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各大小王国(华夏首都考略)

白振国 袁祖雨

“南阳有个王府山,巴巴差差挨着天”这句话,在宛城大街小巷,可谓妇孺皆知。但是从王府山走出来的南明隆武皇帝,也就是生在南阳、长在南阳的号太虚山人的唐王朱聿键,却鲜为人知。熟读南阳历史文化的朱聿键为其外公撰写的《明故兵马张公汝山墓志铭》更是知者寥寥。铭文中有一段文字记述了黄山地望:“白河三里有吉地,龙伏凤起,玉带娥眉……法当绕其前,出王妃……其说验……夫古之贤妃如姙姒之盛,尚矣。”姙姒是炎帝的母亲,史书多有记载。如唐代张守节著《史记正义》引述《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姙姒,有娇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而从小酷嗜读书、学富五车且英才大略的隆武皇帝“其说验”,把他母亲封为太妃之事与姙姒老奶奶与黄山联系在一块儿,真真个让人心驰神往。碑文中另有一段文字这样写:“宛水自淯而注白河……病涉,公首倡购木为桥 ,亘一里 ,虽功不侔于黄炎……诚感波神……”这一段话,作者将其外公张汝山在白河建桥与炎黄建桥的故事传说联系在一起,真真个让人浮想联翩。碑文中更有一段文字这样写:“……峚山,产乎玉荣,丹水生乎, 雉遂有……”请大家查查《山海经》,观照观照现实,真真个让人猛回首、再思量。

华夏各大小王国(华夏首都考略)(1)

黄山遗址房址(资料图片)

2019年的4月4日,我们在《南阳晚报》发表了署名文章《华夏“首”都考略》。作为华夏“首”都在南阳的立论者,作为地方文化的爱好者,作为致力于华夏文明探源的研究者,作为为中国文化自信寻找答案的发掘者,我们急着发表拙见,急着抛砖引玉,急着引发百家争鸣……果然,两年多来,伴随着黄山考古的层层剥笋,累累硕果,各方见仁见智的文章、论述、猜想“你方唱罢我登场”,专家也好,转家也好,“砖”家也好,纷纷掷出“炎帝说”“黄帝说”“蚩尤说”“大禹说”等大珠小珠,叮咚作响,落盘有声。一曲文化大合唱,唱出了12345……实事求是讲,我们从灵魂深处里高兴,这才是文旅融合,这才是公共考古,这才是文化自觉,这才是文化自信。

我们想,比起三星堆的大发掘、大保护、大营销、大讨论、大研究、大利用,我们需要的是大思考、大自省、大努力,认知我们的大距离,拿出我们的大气派。

我们想,继续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姿态和担当,写一些很可能贻笑大方的文章博取老百姓回望历史热情的做法,也是践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思想的尝试。

我们想,十几年来我们南阳的草根学者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各方专家的支持帮助下,在各级政府的鼎力推动下,研究认证了“西峡是中国重阳文化之乡”(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协发〔2010〕24号决定:《关于命名西峡为“南阳重阳文化之乡”并建立“中国重阳文化研究中心的决定”》);研究论证了“楚长城是天下第一古长城”(见中国长城研究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2011年5月13日《楚长城专家研讨会纪要》及罗哲文先生题写的“天下第一古长城”);研究认证了“方城是中华曾姓祖根地”(见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2010年4月16日豫姓认定字001号《关于“中华曾姓祖根地在方城”的研究认定结论》);研究认证了南阳是古丝绸之路源头(见2018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对全国13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研究认证了鸭河工区及其周边地区是“王子朝奔楚地”和“中华晁姓发祥地”(见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先秦发〔2018〕3号、4号、5号文件及学部委员、先秦学会会长宋镇豪题写的“王子朝奔楚地”“中华晁姓发祥地”);研究认证了“南阳圆盘状岩画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天文台”(见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2021年1月24日《关于加强对南阳谢庄等地天文岩书岩画等重要天文遗迹现场保护及开发研究的函》);研究认证了“南阳是中华文明探源核心区”(见2019年5月22日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先秦〔2019〕6号文件)。现在,这些被高端认证的文化品牌已经或正在或即将变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得到、持得久、“软”变“硬”的百姓福祉。有人问其成功之道,我们靠的是文化自信,我们靠的是文化担当,我们靠的是文化坚守,我们靠的是“神话故事、民间传说、风土民情、方言俚语、文字解读、地名地望、文献记载、考古发掘、认定认证”的文化发现和研究的九重研判法。

