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

在我国古代,涌现出一批教书育人的高等学府,其中以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这“四大书院”尤为著名,它们几乎都在黄河以南地区,而在黄河以北也有一个书院可以和这几大书院齐名,它就是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的封龙书院。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1)

封龙书院位于封龙山之阳的龙首峰下,它最早建于汉朝,宋元时期兴盛,不同于其它几大书院的是,封龙书院是以研究自然科学为主的书院,是我国古代唯一以数学成就赢得世人关注的书院,被誉为古代的“清华大学”。至今这里仍保留着古代学子们学习的读书洞,而我们所熟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最初的原型也发生在这里。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2)

封龙书院历经岁月千年洗礼,除了几处历史遗迹外,大部分建筑已毁,为了弘扬中华历史文化,填补国内理科书院的空白,元氏县政府于2010年9月对封龙书院进行了复建,本着遵照历史原貌的建筑原则,复建选在历史原址上进行,建筑风格以宋元时期为主。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3)

复建后的封龙书院,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是一片三门四合院式建筑群,它隐映在苍翠的封龙山脚下,层台累榭,气势恢宏,2013年4月,封龙书院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4)

01 走进封龙书院

穿过山门,走入封龙书院,山门院内门联为:李躬灯火烛照陶唐文化,郭振剑光气昂燕赵悲歌。这两句写出了封龙书院的悠久历史。

联中李躬为东汉初年人,在封龙山下结庐数间,教徒授课,这便是封龙书院的前身。光武帝刘秀第四子刘庄,出生于元氏县万年村,幼时曾拜李躬为师,聪慧好学,十岁就能熟读《春秋》,长大后成一代明君汉明帝,汉明帝任命李躬为三老,为之行叩拜大礼。

联中郭震为唐初人,曾游学封龙书院,在山中得一宝剑,能将巨石劈开,至今这块“试剑石”仍保存在书院东边的修真观中。郭震得武则天赏识,在唐睿宗时曾两度升任宰相。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5)

进入院中,三尊汉白玉石雕分外显眼,这三尊石雕分别是元代封龙书院山长、数学家李冶,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和正定路督学张德辉,三人皆为元初名士,常一起游封龙谈古今,为学子们传道授业,被尊称为“龙山三老”。

李冶原名李治,真定栾城人,与杨辉、秦九韶、朱世杰并称为“宋元数学四大家”。李冶晚年隐居封龙书院讲学授课、著书立说,著有《敬斋集》、《泛说》和《壁书丛削》。

李冶最突出的成就是他在数学上的贡献,他所创立的天元术(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方法),是中国古代独创的半符号代数,比欧洲代数的产生至少早300年。他的两部天元术著作《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奠定了他在十三世纪世界数学史和中国自然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6)

三尊石雕旁边树立着四通汉碑:《三公山碑》《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封龙山之颂碑》,这四通汉碑属于复制品,真正的《祀三公山碑》和《白石神君碑》实物保存在“汉碑堂”内,是河北境内仅存的汉代碑刻,被誉为“国之瑰宝”,它们不仅记载了当年的历史事件,还成为后世研究汉代书法的真实资料,具有极高的书法和历史文化价值。

其中《祀三公山碑》字体非篆非隶,在篆隶之间,以隶势作篆,以方笔写篆书,方圆兼备,开篆法用笔先河,在整个汉代碑刻中别具一格。据传,当年齐白石得《祀三公山碑》拓片,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曾有人问齐白石:“你最喜欢的是什么碑帖?”齐白石回答的正是此帖。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7)

02 讲堂

走过汉碑,来到封龙书院第二道山门——国学正脉殿,殿门旁边有一口状元井。儒学在西汉被树立为国学的正统思想,奉为华夏民族的国学正脉。学子们上课前,需用状元井的水洗净手脸,弹冠振衣,静心凝神之后,方能通过国学正脉殿,进入上面的讲堂。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8)

从国学正脉殿走上一段阶梯,来到上面的讲堂,讲堂是书院山长开坛讲课的地方,封龙书院历代山长李昉、张著、李冶,安熙等都曾在这里循循善诱地给学生们传道受业解惑,讲授那些关于儒家学说,关于数学,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9)

讲堂坐北朝南,沐浴着圣洁的阳光,就像莘莘学子们进入忘我的状态,聚精会神地仰慕着山长博古通今的风采。封龙书院学子在讲堂聆听讲学,如沐春风,因此在明代,“书院春风”被列入元氏八大景之一。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10)

