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

如今,“欢迎光临”早已成了商场、酒店等各种服务型场所司空见惯的礼貌用语,被说在嘴上、挂在门上、贴在墙上。可是,如果问一句“您知道‘欢迎光临’最初来自哪里?”可能大部分人都要摇头了。如果以前被问到这个问题,我也要摇头的。看了电影《你好,李焕英》之后,面对这个问题,我就有底气说上几句了。

一、“欢迎光临”——《你好,李焕英》的包袱

《你好,李焕英》是一部由贾玲执导,贾玲、张小斐、沈腾、陈赫等主演的喜剧电影,2021年2月12日(农历大年初一)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根据2016年贾玲主演的同名小品及其亲身经历改编,讲述了李焕英的女儿贾晓玲在梦中穿越20年,回到1981年见到那时尚未结婚生子的妈妈李焕英,为让李焕英以后过得快乐而努力改变李焕英姻缘但最终失败的故事。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1)

《你好,李焕英》海报

《你好,李焕英》上映后票房火爆,以超过54亿元人民币的票房位列中国国产电影票房榜第二。对于这样一部卖座的电影,观影时好好享受一番,实是美事。

无奈笔者编辑做久了,喜欢“吹毛求疵”,常找戏剧时间线的茬。比如,根据贾晓玲穿越回到1981年帮助李焕英买到厂里第一台电视,并同厂里员工一同观看当年女排世界杯决赛的剧情,可将穿越故事发生的时间限定在1981年11月16日之前。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2)

央视网:[排球]1981年女排世界杯决赛:中国-日本 决胜盘 截屏

那一年,《大侠霍元甲》于9月末在香港首播。但是,这部剧直到1983年才被获准在广东电视台首播,是中国大陆引进的第一部香港电视剧。之后,该剧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地电视台播放,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伴随着电视剧火遍大江南北。

而《你好,李焕英》中,在1981年11月左右的中国大陆襄樊地区,沈光林等人已开始练习演唱《万里长城永不倒》了。笔者认为,这很可能有悖于真实的历史。穿越只是贾晓玲、李焕英的穿越,编剧不能因为要写她们两个人穿越,就不顾历史。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3)

1981年《大侠霍元甲》片头曲截图

西瓜视频链接:原版《万里长城永不倒》……

当然,也可能《大侠霍元甲》刚在香港播出,便有主题曲录音带之类的流入襄樊。但是笔者对这个“可能性”的认定,并不抱多大希望。比如笔者发现中国大陆的一些杂志刊载《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时间,最早的也在1983年,如《万里长城永不倒》(《影视世界》,1983年第3期),《万里长城永不倒——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主题歌》(《大众电视》1983年第8期)。同样,笔者对剧中抖的“欢迎光临”包袱是否违背历史真实,也是充满疑问。

《你好,李焕英》使用“欢迎光临”包袱的对话如下:

贾晓玲:您怎么没跟英子一起啊?

沈光林:你想让我跟她一起了吗?六号和七号中间隔着十几个座,怎么一起?

贾晓玲:对不起啊,大意了,大意了!这样,明天我帮你约跟她一起去划船好不好?

沈光林:玲儿,真想帮别人就上点心。其实我都算过了,我俩特别合。

贾晓玲:算的什么呀?

沈光林:名儿。你看啊,她叫焕英,我叫光林,我俩“欢迎光临”,听着多热情!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4)

《你好,李焕英》截频台词拼图

使用谐音是近年来十分常见的搞笑手法。“欢迎光临”正好是剧中两位主人公焕英、光林名字的谐音,所以起到了很好的逗趣效果。然而,正样因为逗趣,所以引人注意,也让笔者为追查“欢迎光临”合理与否而费尽心思。

二、对于“欢迎光临”包袱的否定

电影将原先小品《你好,李焕英》中“沈光林”的对应人物“欧阳柱”的名字改了。这样一改,喜剧效果倒是出来了,可是问题也来了——在1981年的襄樊市(今襄阳市),像沈光林那样的人,有多大的可能接触“欢迎光临”?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5)

小品《你好,李焕英》截图

西瓜视频链接:贾玲小品封神之作《你好李焕英》……

相对于上面《万里长城永不倒》的问题,从学术角度看,“欢迎光临”是不是电影叙述的漏洞,更难确定。

(一)对“欢迎光临”产生和流行时间考察

中国语言文字历史悠久,在很早以前就产生了“欢迎”和“光临”两个词。比如陶渊明(约365—427)的《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有“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晋书·卷九四·隐逸传·刘驎之传》中有“使君既枉驾光临,宜先诣家君”。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6)