现在,我们手头拥有郭沫若编著的《中国史稿》。史稿中,郭沫若对黄山考古有如临其境般的叙述和高度感知。这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不再赘述。

我们手头拥有2019年4月29日至30日的《南阳黄山遗址发掘与保护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纪要》对黄山考古用了“对研究我国南北文化交流和文明起源等意义重大”“填补了中原和汉水地区玉石制作的空白”“具备极高的向公众展示宣传价值”等定性评价。正因如此,闻讯而至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为黄山题写了“中华瑰宝,千年一遇”。学部委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王巍先生为南阳题写了“文明在宛”“独山古玉,黄山天琢”。这是两年多前的事情,勿需多表。

我们手头拥有2021年10月11日,由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的《南阳黄山遗址考古发掘专家现场咨询会会议纪要》。

要知道,上述纪要等材料,都是全国新石器考古大伽级专家云集于黄山,现场考证查验,反复讨论推敲后谨慎、审慎且小心翼翼给出的结论。即使如此,《纪要》里仍使用了“是中华文明研究的关键遗址,为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等令人鼓舞的结论。虽然黄山考古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我们发现,“早有蜻蜓立上头”,那么,请允许我们用文化发现和研究的“九重研判法”,撰写一篇《华夏“首”都考略(二)》吧。煽动一下蝴蝶翅膀,何如?

为了方便我们写作,也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更为了方便大家讨论,我们权作打开一块“独山美玉”,让它放射出独玉独有的“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的多彩光芒。黄山遗址就是这块有着七十七种色彩的“美玉”,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叙述其美,才能美其美,达其美。为更好地让读者了解本文“初心”,紧紧围绕文章标题,我们不妨先做一些文化共享。

我们为什么说黄山是华夏“首”都?从三个方面予以论述——

定位黄山为华夏“首”都,要了解相关概念

首,象形字,本义即头,表示群体中最重要的人物,抑或是最重要位置的物或事。说白了,就是第一,就是老大,就是最高。都,形声字。邑表意,古文字形体像人和居住区,表示城邑;说白了,就是某要素或诸要素最集中的地方。

首都:首都,又称国都、都城,是对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和中央政府所在地的称呼。说白了,就是能够统领四面八方的“中心”。

华,古字形像花朵,本义指草木的花。引申为光彩、华丽。精华,文采。夏,象形字。本义是雄武的中国人或中国,《说文》:“夏,中国之人也”。华夏,西周时期称王天下,自称华夏。唐朝经学家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文,象形字。像一个站立着的人形。引申为花纹、纹理,后又引申为文字、文饰、文武、天文等。化:会意字,表示变化,引申为教化、造化。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文化是语言和文字的总和。

明,会意字。其本义是日月交辉而大放光明。文明:文明是在国家管理下创造出的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方面的发明创造的总和。

华夏各大小王国(华夏首都考略)(2)

黄山遗址最大的墓葬及出土文物

华夏“首”都与黄山遗址炎黄文化遗存

炎帝和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始祖,“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炎帝是“三皇”代表,黄帝是“五帝”之首。中华儿女皆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至今仍崇尚着红色传统,赓续着黄色基因。炎黄只是个美丽的传说吗?连司马迁写《史记》时都一头雾水,但随着今天考古的大发现,我们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布,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6000年、7000年乃至更早的文明,炎黄文化是客观的存在。

无数文献记载,无数故事传说,无数考古成果都证明,我们的人文始祖炎黄,他们是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农学家,伟大的医学家,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商学家,伟大的建筑家,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大”家。

在文献里寻找炎黄的丰功伟绩之前,我们还需要科普科普。考古上常用语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等。非专业、少探究。请读者记住,黄山考古,文化层叠加,至目前,“考”出来的文绉绉的表述是“黄山遗址为仰韶文化和屈家岭文化时期,具有中心聚落性质的大型遗址”。也就是4500到7000年前时期,也就是炎黄时期。

一、他们是伟大的政治家。据有关古代文献记载,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大地的炎帝氏族部落、黄帝氏族部落和蚩尤氏族部落是诸多氏族部落中实力最强、人口最多、占地最广的三大部落。他们经历了长期的征战和融合,逐渐发展为以炎黄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民族,形成了影响到永远的炎黄文化。阪泉之战——逐鹿大战——合符釜山——丰山之盟……一路走来,中华民族南北交融,东西和合,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最终形成大一统的伟大中国。

