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过12个月还有效果吗(世界强化免疫日一个孩子平均要打35次疫苗)

当一名新生儿呱呱落地,疫苗就将开始伴随他一生的成长。

在出生24小时内,他们就要接种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针疫苗——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如果只接种国家免费的“一类疫苗”,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的程序,大体上0-6岁的孩子总共需要接种疫苗24剂。

如果家长愿意自费为宝宝接种“二类疫苗”,那么总体算下来的针次大约是48针。

有数据统计,大多数家长会根据孩子自身健康情况和经济情况,选择部分二类疫苗接种。因此,一个孩子平均接种疫苗的次数约为35次左右,总体花费在2000-5000元。

  • 出生时

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乙肝疫苗(第一剂)→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

  • 1月龄

乙肝疫苗(第二剂)→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

  • 2月龄

脊灰灭活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

  • 3月龄

脊灰减毒活疫苗(第一剂)→预防脊髓灰质炎

百白破疫苗(第一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4月龄

脊灰减毒活疫苗(第二剂)→预防脊髓灰质炎

百白破疫苗(第二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5月龄

百白破疫苗(第三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6月龄

乙肝疫苗(第三剂)→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

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一剂)→预防A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8月龄

麻风疫苗→预防麻疹、风疹

乙脑减毒活疫苗(第一剂)→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 9月龄

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二剂)→预防A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18月龄

百白破疫苗(第四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腮风疫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甲肝减毒活疫苗→甲型病毒性肝炎

  • 2岁

乙脑减毒活疫苗(第二剂)→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 3岁

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一剂)→预防A群及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4岁

脊灰减毒活疫苗(第三剂)→预防脊髓灰质炎

  • 6岁

白破疫苗→预防白喉、破伤风

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二剂)→预防A群及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来自: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

强化免疫,从疫苗接种开始

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

强化免疫是对常规免疫的加强,在集中的时间段、对全体人群或特定人群实施疫苗接种,增强人群的免疫力。

对于特定病毒引起的疾病,快速建立免疫屏障的首选就是接种疫苗。

我们知道传染病的控制有三个至关重要的途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而疫苗的研发,就是这三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最便捷的预防和控制甚至最终消灭一种传染病的途径,也是20世纪的最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就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除了安全的饮用水外,再没有其他任何一种方式可以像疫苗一样,在保持人口增长和降低死亡率方面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人类因为疫苗,延长数十年寿命

提到免疫,我们必然绕不过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疫苗——天花疫苗。

20世纪,天花病毒夺走了3亿人的性命,在人类历史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

直到1979年,天花病毒在全球范围内被根除,天花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被人类消灭的传染病,而在和它斗争的过程中,天花疫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种疫苗过12个月还有效果吗(世界强化免疫日一个孩子平均要打35次疫苗)(1)

此后,伴随着免疫学、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疫苗研制理论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天花疫苗发明后的100多年里,针对不同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亚单位疫苗、重组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不断问世,无数人因此免受疾病侵扰,人类平均寿命与19世纪末相比得到数十年的延长。

以肺炎疫苗为例,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研制成功。随后,7价、10价、13价等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都陆续上市。

但由于对肺炎疫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经济发展等原因,全球依然每年有46万婴幼儿死于肺炎球菌感染,我国每年也有3万名左右的儿童因此夭折。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一些免费、常规接种肺炎疫苗的国家或地区,疫苗覆盖的肺炎球菌感染疾病几乎已经消失。

其他有关接种疫苗所取得成功的故事还有很多。脑膜炎曾经发病率很高,在1967年有300多万中国人患病,而现在发病率已降低99%。同样,麻疹在1959年几乎造成近1000万人患病,而在现今中国已鲜有发生。百日咳和腮腺炎的发病率同样大幅下降。

接种疫苗使得中国消除了脊髓灰质炎,也让如今的孩子们几乎免于乙肝困扰,这意味着他们在未来罹患肝硬化和肝癌等重病的风险都大大降低。

在享受疫苗带来健康、安全等福祉的今天,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疫苗的未来会是怎样。我们之所以能生存至今,也要归功于疫苗的保护。

免疫接种不单是一个人的事,它事关一群人,一国人,乃至全球人的生命健康,这也是“群体免疫”的价值所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