然而,“欢迎光临”这四个字组合出现,笔者目前查到的最早的文献证据是中华民国14年(1925)的《清真寺合坊碑记》(李明玉主编《三晋石刻大全 运城市新绛县卷》,三金出版社2015年版)中的“行辕抵绛,本教同人欢迎光临清真寺休息”。其后,“欢迎光临”或“欢迎……光临”零星出现在各种刊物上,但并未形成“流行”之势。

比如在中国知网以“欢迎光临”为篇名检索条件检索,得到148条结果,检索到的最早的文章是发表于1985年的《我院VAX-11/750机对外开放欢迎用户光临》。以“欢迎光临”为全文精确搜索条件搜索,得到11593条结果,最早的是发表于1980年的译著《赛利雪美人》(1980年《译林》第4期)。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7)

知网“欢迎光临”全文精确搜索结果截图

在读秀以“欢迎光临”为搜索内容进行期刊搜索,得到4195条结果。而以“时间升序”将所得结果进行排列,发现1981年以前的结果只有23条,比如《欢迎驻华代表蔡总主教光临贵池若瑟修院摄影纪念》(1934年第3卷第12期《安庆教务(月刊)》 ),《三楼特设:苏打方登:冷饮名点清洁卫生,欢迎光临赐教》(1944年第2期《帆声月刊》),《热烈欢迎苏丹贵宾光临上海(社论)》(1964年第19期《文汇报》)等。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8)

读秀“欢迎光临”期刊搜索结果截图

笔者最初认为,只有“欢迎光临”在1981年前已经出现且相对流行,沈光林那样不学无术的人才较有可能接触到这句话。然而,找到的结果却大多是指向“欢迎光临”在1981年以前不够流行的。

1984年第4期《西湖(文学月刊)》发表了苏雷的小说《他不再回过头去》,笔者根据小说内容和其中的时间线,大致推测了“欢迎光临”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传播接受情况。以下是按照《他不再回过头去》行文顺序依次从文中摘出的几段文字及笔者的相关推断: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9)

1984年第4期《西湖(文学月刊)》第2页

1.人到三十五,肚皮往外鼓。肖立功三十出头,肚皮就已漫出腰带一圈来了。他为自己过早的“发福”很伤过一阵脑筋,也试用过许多洋的和土的“招”。

推断:肖立功的年龄在三十一到三十四岁之间,三十一、三十二的可能性很大。

2.他是那种灶王爷贴在腿肚子上的汉子,人走家搬。三十大几,光棍一条。七岁那年冬天,一股煤气夺走了爹妈的命;……十七岁那年,赶上“上山下乡”的热潮,一茬发到北大荒务农,一口气干了七年。第六个年头上,姥姥抗不住了,没迈过“腊八”这个坎,一口气没上来,回去了。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10)

北京群众欢送知识青年下乡(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推断: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报道甘肃省会宁县部分城镇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消息,在编者按中公布了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同日,《人民日报》报道兰州市1.8万名初中、高中毕业生,武汉市2万名中学毕业生奔赴农村插队落户的情况。全国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此形成高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那一代人的青春:10张照片记录知青们的上山下乡岁月》(2014-12-22)[2022-2-2]dangshi.people/n/2014/1222/c85037-26251155.html)

知识青年下乡热潮在1968年末形成,肖立功极可能在1968年或稍晚下乡。可推定1968年的肖立功年龄是十七岁。

3.三天后,他回到了阔别七年的北京城。四个月后,他进了现在工作的这个厂子,当了一名木工。一晃又是五年了,他早出了徒,转了正,迈过了“三十而立”的坎,拿上了二级工的三十九大元。

推断:肖立功“迈过了‘三十而立’的坎”,证明1981年已经过去了,此时至少是1982年。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11)

截取自1984年第4期《西湖(文学月刊)》第3页

4.在离肖立功厂子不远的立交桥路南把角上,有家个体户的小酒店,门前立着一块醒目的广告牌子,上面用不规则的美术字写着:“本店备有各种白酒、果酒,经营各色地道北京小菜,物美价廉,经济实惠,可口对路,欢迎光临指导。”这最后一句不伦不类的官话,透出了时代特点。这类小店是近两年才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据说是作为对公有制甜蜜的补充才应运为生的。虽说是新事物,打的却是老字号“全顺心”。

推断:本文发表于1984年,满打满算,肖立功可能的最大年龄是三十三岁,但“三十三岁”说“三十出头”有些勉强了。所以,小说中“近两年才涌现出来的新事物”中的“近两年”的下限,很可能是1983年。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12)