历史记载不会讲他们是“政治家”,但他们民族融合,建造“首”都,成立国家,则必然是政治家。在华夏民族形成过程中,阪泉之战、逐鹿大战、合符釜山、丰山之盟这几个大事件,贯彻于炎帝、黄帝、蚩尤的战争和会盟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从时空上讲可能跨越两三千年,从地理上讲,以中原为核心,纵横东西南北。这里选取两个大事进行介绍,即合符釜山和丰山之盟。据张建国、蓝成云、张长运几位先生长期考证、论证,他们找到了炎帝和黄帝“合符”的“会盟碑”和“盟誓台”。因篇幅所限,这里不加引用。《河南日报》2021年1月26日第11版、12版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发表了他们的署名文章,强烈建议读者打开阅读。而这个“合符”处与黄山遗址的直线距离仅仅十多公里,强烈推荐读者前往一探究竟。黄山北侧三公里处的丰山,是《山海经》中的五大神山之一。丰山有耕父神、雍和神之外,还有许多关于帝喾论“宛”、舜禅让北人无择等等传说。尤其是丰山霜钟、白龙鱼服、丰山之盟几个成语皆出于此。建议大家对其传说故事、成语解释找找“度娘”。

二、他们是伟大的农学家。《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文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白虎通义·号》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周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古史考》载:“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通鉴外论》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炎黄之伟大,主要成就是让他们的臣民有吃有喝有穿,走出了“茹毛饮血”的低级。黄山出土了大量的“耒耜”,实证了炎帝真正是“神农”,此其时,南阳进入了农耕文明。黄山出土的“玉蚕”,与南阳盆地浅山丘陵处发现的大量蚕图腾交相辉映。

三、他们是伟大的医学家。《世本·作篇》载:“神农和药济人”。《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全民知所避就”。《史记·补三皇本纪》载:“神农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广博物志》载:“神农始究息脉,辨药味,制针灸,作巫方”。《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黄帝内经》更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尝百草应该是一个极其夸张的传说,果如是,一百个“神农”都可能被撂倒。倒是南阳的另外一个故事更靠谱。许多南阳的老中医在他们望闻问切的书桌上喜欢敬奉一尊小狮子般的神兽,叫华瑞,又叫獐狮。传说中,神农氏为天下苍生,立志尝百草辨药性。他在山里得此奇兽,周身像水晶般透明,能吃百草百虫,多种药性均可通过观察它的肺腑、经络而一目了然。这个华瑞不就是今天试验用的小白鼠吗?不就是今天的体检仪吗?南召县石门乡有个石庙古迹,村民称之为“药王庙”,该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庙里面可坐人的石阶上刻有六联穴爻窝儿,与黄山遗址出土的六联穴陶制爻窝儿如同孪生兄弟!南阳,四季分明,百草丛生,天然中药材宝库。试想,神农能到哪里去尝“百”草呢?

四、他们是伟大的科学家。《古今事物考》载:“神农作陶”。《逸书》载:“神农作瓦器”“作陶冶斤斧”。《周易·系辞下》载:“黄帝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史记》载:“黄帝作宝鼎三”“见百物,始穿井”。《拾遗记·卷一》载:“黄帝始造书契”。黄帝又曰轩辕,其名本身证明黄帝发明了车船。神农作陶斤斧,黄帝刳木剡木。黄山出土了数百件精美的陶器、斤斧,那精湛技术反映出的工匠精神,让今人汗颜。M77墓室里,那“大王”豪华到使用长4米、直径1.6米的整个圆木做棺材,其刳木、剡木技术令人惊叹。

五、他们是伟大的商学家。《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史记·补三皇本纪》载:神农氏“教人日中为市,各得其所”。《古今事物考》载:“神农为市,交易而退。则商贾自炎帝始也”。《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

司马迁在《史记》里对南阳有一个精准的七字评“俗杂、好事、业多贾”。如果当时有人质问司马迁这“为什么?”司马迁答:“南阳出了商圣啊”,如果这人是个杠精,还不服气,司马迁会告诉他,炎帝在南阳建“首”都时就建设了分封中心、商贸中心、交易市场,独山的玉、黄山的钺、蒲山的斧走向全国。当时的他们,就能让人民“多得其所”,建立了黄山特色的市场经济体系。

六、他们是伟大的建筑家。《事物纪原》载:“神农之教,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又城池之设,由炎帝始矣”。《玉函山房辑佚书》载:神农“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者,不能守也”。《周易·系辞下》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主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白虎通义》载:“黄帝作宫室,以避寒暑”。黄山遗址发掘了一栋栋屈家岭文化房址。那房屋就是现在的联排式别墅,前坊后居还有前后推拉门。专家们说这些建筑“规划整齐、体量宏大、结构复杂、保存之好国内罕见”。让无数专家啧啧称奇的这批建筑,完全可以推断,它们是“首”都里的宫殿!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在黄山西侧,考古专家们试掘并确定了宽27米、深7米、长500米的仰韶文化大型人工壕,其内侧发现了密集的新石器时代房址和水运码头。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大运河,它沟通了蒲山、丰山、独山、白河,让黄山遗址面积扩大到150万平方米以上,让华夏“首”都变成了华夏首都。

