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1)

▲蒲县全景

蒲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西麓,隶属于临汾市。相传尧王老师蒲伊子曾隐居于此,故称蒲县。地理坐标:北纬36°11′32″—36°38′13″,东经110°51′09″—111°23′36″。东与洪洞县接壤,南与吉县、尧都区相连,西与大宁县毗邻,北与隰县、汾西县交界。南北凭百里之险,东西辟一线之天, 是临汾通往隰县、大宁、永和乃至石楼等县的交通枢纽,有“诚河东之咽喉,亦西秦之门户”之说 。县治蒲城镇,东距洪洞县公路里程70公里,东南距尧都区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宁县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临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铁路(山西兴县瓦塘镇至山东日照港)贯穿蒲县全境,是连接中国东西部的重要煤炭资源运输通道。

蒲县南北纵距49.4公里,东西横距48.5公里。总周界长172.71公里。全县总面积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设4镇5乡,93个行政村,526个自然村,总人口111858人。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2)

▲蒲县行政区划图

蒲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势东高西低,东、南、北三面群山环绕,西部与中部为黄土沟壑区,东南部为土石山区。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为克城镇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为薛关镇皮条沟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处,海拔790米,相对高差1156.3米。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据薛关龙王庙细石器遗址发掘证实,早在1.2万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国、蒲阳、蒲子之称。

秦至西晋称蒲子县,属河东郡,东晋属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县废,同时设置石城县(县治黑龙关)、平昌县(县治古县村)两个县。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县复名蒲子县,与平昌县并存。隋开皇元年(581)平昌县改称蒲川县,隋大业二年(606)蒲子县和蒲川县合并改称蒲县,属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县迁至今蒲城镇城关。武德二年(619)蒲县改称昌州,领仵城(今隰县午城镇)、常安(今蒲县山中垣)和昌原(今蒲县西)三县。唐贞观元年(627)废昌州,复置蒲县,属河东道隰州。北宋改属平阳府隰州。

金兴定五年(1221),蒲县升为蒲州,辖仵城、大宁两县,元太宗五年(1233)废州复置蒲县。元至元三年(1266)并入隰川县,至元三十一年(1294)复置蒲县,属平阳路隰州。明、清皆属平阳府隰州(雍正初曾属吉州)。民国35年(1946)隶属晋绥边区吕梁分区第九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晋南专区。1971年属临汾地区行署,2000年属临汾市。

钟灵毓秀 人文荟萃

蒲县文人名士辈出,薪火相传。明羌州知州冯主敬,为政清廉,爱民如子;山东巡抚贺楩,刚正不阿,有“铁御史”之称。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进士翰林院编修王居正,书文兼工,名扬京师,誉满三晋。国家计委原副主任、经济学家、书法家段云,情系桑梓,翰墨留香。中国作协山西分会原主席、“山药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笔耕不辍,享誉文坛。作家李锐、张行健佳作频出,声名远扬。剪纸艺术家贾四贵剪纸作品蜚声中外。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3)

▲段云

段云 (1912—1997),原名段连荣,蒲县蒲城镇北关人。青少年时期,创建“蒲光学社”,组织群众同贪官劣绅斗争。民国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学院毕业后,赴日本明治大学经济系深造。留日期间,积极从事反蒋救亡斗争。民国26年(1937)4月回国后,参加蒲县牺盟会。民国27年(1938)2月,到晋西北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0年(1941)9月,调中共晋西区党委任政研室组长、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从事财贸经济工作。1951年,任西南财政部副部长。1953年调北京,先后任政务院财委第二、三、四办公厅副主任,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财办副主任。1975年任国家计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国家计委顾问。

段云书法造诣很深。书法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笔力雄健,柔中带刚。主要著作有:《段云书法作品选》《旅踪咏拾》《段云选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县博物馆(文物馆)珍藏;曾在日本东京、千叶举办个人书法展,在日本及东南亚地区颇有声誉。1991年,段云将凝聚着一生精力与心血、价值不菲的书法绘画900余幅及藏书2000余册捐赠给了家乡人民。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4)

