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虚加积食内热怎么饮食调理(许教授问诊案例)

今天分享儿科中医许尤佳教授的问诊案例:

许教授,我家女儿1岁10个月,体型偏瘦,身长曲线在85th,体重曲线在50th。

1、脸色偏黄、肌肉不结实、精神兴奋易累,怕热、容易盗汗、白天多汗,手心足心烫表体烫,容易发脾气。

2、1岁以后反复感冒,平均1个半月一次,几乎都是轻微流清涕,3天左右排便1次,今年春节开始增加食量后1天1次或者2天1次,有便秘经常羊便便,颜色偏深偶尔前干后软,偶尔会有酸臭味重有食物残渣的便。

3、孩子胃口还可以,有点偏食、挑食,不喜欢吃素食,喜欢吃肉,晚上睡觉易说梦话,经常翻滚,睡眠时间都比较规律。

这位家长的问题是:

1、孩子属于什么体质,日常饮食要注意什么?

2、羊便便应该如何调理?

3、孩子反复感冒,如何增强抵抗力?

小儿脾虚加积食内热怎么饮食调理(许教授问诊案例)(1)

孩子羊便便,抵抗力弱怎么办?

许尤佳教授的回复建议:

孩子的主要症状:汗多、手足心热,易发脾气,羊屎便。

小儿脾虚加积食内热怎么饮食调理(许教授问诊案例)(2)

宝宝舌象

大便:便秘、经常羊屎便、偶尔前干后软,偶有酸臭味,有食物残渣。

睡眠:睡眠不安稳,说梦话,盗汗。

舌象:舌红,舌前部及两边少苔,发红,有芒刺,舌中间凹陷。舌苔微腻。

其他症状:反复感冒、挑食、面色偏黄,精神兴奋易累,怕热。

体格发育:按照上述描点图,目前体格发育合格,但如果阴虚体质没有得到很好地调理,下一步就会影响生长发育。

总的来说,孩子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脾虚,二是虚火,只要从这两大问题入手调理,体质就能慢慢变好,上面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一、孩子症状表现是阴虚体质特征

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睡不安稳、情绪急躁等是阴虚体质的特征

1、手足心热:是虚火的一种表现。小儿形体娇嫩,脏腑之气未充,脾胃本来脆弱,如果饮食不节制,食之过多,脾胃运化不及而积滞,日久化热伤阴,导致手足心热。

2、舌红,舌前部及两边少苔,发红,有芒刺:舌前部代表的是心肺,上焦,舌体两边代表的是肝胆,火曰炎上,火热是往上走的,所以在舌的体现就是舌前部及两边少苔,发红。如果不及时消食导滞,不及时滋阴养阴会让积热进一步加重,则会形成草莓舌。

3、盗汗、睡觉不安稳:睡眠是阴阳交汇的过程,阴津不足,虚火内扰,阳不入阴,故睡觉不安稳。另外一方面,积食郁久生内热,阳加于阴谓之汗,故为盗汗。睡眠是最好的养阴方法,孩子一直睡眠不好,又会反过来伤阴液,形成恶性循环,阴虚体质就慢慢形成了。

4、情绪亢奋、易发脾气:是肝火旺的表现。孩子肝常有余,肝气郁结或者气机被阻,上焦的心火不能很好地下行温煦肾水,火气憋在上面,孩子就会老上火,老发脾气。结合这个案例,这个孩子有明显的阴虚特点,阴虚的孩子往往是很好动的,所以家长会觉得孩子情绪很亢奋。因为他们体内的热太多了,控制不住自己,脾气也会暴躁。

小儿脾虚加积食内热怎么饮食调理(许教授问诊案例)(3)

阴虚体质表现特征

二、为什么会形成羊便便

案例中的这个孩子本来就是阴虚火旺,体内津液不足,这种情况会更明显。而大便酸臭、有残渣,这是明显的消化不良、积食的表现,都是由于脾虚功能疲弱,无法吸收运化水谷精微所致。

脾胃虚寒的孩子肠道蠕动能力减弱,没有力气推动,大便经常不易排出,大便在肠道里水分就会被吸收,大便糟粕在肠道的时间越长,就越干,所以前干后软,羊屎便,甚至会便秘。

案例中的孩子喜欢吃肉,不爱吃水果青菜,缺少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本身不被吸收,能使粪便膨胀,刺激胃肠运动,如果饮食中经常缺少这类食物,会造成大便干燥,拉羊屎便。

三、阴虚孩子调体质的方法

从案例中孩子的症状来看,是脾虚积食,兼有阴虚内热,调理方向主要是消积、健脾、滋阴。

1、消积

小儿百病,食积为先。脾胃有积滞,时间久了就会化热伤阴。所以阴虚体质的孩子首先要控制消化,减少胃肠道的负担。每天坚持“10秒判消化”,早餐后观察孩子的舌苔、睡眠、口气、大便,积食时要用“4招助消化”,吃少、吃软、吃素、配合三星汤,坚持2~3天,即可消食导滞。

久积化热的孩子,通常也容易湿气重,三星汤的力度小,可以用四星汤或保济口服液,除了消导还可化湿、健脾和理气。食疗方可以选桃苓汤,积滞消除后虚火也会慢慢跟着下去。

目前案例中的这个孩子偏食、挑食,饮食结构是不健康的,只吃肉不吃菜,除了会加重便秘的症状,还会增加积食的机会。家长可以在肉中加入青菜,或者肉之中加点蔬菜,做成肉饼之类的方法,来慢慢引导孩子。吃水果也可补充膳食纤维,但是要注意量的控制,也要少吃寒凉的水果。

小儿脾虚加积食内热怎么饮食调理(许教授问诊案例)(4)

宝宝积食,容易形成便秘

2、健脾

孩子的虚火,积食只是标,本质上是脾虚。家长在孩子消化好时,及时健脾补虚,可以给孩子用食疗方如七味白术散、白术佛手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日常饮食上,可以添加健脾益气的食药材,如五指毛桃、党参、太子参、白术、莲子、莲藕、南瓜、板栗等。

3、养阴

长期的内热容易导致孩子的阴虚,阴虚也会反过来导致体内的燥热,要祛除体内的虚火,要重视补充津液。在脾胃积滞、消化情况改善后,可以健脾 滋阴同时进行,可以用百合冬瓜汤、冰糖乌梅饮、石斛饮等。

脾胃不足,经常积食,食滞困在脾胃,结合案例中的这个孩子又是阴虚体质,所以很容易就化生出热,抵抗力变弱,此时很容易感受外邪。

特别是到夏天了,天气炎热,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在户外玩太长时间,避免过汗伤津,还要重视津液的补充。夏季补充津液的的最好方法就是喝粥,粥水中液体的比例非常高,充分地补充了水分。另外,米汤本身就是一味很好的食疗方,米汤是大米的精华,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调和五脏的功效。而且粥容易消化,不会增加胃肠的负担,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吃紫薯粥,补津液、易消化,还有助于排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