除名岭南髙州编管。”

裴瑑,知吉阳军。

裴闻义,知昌化军。

《广东通志》卷44:“裴闻义,字子迁,吉阳人。晋公度十五世孙也。父瑑,知吉阳,因家焉。绍兴间,闻义以瑑荫补知昌化军,有善政,历任九年,卒于官。子嘉瑞,并以荫补官。以上崖川。”

[二]、武将

北宋

裴臻:剑门都监、左藏库副使

《宋史》卷278、页9457《雷德骧传》:“正月三日,均率众陷汉州,进攻绵州,旬日不能下,趣剑门。先是,知剑州、秘书丞李士衡度寇必至,城不能守,悉徙官帑保剑门,焚其仓廪,又署榜招军卒之流逸者,得数千人。已而贼果至,士衡与剑门都监、左藏库副使裴臻逆击之。时风雪连日,均众无所掠,唯食败糟。臻与战,斩首数千级。贼众疲剧宵遁,还保益州。士衡即驰骑入奏,上嘉之,拜士衡度支员外郎,赐绯;臻崇仪使、领峰州刺史,仍旧职。”

《宋史》卷299《李仕衡传》:“王均反,仕衡度州兵不足守,即弃城焚刍粟,辇金帛东守剑门。既而贼陷汉州,攻剑州,州空无所资,即趋剑门。仕衡预招贼众,得千余人,待之不疑。贼将至,与钤辖裴臻迎击之,斩首数千级。乃乘驿入奏,擢尚书度支员外郎,赐服绯鱼。已而使者言仕衡尝弃城,降监虔州税。”

裴自荣:

《宋史》卷253、页8874《孙全照传》:“咸平六年夏,上裁定防秋御戎之要,命为平边军部署,领兵八千扼要害之路。以全照好陵人,取其尝所保荐者王德钧、裴自荣共事焉。”

《宋史》卷324、页10473《石普传》:“又命孙全照、王德钧、裴自荣将兵八千屯宁边军,李重贵、赵守伦、张继旻将兵五千屯邢州,扼东西路。”

裴化鳞,蔡州兵马都监

宋庠《内殿承制蔡州兵马都监裴化鳞可左千牛卫将军权判右金吾卫仗公事制》(《元宪集》卷24)

裴师武,左翼统制

周必大《程公大昌神道碑》:“淳熙八年春,汀贼沈师作乱……是冬沈师独与死党窜伏漳州山谷间,距城百余里。州有左翼军戍将萧统领者卷甲赴之,逮夜力疲,搏贼不胜,死焉,闽中大震。漕檄左翼统制裴师武出兵,师武置司左泉,谓帅符未下,不敢擅与。公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又取前得释胁从之旨散榜,以间其党,师武至漳,郡情顿安,捕获谍者十余曹,椟藏兵器,谋刻日纵火为贼内应,微公先事从权,趣师武行,漳且屠矣。”(《文忠集》卷62)

裴渊,武功大夫

《要录》卷20:建炎三年二月辛未,“有溃兵宋进者,初为韩世忠圉人,至是更名世雄,聚兵二百余,犯泰州,守臣朝请大夫曾班遁去,世雄入城纵掠,推钱粮官裴渊为首,班自劾待罪,坐贬二秩。”《要录》卷24:建炎三年六月甲寅,“权知泰州裴渊以其众至行在,诏隶韩世忠军,世忠数宋世荣之罪,杖杀之。”

李纲《收降到马友下溃兵步谅等奏状》:“武功大夫、高州刺史裴渊。”(《梁谿集》卷七三)

六、宋代的《裴氏家谱》

裴氏家谱,唐代就有,但《新、旧唐书》缺载。王象之《舆地碑记目》卷4“资州碑记”:“唐裴瞻墓碑记,唐左仆射裴瞻墓在磐石县北五里,有《世谱碑记》,藏于宝灵院。”

宋代修的《裴氏家谱》,目前所知,唯有一种,为宋代名相赵鼎(1085—1147)所撰。《舆地纪胜》卷125“昌化军”:“裴瑑子闻义,赵丞相为作《家谱》云:‘本裴晋公之十四代孙,瑑守雷州时,中原乱,不能归。子绍(《方舆胜览》卷43“子绍”作“召”,当据改)为吉阳守,遂为吉阳人。’至闻义知昌化军,在郡凡九年而终。子嘉瑞、嘉祥,胡澹庵题其所居之堂曰盛德堂,有堂铭。”按:赵鼎于绍兴十四年十月贬吉阳军,十五年二月到,十七年八月卒(《忠正德文集》卷10《自志笔录》)。“皇朝裴瑑,晋公之十四代孙,赵丞相为作家谱。”(《记纂渊海》卷16)此谱应作于绍兴十五年至十七年间。可惜,此谱已佚,现在仅能从胡铨(1102-1180)作的《跋裴氏家谱》,略窥其一豹,特附其文如下后。

