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背着蒋介石电视片段:35年张爱萍因顶撞上级而不忿

1935年9月红军第一纵队开会。

刚调到第一纵队的十三大队政委张爱萍,带着队伍提前5分钟到场,但因为比其他队伍来的稍迟,被上级批评。

张爱萍不服气,顶撞上级,并甩袖子走人。结果在回去后不久,就接到了上级的调职电话。张爱萍很生气的说,想撤我职就明说。

然而时任十三大队队长的陈赓却笑着对他说,“恭喜你高升,明天你就是张干事了!”

陈赓为何要这样说?

陈赓背着蒋介石电视片段:35年张爱萍因顶撞上级而不忿(1)

不好惹的张爱萍

其实,陈赓并非真的是祝贺他高升,只是给他开个玩笑。

在说完这句话后,陈赓就开始劝张爱萍,要不还是别去当干事了。结果张爱萍的倔脾气上来了,倒也不怵,梗着脖子说道:“去就去,我看他想怎么样。”

陈赓背着蒋介石电视片段:35年张爱萍因顶撞上级而不忿(2)

随后,在没等接替自己的人来,张爱萍就收拾包袱去政治部报到了。

到了那里,罗荣桓、谭政几个熟人看见张爱萍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还安慰他:“这里没什么大事干,你就当休息了。”

两个月后,长征行军到陕北后,因为打仗需要,部队决定组建一支骑兵团。

张爱萍听说这个事后狠练骑兵技术和战术,很快便被重新起用,当上了骑兵团的团长兼政治委员。

虽然再次得到重用,然而张爱萍还是改不了自己的“臭脾气”,使得他没多久就受到了毛主席的批评。

1936年2月份,张爱萍就带着这支骑兵团在靖边张家畔歼灭了盐寨子民团。

打了一场大胜仗,士气很是高涨,但就在回师瓦窑堡的途中,发生了一个意外

陈赓背着蒋介石电视片段:35年张爱萍因顶撞上级而不忿(3)

经过青阳岔时,张爱萍得知边区政府受到一群游匪的袭击,没有多想,领着大部队就追了过去。

眼看着一群骑兵追了过来,那群土匪自知打不过,丢下抢来的东西就跑了。

张爱萍知道穷寇莫追这个道理,可一众部下都斗志昂扬,嗷嗷地喊着直接打到土匪的老巢。

张爱萍便遂了他们的愿,到那才发现,土匪头子还带着人在外面打家劫舍,他们没一会就端了土匪窝,接着准备撤走。

就在这时,在外的土匪头子听说自己窝没了,直接在骑兵团撤回的路上作了埋伏。

张爱萍领着骑兵团也没防备,结果耗费心血组建成的骑兵团损失大半兵力,自己也负伤回了部队。

打了没有必要的败仗,上面要求对张爱萍从重处分:撤职查办。

陈赓背着蒋介石电视片段:35年张爱萍因顶撞上级而不忿(4)

张爱萍心里不好受,偏偏还有人主动招惹他,之前共事过的同事笑着开口道:“张爱萍,你这出《落马湖》唱的可真不错。

就是借着施世纶擒寇回归时被落马湖水盗抓走的故事讥讽张爱萍。

张爱萍可不受他这气,马上回怼道:“胜败乃兵家常事。”

对方更是得理不饶人:“你打了败仗还敢在这嘴硬。”

张爱萍干脆撂下狠话:“要杀头不成?我脖子就在这等着。”

俩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好不热闹。

没等两天,张爱萍就接到毛主席的“召见”,惴惴不安地站到了毛主席面前。

见了张爱萍,毛主席开口问他:“怎么?受了处罚还不服气?”

张爱萍在毛主席面前还是收敛几分的,赶忙说道:“没有,我接受处罚。”

陈赓背着蒋介石电视片段:35年张爱萍因顶撞上级而不忿(5)

“接受处罚?胜败乃兵家常事嘛!对吧?”

听到这句话张爱萍有点慌,他没想到与人争论的话这么快就传到毛主席这里了。

他赶紧站直,大声向毛主席说“报告主席,那是句气话。”

“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句话并不错,世上哪里有百战百胜的将军呢?但这话从你嘴里说出来,就不行!接受教训吧!”

