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忠侍郎 悬壶济世杨思忠

文 | 何志荣

杨思忠(1826—1898),字笑山,号卧龙钓客,嘉兴新丰镇杨家埭人。

思忠祖居在新丰镇上,是商家大户,曾号称“金半镇”。其父因一场官司,家资散尽,最终仍屈死狱中,母亲杨氏分娩后也郁结而逝。遭此大难,襁褓中的思忠靠舅母当奶娘,接他到母亲杨氏家中杨家埭喂养,长袭母姓。

对思忠的身世,前人也有诗为证:“花园旧址遍耕桑,楼阁亭台尽已荒。可叹当年金半镇,子孙改姓母家杨。”

杨思忠侍郎 悬壶济世杨思忠(1)

舅父家是医术世家,开有私塾,思忠便在家塾念书,除了学习课程之外,他喜欢学医。史载他“通岐黄之术,凡《伤寒》、《金匮》、《素问》,皆能背诵无遗”。

由于身世艰难,故从小养成“布衣蔬食、和惠勤俭”的美德和“孝友亲善”的秉性,对在新丰镇上的先世墓穴及未葬者,悉数修治掩埋,并立石表记。他医术早成,经济上很快便能自立,他对村中桥梁祠宇,凡有破损者,带头募捐重修。

在杨家埭西侧,有座很长的大木桥十分破旧,不敢行人。相传旧有孝子扶其母而过者,闻之不忍,他便慷慨解囊,将其改建成石桥,题名为“扶娘桥”,希望过往者皆能萌生孝亲之心。

并请钦加为三品衔的同乡退职官员唐翰题题写桥联:“古事记扶娘锡名旌孝,灵源通聚庆积善降祥”,倡导儒家孝善之风。平日思忠对乡民邻里间纠纷,终是苦心劝诫,暖语相慰,做了好事,“峻拒其酬,虽酒肉土菜之微,亦摒而勿纳”。

他的住处,名“敦本堂”,以和睦为本。

堂前有小院,“莳花木于隙地,四时咸具,凡卉野树,一经剪裁,都成雅趋。尤喜艺菊,花时,金碧盈座,觞文士于其间以为乐”。堂西筑有药圃,自题“双桂草庐”,除了两株金桂外,遍植各类药草。对此晚清秀才徐赋枚有诗曰:“草庐双桂欲争开,花竹深深绝俗埃。谁似卧龙垂钓客,仙兰神草满园栽。”

思忠行医,除门诊外,常出门悬壶济世。他还自立了一个规矩,“先贫户而后富室”。他解释道:“富户者有钱,可以另请医生。”对贫病者,他常亲往免费医治。

《竹林八圩志》载:“遇窭者,不受酬,或更署名方纸,令药肆勿收其值,而自往之。”有一穷困病人,身患痼疾,思忠“不待其再召,间日辄走治之,先后竟达两年之久,终于治愈,分文不取,众邻称善”。他出门巡诊,“舟中常携棉衣苇荐,见病人之寒无衣褥者与之。”

他有句口头禅:“财须善用,与其奢侈败德,何如博施济众。”唐翰题称其“盖志在利物乐善,不倦者也。”翰题子嘉兴辛亥革命七烈士之一唐继勋题《卧龙钓客小影》曰:“唯君活人术,名利两相忘。移此医天下,民胥获乂康”。唐氏父子对杨思忠的所作所为许之弥深。

【来自虎斋】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