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与容克的关系(德国历史上的容克)

俾斯麦家族世代生活在柏林西部100多公里的申豪森(Schoenhausen)庄园,是当地著名的容克(德语“地主”)。

封建时代,容克不仅是土地的所有者与农业生产的指挥者,更是农民的“主子”。容克有权向农民征收劳役、税赋,行使审判权和警察权,甚至可以将欠债的农民全家变为农奴。容克俨然是一村一地之主,普鲁士国王也不得不拉拢,将许多要职,尤其是军职授予容克阶层。据1806年统计,普鲁士国王全部7166名军官中,6166人是容克。

普鲁士与容克的关系(德国历史上的容克)(1)

/ 1921年的申豪森堡,约建于1700年,位于柏林西部100多公里申豪森庄园内。俾斯麦1815年诞生于此

进入19世纪,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法国迅速壮大,拿破仑更是将普鲁士逼得割地赔款。痛定思痛,1807年10月,普鲁士宰相施泰因仿照英国立宪制度,策动颁布“十月敕令”,允许容克和平民之间互相买卖土地,允许农民以自由民身份离开庄园、自由结婚,不再强迫农民为容克服劳役。很明显,改革目标就是要摧毁容克赖以为生的土地和农民制度。

但自上而下的改革必然不彻底,普鲁士改革时断时续,改革既是危机,又是攫取利益的机遇。拿土地来说,虽然“十月敕令”允许容克与平民之间买卖土地,但很多地方只开放容克购买土地,却对平民购买土地的自由加以限制,那么卖房人必然远多于买房人,房价大跌。俾斯麦的父亲费迪南德抓住机遇,用890塔勒从堂兄遗孀手中买下克尼普霍夫(Kniphof)庄园(现属波兰),仅相当于普鲁士军队连长一个半月的军饷。

为了经营新庄园,费迪南德带领全家人迁居克尼普霍夫,原本的申豪森庄园交给管家打理。迁居之后,费迪南德越来越不像过去容克地主那样聚焦于麦收,而是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品。费迪南德把大量土地用于饲养羊群,通过海路将羊毛销售给英国赚钱。与同时代其他容克一样,俾斯麦家族接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着资产阶级的方向转型。

父亲辛苦忙碌的时候,奥托·冯·俾斯麦也进入到青年时代,只是,他的晋升之路绝非一帆风顺。

普鲁士与容克的关系(德国历史上的容克)(2)

/《学生时代的俾斯麦》,1833,菲利普·佩特里,布面油画。

然而现实很骨感。俾斯麦后来得知,劳拉并不是克利夫兰公爵的外甥女,而是公爵夫人在外的私生女,这让他备受打击,立刻结束这段恋情。

但他的努力仍未结束,1837年7月,俾斯麦又与一位英国女士伊莎贝拉·洛兰开始交往。伊莎贝拉的父亲是英国莱斯特郡的一位主教,是三个伯爵领地的地主,但按照英国圣公会对于主教的规定,他的收入只能是薪酬,去世以后不可能继承。眼见无利可图,俾斯麦也放弃这段恋情。

阶层没能提升,债务滚滚而来。为了跻身上流社会,俾斯麦不惜借贷砸钱给两位英国贵族女性。尤其是与伊莎贝拉交往的日子里,奥托专门带她外出旅游一个月,从德意志各邦一直玩到法国,路上不乏月光晚宴等浪漫场景。谈感情伤钱,于是俾斯麦想靠赌博翻盘,结果一口气输了1700塔勒,相当于输掉两个家乡庄园。

巨额债务压身,奥托心灰意冷,他辞去公务员工作,灰溜溜离开亚琛。想要还上债务,唯一方法就是放弃幻想,回家务农,一点点积累财富。1839年母亲威廉明妮去世,父亲费迪南德决定搬回申豪森老家,俾斯麦接过克尼普霍夫庄园,开始了近十年平平无奇的乡村容克生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