张爱萍也知道自己当时冲动了,耷拉着脑袋不吭声了,看他这个样子,毛主席才“饶”过了他。

而这样类似的事情在张爱萍的履历上比比皆是,即便是到了建国后他也没有收敛自己的脾气。

不迎合,不奉承

新中国成立后,张爱萍先后担任国务院原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获得上将军衔、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身兼重职,屡获荣誉,几位中央领导对他的评价更是出奇的一致

毛主席说他“爱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就连脾气温和的邓小平都说他“部队里有几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其中一个。”

陈赓背着蒋介石电视片段:35年张爱萍因顶撞上级而不忿(6)

从以上种种看来,这张爱萍还真是个不受管教的“刺头”。

“刺头”张爱萍原名张端绪,1910年生于四川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从1925年上中学开始,张爱萍就开始参加革命活动。

1929年,他去上海参加地下党工作时,给自己改名为张爱萍,意为“壮怀青萍,仗剑报国”。

从名字就可见其志向远大,而最后的结果证明他确实没埋没这个名字。

参加革命期间,张爱萍曾两次被捕入狱,遭受严刑拷打,仍坚贞不屈,革命思想始终坚定不移。

在战场上,张爱萍更是一个劲地往前冲,不怕受伤不怕留血,为此也多次负伤,是个实打实的硬骨头。

因为这些,他也被部队里的人称为“彭德怀第二”,打仗猛,性子倔,脾气拧。

陈赓背着蒋介石电视片段:35年张爱萍因顶撞上级而不忿(7)

而张爱萍不止是“窝里横”,出了国照样谁也不怕。

有一次,张爱萍在访问美国的时候,美国国务卿连环追问他:中国有没有援助巴基斯坦核技术?

对于这个不怀好意的问题,张爱萍铿锵有力的回道:“我国政府没有让我来讨论这个问题。”

张爱萍的回答,美方当然不满意,还是一再逼迫,张爱萍也不忍了,直接说美国是故意在这件事上无理取闹。

说罢起身就走了,留下了“中国国防部长张爱萍大闹美国国务院”的报道。

可就是如此脾气火爆,不好惹的张爱萍,他也有打心底里佩服的人。

张爱萍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彭德怀教我做人,周恩来教我做事。

长征红军第五次围剿开始时,参战的部队越来越多,被抬下来的伤员数量也是猛增。

陈赓背着蒋介石电视片段:35年张爱萍因顶撞上级而不忿(8)

看到这个形势,张爱萍养好伤后马上就要求去前线。于是他阴差阳错地被调到了红三军团,在彭老总手下当职。

有一次半夜张爱萍收到了通讯员的一封电报,让他赶天亮把部队带到军团部集合。

可连续行军下来,大家都很疲倦,于是通讯员就没等张爱萍签字就离开。等到张爱萍睁眼,知道任务的时候,天早已大亮。

张爱萍心道:“这下坏了,彭老总可是出了名的暴脾气,一会准得挨批。”

张爱萍领着部队连忙赶过去,出乎意料的是彭德怀只是向他摆摆手,说了两个字:跟上。

这天过后,彭德怀下发了一条规定,以后通讯员传达命令的时候,必须叫醒指挥员,确认签字后才能离开。

第一次接触彭德怀,他对这件事的处理方法就给张爱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原来爱骂人的彭老总还是很通情达理的

陈赓背着蒋介石电视片段:35年张爱萍因顶撞上级而不忿(9)

后来跟着彭德怀行军打仗,彭德怀的骁勇善战,屡次冲锋在前的行为,更是让张爱萍对他钦佩不已。

可以说,彭德怀的作风一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张爱萍。

建国初期,彭德怀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张爱萍是副总参谋长。

有时候汇报工作,总参谋长粟裕还会让张爱萍直接去找彭德怀,彭德怀也乐得和张爱萍讨论问题。

后来还让张爱萍把办公室搬到了自己旁边,那段时间俩人是“形影不离”,关系很是亲近。

陈赓背着蒋介石电视片段:35年张爱萍因顶撞上级而不忿(10)

1964年,张爱萍在酒泉视察原子弹基地期间,基地领导人表示之前有中央一位领导人来过这里,基地这边想拨30万给他修一个纪念亭。

张爱萍脱口来了一句:“我看没有必要,花这么多钱还不如建一个汽水厂,冰棍厂呢。”

此事就此打住。

两年后,因为这事,张爱萍吃了不少苦头。

但张爱萍始终不妥协也不低头,直接放下豪言:“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就是宁折不屈的张爱萍。

而他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恐怕都留给了妻子李又兰。

铁汉柔情

李又兰1919年出生于浙江,父亲是著名爱国实业家李善祥。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先后在新四军担任速记班班长、政治部巡视员、党校干事等职位。