03 书院中心

继续向上,来到书院中心地带,东墙上展示了数学家李冶生前为元氏庙学重修撰写的碑文,南墙上展示了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与元曲《祝英台死嫁梁山伯》的连环画脚本。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11)

此处还有“敬斋堂”、“张著阁”、“明伦堂”、“名贤祠”。敬斋堂展示了李冶生平和他的数学成就;张著阁展示了元氏灿烂的历史变化;明伦堂展示了儒家学论和古代科举制度;名贤祠展示了封龙书院历代山长、历代名师以及和封龙书院紧密相关的历代著名学者的生平及他们的相关著作。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12)

矩形浮雕“鲤鱼跳龙门”的上面是飞檐翘角、庄严肃穆的“崇圣殿”,崇圣殿是师生们祭祀孔子及历代儒家先贤的场所。历史上的封龙书院每年春秋两季举行祭孔大典仪式。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13)

殿内供奉孔子、颜子、曾子三圣线刻碑。孔子,儒学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至圣”。颜子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被尊称为“复圣”。曾子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被尊称为“宗圣”。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14)

04 读书洞、藏书阁、蒙泉、墨池

从崇圣殿继续拾阶而上,就来到了古代学子读书的地方——读书洞,读书洞是书院最早的一处历史遗迹,开凿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最初是佛窟,后废弃,唐初这里建成书院后,被学子们用来读书学习。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15)

读书洞坐西朝东,依山崖开凿,分内外两洞,南北并列,中部相通,洞内冬暖夏凉,洞顶及四壁有凿痕,四壁间有小龛,为放置油灯、书籍及杂物之处。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16)

洞内还刻画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同窗们共读的场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者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是元好问的义子,早年随元好问到封龙书院拜李冶为师,整个青年时代就读于封龙书院。他在封龙书院求学时,根据书院发生的故事创作了《祝英台死嫁梁山伯》。中年后,白朴将剧本带到了江南,在江南巡演时期,将剧名改为《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

关于梁祝的故事在明代崇祯《元氏县志》中也有记载:“在南佐村西北隅,书院路所经由也,桥西南塔有古冢,山水涨溢,冲击略不赛移,若有阴为封护者,相传为梁山伯祝英氏之墓。”这无疑是元氏产生“梁祝传说”最有利的史料证明。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17)

读书洞东侧是藏书阁,藏书阁是历代山长居住的地方,也是收藏、阅读各类经典书籍的场所,北宋末年,封龙书院山长张著曾将画师张择端的巨作《清明上河图》秘藏于此,并为此画做题跋。张著是首个在《清明上河图》上题跋者,他对张择端生平进行了介绍,这是有关张择端生平资料较为可靠,也是唯一的文字资料,使得后世的我们对《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才能有所了解。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18)

藏书阁东面是蒙泉,相传学子初来封龙书院,都要饮此甘泉,喻启蒙之意。元代著名教育家安熙曾题咏蒙泉诗:“作圣有奇功,谁知在蒙养”。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19)

蒙泉下面是墨池。墨池亦称洗笔池,相传是古人洗笔之处。池水呈墨色,换上新水之后,池满依旧是墨色。清代元氏贡生杜籍题诗:“墨花喷薄起烟云,水底全将牛斗失”。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20)

05 戴月亭

从蒙泉沿着林荫小路一直东行,就看到了这巨型石书,石书为李冶所著的《测圆海镜》的扉页,《测圆海镜》是我国流传至今的最早的天元术著作。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21)

沿着石径小路到达书院制高点---戴月亭,戴月亭取自学子苦读,披星戴月之意。站在戴月亭处,整个书院风光尽收眼底,近看封龙山,远眺蟠龙湖。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22)

离开戴月亭,沿着石径下行,来到书院的又一处历史古迹----智公石塔。此塔建于明代正德八年,距今已有500多年。当年封龙书院没落后,此处便成为寺庙,主持智公和尚就圆寂于此。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23)

06 结语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如此,旅行亦如此,我们不能被它表面的繁华与盛大所裹挟,而丢掉了抽丝剥茧深入探寻的能力,好看的皮囊只是一时,有趣的灵魂才可一世。

揭开历史尘封的面纱,一段段被岁月搁浅的往事,一个个鲜活剔透的生命,你被震撼的热血沸腾,被感动的热泪盈眶,内心对过往对前行更增加了一份淡定与从容,这才是我们来封龙书院以及去旅行的收获和意义。

四大书院位于江苏的是什么书院(河北这座古老书院)(24)

非常感谢河北省散文协会、石家庄作家协会的朋友“常山散人”的一路陪同,愿以后仍有机会一起畅游元氏大地风貌,感谢那些一路同行的朋友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