《你好,李焕英》贾晓玲与李焕英在门上贴有“欢迎光临”的饭店喝酒

西瓜视频链接:贾晓玲喝醉酒,流着泪对李焕英说……

综上,根据《他不再回过头去》,即使是到了1983年的北京,“欢迎光临指导”也还是一句相当“时髦”的话,用原文中肖立功给其的定位则是“一句不伦不类的官话”(这个应该也是作者苏雷对这句话的认识。虽然不能排除认识的局限性,但应该是比较符合事实的)。在1981年的北京,“欢迎光临指导”是“透出了时代特点”的,那么,在1981年的湖北省襄樊市,《你好,李焕英》中,沈光林那样“不学无术”的人,知道“欢迎光临”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1979年,全社会商业零售总额为5.32亿元,较1978年增长8.05%。但发展不平衡,其中市级零售额2.98亿元,占全地区销售总额的55.64%,其他大县和县以下零售额,只占44.36%。到1983年,全社会商业零售额为9.45亿元,较1982年增长12.37%。……第三产业发展不足。1983年,全市社会商业零售总额仅有9.45亿元,只占当时地区生产总值的38.5%。其中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网点30980个,从业人员96488人。失去拥有各种商业网点1566个,从业人员11165人,平均每千名常住人口,也只有5.7个网点。全市年营业额千万元以上的大型商场,只有两家;200万元以上的中型商场只有5家;能容纳500多人的大、中型饭店、旅馆也只有15家。……”(襄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襄阳市人民政府编. 襄樊市志 1979-2005 上[M]. 北京:方志出版社,2015.02.P308-309)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13)

截取自西瓜视频:贾玲电影《你好,李焕英》拍摄地襄阳卫东厂引发朝圣成网红打卡地

西瓜视频链接:贾玲电影《你好,李焕英》拍摄地襄阳卫东厂……

这是《襄樊市志》记述的改革开放初期,襄樊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转变时第三产业发展概况。“欢迎光临”的使用和流行,是与第三产业的崛起密切相关的。1983年襄樊的第三产业尚且如此,1981年时的襄樊第三产业发展恐也不足以支撑“欢迎光临”流行开来。

(二)对“欢迎光临”包袱的修改

笔者一开始的结论是在1981年,“欢迎光临”不大可能从沈光林那样的人物口中说出。所以,从笔者的职业角度看,接下来需要做的便是思考怎样改动这个“包袱”。作者千辛万苦想出来的既定文本,如果没有十足的否定性证据或可靠的替代性方案,是不愿意修改的。

经过对比,笔者发现男主人公名字从小品中的欧阳柱改为电影中的沈光林,最重要的意图便是支撑“欢迎光临”这个谐音梗。那么,怎样替代“欢迎光临”呢?顺着剧作者谐音逗趣的思路,笔者想到常与“欢迎”搭配的另一个词:热烈。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14)

电影《男妇女主任》截图

西瓜视频链接:《男妇女主任》中赵本山教村民练习“热烈欢迎”片段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热烈欢迎”为篇名检索条件检索,得到433条结果,最早的文章在上世纪50年代就发表了,比如《新疆热烈欢迎响应祖国号召前来工作的金融干部》(1952)、《热烈欢迎“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54)《热烈欢迎南斯拉夫“科罗”民间歌舞团》(1955)等。

而到了读秀,以“热烈欢迎”为搜索内容进行期刊搜索,得到33353条结果,文章发表时间更早,如《一月来之巴尔干:希腊热烈欢迎土耳其政府要人、保加利亚内阁改组》(1931),《国外消息:欧洲人热烈欢迎东方现代画》(1931)。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15)

读秀:一月来之巴尔干:希腊热烈欢迎土耳其政府要人、保加利亚内阁改组

从调查结果看,“热烈欢迎”在1981年以前已经是比较流行了。因此,改用“热烈欢迎”的包袱可以做到更加与事实相符。但是,如果把“沈光林”改成“沈热烈”又显得太“明目张胆”了。所以,稍做变化,把“沈光林”改成“沈哲烈”,这样用“哲烈”与“焕英”搭配,谐“欢迎光临”,也算说得过去。

当然,在今天看来,“欢迎光临”的使用较“热烈欢迎”更为普遍,使用“欢迎光临”的包袱戏剧效果会更好。但是,艺术也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服从于现实,不是提前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就可以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16)

电影《你好,李焕英》截图

三、对“欢迎光临”包袱否定之否定

对于“欢迎光临”包袱的否定,笔者的依据是“欢迎光临”在当时不大流行,而沈光林那样不学无术的人也不太可能知道。然而,结论不能建立在某些尚未完全确定的基础之上。编辑对问题的判断和修改,要做正、反两方面的思考。支持“欢迎光临”包袱可能出现在沈光林口中的证据,或者说可以反驳上文中对“欢迎光临”包袱可能违背史实的论证的材料和推理有哪些?