陈赓背着蒋介石电视片段:35年张爱萍因顶撞上级而不忿(11)

1941年,李又兰和新四军的副军长项英喜结连理,结果没到几个月,皖南事变爆发,丈夫项英被叛徒杀害。

不久之后,李又兰在机缘巧合下遇到了时任新四军三师副师长的张爱萍。

当时是在一场军队的集体会议上,张爱萍发言,李又兰负责速记。

第二天早上,穿着一身灰色军装的李又兰把这份发言稿送到了张爱萍手里,

看着这娟秀的字迹,张爱萍不由得抬头看了看眼前身材高挑的姑娘,把这个姑娘记在了心底。

从这以后,张爱萍经常在不经意间打听李又兰的消息,知道得越多,对她就愈发的感兴趣。

为了认识李又兰,张爱萍借口自己想学速记找上了李又兰。

一来二往的,两颗心就越走越近。

陈赓背着蒋介石电视片段:35年张爱萍因顶撞上级而不忿(12)

后来,张爱萍回到了师部,李又兰在华中党校,两地隔了15公里。

这点距离当然阻挠不了张爱萍,一到空闲时间,张爱萍骑着自己的马跑去党校看李又兰。

对李又兰,张爱萍可是颇有浪漫情怀,他最喜欢拿起相机给李又兰拍各种各样的照片,留作纪念。

按理说他们很快就应该有情人终成眷属,其实不然

因为李又兰是项英遗孀和张爱萍领导的身份。

所以两人在接触后没少被人指指点点,组织上也不太同意。

有一段时间,张爱萍忙于战斗,没时间去找李又兰,只能抽空给她写信。

陈赓背着蒋介石电视片段:35年张爱萍因顶撞上级而不忿(13)

可两个月以来,张爱萍给李又兰一连寄过去十多封信,都没有丝毫回音,张爱萍感到十分不解。

而身处党校的李又兰看着自己领导从抽屉里拿出一沓信,看着那上面熟悉的字迹,一股怒火顿时涌上心头:

“我哪做错了你要扣押我的信?我违反什么纪律了?”

面对李又兰强有力的质问,领导愣了愣才说:“你们俩不该走得那么近。”

李又兰生气地拿起桌上的信就走了。

过了几天,张爱萍得知此事后,直接干脆地向李又兰提出了要结婚的想法。

为了减少大家对他们结婚的非议,消除李又兰的顾虑,张爱萍还专门去找了一个人为他们保驾护航

这天,张爱萍兴冲冲地拿着一份文件走到了李又兰面前,结婚申请报告几个字赫然醒目,底下还签有陈毅的大名。

陈赓背着蒋介石电视片段:35年张爱萍因顶撞上级而不忿(14)

陈毅当时的职位是军长,由他这个军队里的最高军事指挥首长出面亲自保媒,还有谁敢随便议论?

看着张爱萍这诚意满满地求婚,李又兰欣然允诺。

1942年8月8日,32岁的张爱萍娶了23岁的李又兰。

张爱萍在前方战场,李又兰在家为他怀孕生子。

张爱萍受伤要去后方医院治疗,李又兰拖家带口的跟着一起去照顾他。

张爱萍在最艰难的时候,李又兰没有放弃他,反而坚定的说道:“反正我不会和他离婚的。

就这样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张爱萍和李又兰始终不离不弃,相伴到老。

而一向在部队里,顶撞上级、直言不讳的张爱萍,却给了李又兰无限的温柔。

结语

张胜曾在自己的书里说过:张爱萍是一个透明、率直的人,他刚烈又孤傲,是一个天真的共产主义者。

陈赓背着蒋介石电视片段:35年张爱萍因顶撞上级而不忿(15)

儿子对父亲的这个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

几十年的革命生涯,张爱萍身经百战,从不畏敌,屡建奇功,完全贯彻了举剑走天下,砍杀天下不平这句话。

在大是大非面前,张爱萍更是心中自有正义,不做曲意奉迎之事,不当溜须拍马之人。

将军一身傲骨,铁骨铮铮,一生皆传奇

参考文献
  1. 苏振兰.张爱萍上将军旅轶事[J].党史纵览,2020,(02):11-15.
  2. 水新营.张爱萍和彭德怀的将帅情[J].党史博采(上),2018,(10):35-38.
  3. 张亚辉.张爱萍:我不做任何人的工具[J].文史博览,2015,(09):3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