七、他们是伟大的艺术家。《说文解字》载:“琴,禁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资治通鉴·外纪》载:“削桐为琴,绳丝为弦”。《新论》载:“昔者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亦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路史》载:神农“乐以政为政,乐与治为治,是故威厉而不试”。《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艺五种”,讲的就是黄帝作历法、推算术、创音律、定嫁娶、制衣裳的卓越功勋。行政区域上原来曾隶属过南阳的贾湖遗址出土了8500年前的骨笛,音乐家至今还能用它吹奏出优美的曲子。炎帝观法于天,取法于地,黄帝作历法、推算术。黄山遗址出土了四块完整的陶制品,上面排列有序地布满了“爻窝儿”,它们与周原甲骨文上骨刻“爻窝儿”和南阳大地广为分布的石刻“爻窝儿”如出一辙。说明什么?请读者在河南日报2020年4月15日13版寻找答案。

八、他们是伟大的思想家。《帝王本纪》载:神农“重八卦之数,究八八之体,为六十四卦”。《路史·后记》载:神农“乃命司徒主卜,巫咸、巫阳之筮。于是通其变以成天地之文,极其数定天下之象。八八成卦,以酬酢而祐神,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史记·补三皇本纪》载:神农“遂重八卦为六十四卦”。《黄帝内经·经法》载,黄帝认为“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理也”“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之绳,而明曲直者也”。《黄帝内经·十六经》载:黄帝“吾受命于天,定位于地,成名于人”“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毋逆天道,则不失所守”。炎黄应该是最早的太极思想家。把老子视为道家鼻祖是有失偏颇的。2020年5月6日,河南日报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发表了张建国、蓝成云两位先生的署名文章,文章名称为《南阳“岩石文”(岩画)试读(三)——南阳石刻的远古太极图》。炎黄时期的炎黄思想都实实在在地铭刻在南阳的大地上,建议读者上网搜读“南阳岩石文(岩画)试读”系列文章即可。

今天,我们耕耘在黄土地上,歌唱着伟大的母亲河——黄河,在黄山探源着华夏文明,自豪着黄皮肤黑眼睛的龙的传人的无限荣光……这,这些,就是炎黄文化。

华夏各大小王国(华夏首都考略)(3)