▲西戎

西戎 (1922—2001),原名席诚正,蒲县黑龙关镇西坡村人。民国24年(1935)高小毕业后,因家中变故辍学放羊。抗战全面爆发后,参加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民国27年(1938 )4月参加县牺盟会工作团,后转入新军决死二纵队所属吕梁剧社。民国29年(1940)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随剧社赴延安,在鲁艺附设的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学习。民国31年(1942)秋,回到晋绥边区从事文艺宣传工作。民国33年(1944)参加晋绥边区纪念抗日7周年“七七”文艺奖征集活动,与人合写的秧歌剧《王德锁减租》获甲等奖。同年8月调《晋绥大众报》任编辑。民国34年(1945)6月与马烽合著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在《晋绥大众报》连载,并印刷出版向国内外发行,影响深远。1949年底随军南下,在四川成都参与创建《川西日报》,随后调川西农民报社任社长兼总编辑。1952年调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创作辅导组任副组长,从事专业创作。1955年调回山西任省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作协山西分会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运城西膏腴大队劳动。1975年恢复工作,任《汾水》杂志主编。“文化大革命”后历任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山西作协名誉主席、省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山西作协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等职务。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称号。

物华天宝 资源丰富

蒲县森林面积6.74万公顷,覆盖率达到45%,是全国绿化模范示范县。 创“垒石坑填土植树最多县”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5)

▲希望的田野

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分属10纲、40余类,138种,其中鸟类59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褐马鸡;二类保护动物有金钱豹、原麝;三类保护动物有青羊等。除农作物外,植物有255种,分属90科,其中乔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6)

▲绿海森林

在植物分布上,土石山区乔木以辽东栎、蒙古栎、栓皮栎、油松、白皮松、华北落叶松、獐子松、白桦、杨、柳、刺槐、榆、国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较常见;灌木以沙棘、杜荆、紫丁香、黄刺梅、连翘、樱桃、山葡萄等较常见;境内地下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大,现已探明有原煤、铁矿石、铝矾土、油母页岩、石膏、白云岩、石英、天然气、矿泉水等20余种,其中以煤为最,全县含煤面积136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08.73亿吨。

文化景观 珍贵遗存

蒲县有文物点113处,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古遗址127处、古墓葬29处、古建筑74处、石窟寺及石刻35处。

东岳庙 位于县城东2公里的柏山之巅,周匝数十里,苍松翠柏环绕,峰峦耸翠,碧波幻影,庙宇阁楼,蔚为壮观。千年庙宇,气势恢宏, 建筑布局融汇佛、道两教文化,在中国古代庙宇建筑中尚属殊例。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7)

▲东岱晴岚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8)

▲神奇东岳

东岳庙由长虹磴道、山门、禅林院、云峰寺、天王殿、地狱、华池庙、太尉庙等组成。行宫大殿为东岳庙主殿,大殿前有献亭、看亭,后有寝宫、昌衍宫,构成南北中轴线。乐楼、凌霄殿、天王楼,衬侍于前,清虚宫、地藏祠、十王府,辅佐于后;七十二司绕殿环峙,四隅角楼临风高耸,层楼叠阁,跌宕多姿,层次分明。其环形院落、二层回廊、窑楼建筑、品字戏台被誉为“庙中四绝”;千年古楸、八仙庆寿、金代石雕、木兰花慢(元代石刻)、乐楼题记、晴雨碑、八音钟被称为“庙中七珍”;东岳庙地狱为全国第二个地狱建筑群,有明清时期泥塑140余尊,是彩塑集锦之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9)

▲东岳庙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10)

▲东岳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于蒲城镇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现存主体建筑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588平方米,一进院布局。现存真武殿、东西耳殿。真武殿面阔进深各15米,单檐歇山顶式。殿内顶部为砖砌八卦攒尖顶。檐下及殿内顶部设有砖雕斗拱,前檐正中设拱券门。殿内神坛安放明代铜铸真武帝君坐像一尊。两侧耳殿为单孔砖券窑洞,歇山顶。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筑设计独具匠心,别有特色。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11)

▲真武祠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12)

▲真武帝君铜像

五龙圣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龙圣母祠,俗称五龙洞,位于县城北20公里、红道乡辛庄村北普云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献亭、东西楼、戏台等建筑40余间, 占地面积2976平方米,为明代建筑。正殿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宽各3米,内有五龙圣母等石雕像5尊。西侧有一洞,深不可测,民间传言此洞可通陕西。洞内湿润滑腻,最高处的钟乳石上滴落着涓涓水珠。为历代祈雨之地。据说水珠多少可以预测天气阴晴,每年农历五月十八为祭祀日,届时搭台唱戏,四方来客络绎不绝,此处“龙母灵崖”为蒲县古八景之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13)