首先,从笔者查找到的资料看,在1981年以前“欢迎光临”已经有相当广泛的使用了。比如1925年“欢迎光临”已经出现在《清真寺合坊碑记》上了。又如,1980年出版的《家庭副业与生活顾问》中有一个“开业启事”如是写道:“我们在城关民主路十八号开办玻璃商店,加工各种玻璃制品。质量可靠,价格合理,服务周到,全日营业。欢迎顾客光临。”(《家庭副业与生活顾问》)。笔者不能完全否定,沈光林那样的人物接触不到这些带有“欢迎光临”的事物。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17)

《家庭副业与生活顾问》(修订本)封面

第二,剧中沈光林说自己名字与李焕英名字相合,是“算”来的。也就是说,沈光林可能是从算命先生那里听说自己名字和李焕英的名字组在一起是“欢迎光临”的。纵使沈光林不学无术,但有些算命先生为了“忽悠”人,倒是处在接触新事物的前沿。所以,沈光林从算命先生口中听说“欢迎光临”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综上所述,对于沈光林这样一个人设,他知道“欢迎光临”的概率虽然极小,但是却并不是零。所以,上文对于“欢迎光临”包袱的否定,也只能是一个建议。况且,从今天人们对“欢迎光临”和“热烈欢迎”的接受程度看,将包袱改成“热烈光临”,喜剧效果恐怕远不及“欢迎光临”。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18)

2013年辽宁春晚小品《中奖了》台词拼接

从对“欢饮光临”包袱的否定,到否定之否定,考查似乎又转回了原点,空耗了时间和精力,其实并不是。

第一,对于类似“欢迎光临”问题的发现和查考,可以有效磨炼编辑的工作品质。在论证过程中,需要对一个个问题进行攻坚,对一个个观点进行思索,对一份份资料进行研究,这可以有效地磨砺编辑的意志品质。

第二,对工作中类似“欢迎光临”问题的发现和查考,可以有效地锻炼编辑的思维能力,为以后能够更快更好地发现、解决问题打基础、做准备。

第三,编辑是知识传播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类似“欢迎光临”问题的发现和查考,可以有效增强编辑判断知识正误的能力,将某些错误知识的传播控制在图书出版之前,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

笔者发现,“欢饮光临”包袱一出,立马便有人跟进模仿了。比如2021年3月7日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7》中,王宁主演的小品《寒江孤影》中,男女主人公的名字组合起来作为“男宾一位”的桥段,很可能是对《你好,李焕英》“欢迎光临”包袱的模仿。不过,这段生硬的模仿,远没有“欢迎光临”包袱那样的逗趣效果。因为“男宾一位”这句话太小众了,大部分人平时接触不到。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19)

所以,很多观众听了感觉不知所云。借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评价一下“男宾一位”段子就是:“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但是这也说明“欢迎光临”包袱对某些文艺工作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而编辑在编校作品时遇到“男宾一位”这样的生硬模仿,应该提出否定意见。

如果说模仿,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贾玲《你好,李焕英》与周星驰《情圣》这两个段子。我认为贾玲对周星驰表演的模仿,是模仿的一个标杆。当然,可能有人会认为这个表演最直接的灵感来自沈腾、贾玲等主演的电视剧《你是我的眼》。但笔者认为,贾玲扮盲人买电视这段,与周星驰扮盲人打车在思路上更相似。很多时候,创作就是在别人作品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发挥。

下面是笔者做的《你好李焕英》和《情圣》对比的视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文字链接观看。

西瓜视频链接:《你好,李焕英》贾玲与《情圣》周星驰飙演技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20)

周星驰装盲人打车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21)

《你是我的眼》截图

贾玲你好李焕英秃头片段(谈贾玲你好李焕英中)(22)

贾玲装盲人买电视

小结

编辑工作有助于培养质疑求索的品质。一般对质疑的追究,都会有所收获。编辑在工作中应当发扬不怕苦累的精神,对于所有的质疑都要追根究底。纵使像笔者那样,遇到“欢迎光临”包袱否定之否定的情况,也会在这个探寻的过程中得到提升。也许一两个类似“欢迎光临”包袱否定之否定的情况不能让编辑看到明显的进步,但是日积月累,定会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杨威威

2022年2月2日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江苏 南京 21000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