黄山遗址泥板爻

华夏“首”都周边的地名地望及文化体现

论证黄山遗址是华夏“首”都,我们还要了解其周边的丰山、蒲山、独山、白河的地名地望、文献记载、神话故事、民间传说……

南阳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中国版图上只算一个“点”,但这个“点”是“奇点”“汇点”“焦点”“拐点”“极点”。她是秦岭到淮河(阳—阴)转换的奇点,她是黄河文明到长江文明的汇点,她是《山海经》记录山川河流、动植物和矿产资源分布位置的极点,她是秦岭淮河一带与古之夏路的交点,同时,从人文历史上讲,这里往往是重大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的焦点。炎帝、黄帝、蚩尤们在这里融合;申侯辅佐其外甥消灭了周幽王和褒姒,开创了东周;王子朝奉周典奔楚,助推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文化复兴;秦始皇“迁六国不轨之民”带来了南阳的“俗杂,好事,业多贾”的大好局面;刘秀“白水飞龙”消灭了王莽政权,建立了东汉盛世。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南阳自古“神人”多,且不说盘古、孙悟空、姜子牙、哪吒等,单黄山一带有文献记载的“神人”就很多。南阳黄山,古曰“蘘山”。《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载:“蘘山,在县北二十五里。昔有居民被蛊毒。神女教食蘘荷,毒愈,因名”。《荆楚岁时记》载:“仲冬盐藏蘘荷,用备冬储,又以防蛊”。蘘、荷、蒲都是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排毒功能。黄山考古发掘的M26墓葬,有一具生活在5000年前的女性遗骸,至今骨骼完整。她身边除陪有陶器、纺轮外,脚下竟然陪了50头猪。而M18墓葬中同时期的左手执弓箭、右手擎玉铖的“大王”,脚下只有18头猪。何也?她是不是“教食蘘荷”的5000年前就会医治冠状病毒的“神女”?因此,“神女”应是医药之神。医圣张仲景师承了神农,师承了“神女”!不是吗?南阳独山,古曰谢山、序山、预山、豫山。清康熙《南阳县志》载:豫山又曰独山。文曰:豫山出碧玉。王士祯《驿程记》“一山突起,单椒杰立。曰‘独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淯水》载:“淯水又南迳预山东,山上有神庙,俗名之为独山也”。独山上神庙供奉的,应是碧玉之神。《山海经》载:“峚山出玉膏,其原沸沸扬扬,黄帝是食是飨。五色发作以和柔刚”。这个记载与独玉是黄帝将峚山玉膏带到独山而化成的传说一致。有意思吧!南阳丰山,《山海经·中山十一经》:“又东南三百里,曰丰山。有兽焉,名曰雍和,神耕父处之,常游清泠之渊,有九钟焉,是知霜鸣。其上多金,其下多榖柞杻橿”。从本义来讲,雍和、耕父应是和平之神、丰收之神,他们是丰山上神圣的神。丰山和蒲山是南阳盆地九架孤山中的两座山,两山相连如同一头牛,因此老百姓称为牛山。农耕时代,牛是人类崇拜的图腾。黄牛之乡的南阳,自然对牛感情深厚。2019年8月6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代神话(二)》特种邮票1套6枚,其中“神农尝百草”就是牛头人身,可见其影响之大。张衡《南阳赋》载:“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渊,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游女,是汉水的女神。汉皋:汉水岸边。曲:河曲,即河之曲折隐秘的地方。李善注引《韩诗外传》:“郑交甫将南适楚,进彼汉台下,乃通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因此,张衡两句话中既写了农业之神,又写了水利之神,还写了独玉之神。这些神,这些神话,这些与黄山、丰山、独山、白河相关的神和神话,难道不神吗?

最后,文章写到这里,该让实锤的考古成果出来说话了。10月17日,致信祝贺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再次强调“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思想,“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也轰轰烈烈地新鲜出炉。现在,我把集“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年代在新石器时代,已进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十大发现、考古中国“光圈”、遗址影响关注度、热度、高度度数高”等诸优势要素于一身的考古项目大约挑出六个,再拿出南阳盆地及其周边(不能以现在行政区划的人为界线限制“文明源头”的边界)的六个类同考古项目进行简单比较。盼望大家充分动用自己的视觉、触觉、嗅觉、感觉乃至引力波,做一个独具慧眼、慧觉、慧智的扫描——

华夏各大小王国(华夏首都考略)(4)

陕西西周骨板爻

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类比

看看下面图表里的“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例举”。

通过比较,大家是不是能得到两个认识?一是黄山遗址出土的文物、展示的文化、文明元素最多、最集中;二是黄山周边的南阳盆地中有多个同时期遗址,说明当时南阳人口集中,部落众多,四面八方拱卫着黄山。

有了上面的比较,读者可能就会理解我们上述看似绕来绕去的“大弯子”“中弯子”“小弯子”了。就会理解我们这篇既非考古论文又非散文小说的尴尬,既非官方文件又非民间故事的初衷。

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神灵和图腾,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宗教信仰。因此,寻根求源,是我们灵魂深处时时处处事事的叩问。基于此,黄山、以黄山为核心的周边、以黄山为核心的周边的南阳盆地直至南阳周边的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区;黄山考古集中展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要素,黄山遗址是华夏“首”都,是至少在炎帝时期就形成的“首”都。黄山考古证明,炎帝时期,中华民族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政治、经济、文化、礼义、宗教等等的社会治理形态。炎黄融合,天下一统,形成中央文明。以南阳为中心,东西南北交流,四向辐射,文化天下,华夏聚凝。直至今日,直到永远,永葆永续着中华民族的魂灵。黄山遗址至今才揭露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加之文化层的叠加,发掘深度也只是1至2.5米,挖下去,可追溯到何时?被业内称为铲子下去就见宝的考古福将,著名考古专家马俊才先生是黄山遗址考古总领队,他满满自豪地介绍,“黄山可期,更大的发现、更大的奇迹随时出现”。我们拭目以待。

神话都是话“神”的,

传说都是说“传”的,

文化都是化物的,

文明都是明能的。

结语:公正公开的比较必经基于真实真正的存在。至目前,黄山遗址响遏行云般呐喊:我是炎帝之“首”都,我是炎帝以降诸多朝代的“首”都。让真正的文明原史之光和着太阳和着月亮照耀世界吧。

华夏各大小王国(华夏首都考略)(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