▲五龙圣母洞

段云书艺馆 始建于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开放,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39平方米。馆内主体建筑展览楼为重檐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台榭阁,走廊墙壁上镶嵌有李先念、赵朴初、董寿平、启功等名家书撰的碑刻。后院有树木、花卉、鱼池、假山、小桥、茶阁。 整个建筑四周木柱环绕,红墙黄瓦相间,高低错落有致,是一座庄重古朴、宏丽典雅的仿古园林建筑。馆内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经济学家、书法家段云及我国当代艺术家的书画作品1500余幅、藏书3000余册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馆名。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和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14)

▲段云书艺馆

西戎故居 位于黑龙关镇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312平方米。一进院布局,现存砖窑3孔、石接土窑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该故居是西戎波澜壮阔一生的人生起点,故居内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历史见证,是后辈瞻仰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生动教材。为市级党员教育基地。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15)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宫和蒲伊广场 总占地面积6.53公顷,其中文化宫2.67公顷,广场3.86公顷。蒲子文化宫是蒲县标志性建筑,主体结构为地上3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主体外观为钢筋混凝土“树木”造型,顶部为“树叶”造型,整个建筑仿佛环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现着绿色蒲县、生态蒲县。屋顶中央钢结构造型为“水滴”和“帆船”形状,寓意着蒲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一帆风顺、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宫是一座以先进声光设备的现代剧院和4000余座位的多功能报告厅为主,兼老干部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电子信息厅、特色产品展厅、文化艺术展厅、健身活动厅等的综合性场馆。蒲伊广场由4个区和7个长廊组成,即绿化区、集会区、商业区、停车区,健身长廊、阅读长廊、县域历史浮雕长廊、蒲人书法长廊、雕塑长廊、古诗长廊、名人手迹长廊。是集文化活动、积淀素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重要场所。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16)

▲蒲子文化宫

风景秀美 旅游胜地

蒲县自然风光壮丽奇特,柏山风景区、五鹿山风景区、翠屏山风景区、梅洞山风景区、峡村峡谷、太山、明山,层峦叠嶂、峭壁陡立、千峰竞秀、浓荫蔽日,旅游资源丰富。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17)

▲雾锁蒲子

柏山旅游风景区 位于县城东区,面积1.3万平方米。景区环山十数里,皆为松柏丛林,林木绵延,层峦叠嶂,上有苍松、翠柏万木峥嵘;下有昕水河、南川河潆洄。成林面积56.67公顷。山林中主要为明清时期松柏树,松树为白皮松、落叶松两种;柏树有桧柏、侧柏两种,各具其势,亭台楼阁,鸟语柏香,峰峦耸翠,景色宜人。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18)

▲柏山红遍 层林尽染

五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又称五龙山,位于县城北20公里,面积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为吕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气势独特,植被丰富、草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68%,主要有白皮松、辽东栎、侧柏、桧柏、桦树、杨柳等树种。全区森林景观和自然生态面貌保存完好,被誉为黄土丘陵上的绿洲。保护区内盛产木耳、猴头菇、蕨菜等;有褐马鸡、金钱豹、青羊、原麝等珍禽异兽。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绵长,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竞秀;浓荫蔽日的丛林风光,构成别致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环境。200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保护区。五鹿山顶建有五鹿庙,相传是为祭祀春秋时期晋国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龙母灵崖”为蒲县古八景之一。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19)

▲五鹿山秋色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20)

▲五鹿山雾海

梅洞山自然风景区 梅洞山亦称石头山,位于县城西南20公里处。主峰海拔1740米,面积139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蒲城镇、山中乡境内,南与吉县为界。方圆百里内,天然、人工林相间,针叶、阔叶树混交,乔木、灌木、草类、藻类叠生,多种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被誉为“高山生物园”。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风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国务院所立吉县、大宁、蒲县三县分界石碑,界碑处一步跨三县,意趣盎然。主峰处有真武庙遗址。梅洞山阳春山花烂漫,犹如自然花园;夏日蜂蝶飞舞,凉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绝佳之地。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21)