“绍兴戊午(八年,1138),予自密院以狂瞽得罪贬昭州,未行,赦罪谪监广州都盐仓,寻改差福州佥判。逾年而言者必欲寘之死,上不忍诛,除名迁新州。绍舆己巳(十九年,1149)二月告朔,某自新州再迁朱崖。夏六月行临皋道中,路旁题云买愁村,予日:“买愁村古未有对。”马上因口占云:“北望长思闻喜县,南来怕入买愁村。崎岖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汉武元鼎六年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故予以“闻喜”对“买愁”,取其对耳,非有意谓也。及抵儋耳,有吉阳人来谒,视其刺曰“闻喜裴嘉祥”。予惊曰:“崖州乃有闻喜人,数日前马上口占句,岂偶然耶!”一日,儋守陈使君谓予曰:“吉阳寓处无出裴氏,今裴君幸在此,试以语之。”顾左右招裴君,则已浮海矣,予叹曰:“事不由人。”后月馀,予亦浮海而南,再信次昌化县,方舣舟,见其岸上有立而待者,裴君也。问何为尚留此,曰:“至此易舟,凡月馀不能得,请同舟以济。”辍一舟遗之。既至贬所,遂馆于裴氏。

先是,在新州时,尝梦谒丞相赵公,久之不出,仰视栋宇,皆蛛丝煤尾,乃取帚扫尘而觉,予窃喜曰: “赵公其将还朝,予倘得北归乎!”及是所居乃赵公旧寓也。嗟乎!行止非人所能。坡老云“流落天涯先有识”,岂不然哉,岂不然哉!裴君字宋祺,其尊父朝散公,盛德君子,而其兄今为琼州推官,赵公书之详矣。予阅《裴氏家谱》,因书其后。(《胡澹庵先生文集》卷32、页32。又见《舆地纪胜》卷127。《全宋文》册195、卷4314、页280)

七、宋代裴氏与唐代裴氏之比较

宋代裴氏与唐代裴氏相比,其辉煌程度相差甚远。在正史中有传者,唐代有53人(《旧唐书》、《新唐书》),宋代仅2人(《宋史》)。任宰相者唐代50余人,宋代无一人。《全唐文》(含《唐文拾遗》、《唐文续拾》)裴姓作者有58人,《全宋文》裴姓作者仅10人,加上余所补2人,才12人。

这是否表示唐代裴氏素质高,宋代裴氏素质低,唐代裴氏努力上进,宋代裴氏萎靡不振呢?不能这样说。这是不同时代造成的差别。

唐代是门阀世族占统治地位,少数大族世世代代掌权,裴氏就是其中之一。唐代虽有科举,但制度并不完善,考试不闭卷,应考者可以事先将作品送中央官员看(称为行卷),这样有关系就容易录取。首都一带机会比较多,离京较远地区的人很难考上。录取人数极少,一科不过二十多人,不能取代世家大族的统治地位。因此,裴氏虽然人数少,出的名人极多。

到了宋代,门阀世族已退出历史舞台,官员的来源主要来自科举考试中的优胜者,科举制度已相当完善,读书人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举国上下,有条件的都会参与。宋代人口已达前所未有的高峰,最高时多达近一亿人,这样人数甚少的裴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尽管如此,裴氏还是作了最大的努力,其文化素质并不比唐代低,从中进士的人数看,还略多于唐代。只是宋代录取进士总数远高于唐,300余年总共录取4万余人,另外诸科及特奏名5万余人,从人数比例上,裴氏所占太少。因此,在入仕途中,上升空间比较小,未能进入宰执之列。

这里,有一个情况必须指出,唐代政治中心在长安。北宋东移开封,南宋南移杭州。经济、文化重心自唐末以后,逐步移向东南。离裴氏老家闻喜越来越远,对裴氏的发展也有不利影响,所幸裴氏能适应潮流,大批南迁。上举登进士第之裴氏,没有一人籍贯是闻喜,也没有一个是山西的,除了开封之外,均为南方人。北宋168年,山西中进士者仅一百来人(陕西的情况也差不多),不如福建一个强县(如闽侯、莆田)。如果将北宋中进士的裴氏13名,放到山西,其比例占了十分之一以上。这难道不足以显示裴氏表现的并不差吗?现存清代《裴氏世谱》的编者不了解宋代裴氏历史,缺略过甚,极易引起误解,故特撰此文,弥补缺憾。

【编辑】鲁畅

宋史研究资讯

欢迎订阅『宋史研究资讯』

songshiyanjiu

信箱:txq1627@126.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