▲秋到梅洞山

峡村峡谷自然风景区 位于县城东15公里,北侧为太山,海拔1732米;南侧为明山,海拔1615米。峡谷相对高差约300米,长约3500米,宽约200米。乔家湾河自谷中蜿蜒而过。谷底九曲十八弯,山环水绕,两旁悬崖峭壁嶙峋,岭上危岩鬼斧神工。峡长谷幽,山青水碧,曲径通幽。峡村峡谷的幽静清爽,让人驻足陶醉。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22)

▲峡村峡谷“乾坤湾”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23)

▲峡村峡谷风光

蒲元生态园 位于县城西18公里山中塬面,为综合农业生态园区,总面积1066.67公顷。群山环绕,果木成林。园林有苹果、梨、桃、李、核桃、枣、葡萄、山楂等各类果木1000余亩;牡丹、芍药、月季、蒲公英、雏菊、大黄等多种草木花卉千余亩;放养山猪、火鸡、土鸡、鸭、孔雀等观赏动物和禽类6000余只(头)等,园内建有传统民居院落。2007年,被山西省工农业旅游发展指导与示范点评定委员会评为“山西省农业旅游点”,被称为蒲县的后花园。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24)

▲蒲元生态园

锦绣公园 位于县城西部锦绣新区,占地6.67公顷,投资3100万元,绿地率60%,蓄水面积3300平方米,园林铺装面积13639平方米,建筑面积420余平方米。工程于2013年6月开工建设,2014年底竣工,锦绣公园与北山森林公园景观相映成趣,成为锦绣新区的又一道靓丽风景线。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25)

▲锦绣公园

底蕴深厚 非遗传承

蒲县山灵水秀,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民间艺术有锣鼓、旱船、竹马、龙灯、二鬼摔跤、高跷、地灯等。其中“朝山会”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龙洞祭祀习俗”“麦草画”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根雕”“剪纸”“烙画”“九曲迷宫”“曹村道腔”“白衣洞祭祀习俗”等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蒲县朝山会 千百年来,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八,位于蒲县柏山之巅的东岳庙周围便商贾云集、游人如织,热闹非凡。还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各地特色小吃、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画卷,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物资贸易繁荣发展。 蒲县朝山会,又名“四醮朝山”,东、南、西、北四醮组织庞大的仪仗队和文艺队伍进行“朝山”,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蒲县东岳朝醮,世代承袭,形成传统规约。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26)

▲蒲县朝山会盛况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27)

▲蒲县“四醮朝山”民俗表演

五龙洞祭祀文化 每年农历五月十八是五龙洞祭祀文化祭祀日,传说为五龙圣母诞辰。由主持朝醮社抬着龙王“神楼”,敲锣打鼓到五龙圣母祠进行朝拜,行三拜九叩大礼,然后进行各种娱神表演。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28)

▲五龙洞祭祀文化

麦草画 采用纯天然麦秸秆为原料,运用纯手工制作方法,经过熏、蒸、烫、漂、裁、粘、装等2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蒲县麦草画代表性传承人亢秀奎,将民间工艺技法和表现手法融入麦草画中,作品以山水、人物、花鸟、动物见长。其作品多次在临汾、太原、天津、郑州等地参展。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29)

▲亢秀奎麦草画

城乡建设 日新月异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30)

▲晨曦中的蒲伊广场

2018年,蒲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7786万元,同比增长6.5%。全县工业增加值787918万元,增长6.1%。全年财政总收入271701万元,比上年增长3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863万元,同比增长33.3%。全县人均GDP为86519元,位居临汾市第一。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31)

▲蒲县县东工业园区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32)

▲蒲县奥林匹克中心

近年来,蒲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2018年退出7个贫困村,贫困人口从18933人减至43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53%,贫困县退出14项指标全部达标,2019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蒲县退出贫困县。优先落实民生工程,厚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蒲县“道德银行”成为全省扶贫扶智典型模式,探索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全民参与”,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其典型做法被列入山西省《关于深化扶贫扶志促进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33)

▲美丽蒲县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34)

▲蒲县夜景

蒲县一域风潮涌动,在这片雄浑的黄土地上,蒲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推进转型跨越,加快县域发展。为建设宜居、魅力、幸福新蒲县努力奋斗,勤劳智慧、富于创造的蒲子儿女将用时代精神演绎精彩华章! (曹立华)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35)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36)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37)

山西临汾尧都区风土人情(山西尧师故里厚德蒲县)(3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