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了几十年的苗族刺绣(工艺纵横台江苗族刺绣与银饰艺术)

地处贵州省黔东南的台江县是全国苗族比例最高的县,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凭借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台江县在史学界有着“文化藏在身上,史书从头读起”之说,被誉为“天下苗族第一县”。每一个节日、每一次活动,都包涵着沉积厚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被评为“中国苗族刺绣之乡”,被联合国列为全球“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的十大人文旅游景区之一。

台江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苗族姊妹节、世界唯一的施洞独木龙舟节、唱说古今的苗族古歌、豪情奔放的反排木鼓舞、天籁之音——方召多声部情歌、巧夺天工的苗族银饰、精美绝伦的苗族刺绣、苗族服饰及苗族织锦,构成了台江丰富多彩的人文生态图景。

一、台江苗族刺绣

苗族刺绣是服饰制作的一道工序,是传统文化熏陶下苗族女性毕生修炼的功课。苗族是一个屡经迁徙的民族,在饱尝战乱和颠沛流离中,他们始终把服装作为一条联接这个民族的纽带,作为族群识别的标志和条码,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标杆,作为情感宣泄的具象符号,激励着苗族人民以不屈的意志和美好的企盼顽强地生存下来。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之下,苗族女性倾其心去绣、去展示她们的的风采和情怀,这就是黔东南苗族女性将服饰制作为毕生修炼功课的直接原因。

收藏了几十年的苗族刺绣(工艺纵横台江苗族刺绣与银饰艺术)(1)

图1 台江苗绣服饰:方纠型(台盘排羊)

台江苗族刺绣针法细腻,技法丰富,有平绣、皱绣、缠绣、叠绣、锁绣、堆绣、辫绣、锡绣、数纱锈、破线绣、打籽绣、马尾绣、钉线绣等等。苗族刺绣作品是以针代笔,积丝累线而成的,用色和谐文静,行针平匀熨贴,多种技法交替使用,具有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层次分明的特点。这种多种技法混合使用的工艺要求,是黔东南苗族服饰保持传统的重要载体,也是苗族刺绣技艺保持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收藏了几十年的苗族刺绣(工艺纵横台江苗族刺绣与银饰艺术)(2)

图2 蝴蝶图案马尾绣片

收藏了几十年的苗族刺绣(工艺纵横台江苗族刺绣与银饰艺术)(3)

图3 水牛图案的绉绣绣片

台江苗族刺绣图案是苗族图腾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完美契合。台江苗族自称“Hmub( 蒙 )” 或“Mub( 穆 )”,在苗语里,“Hmub( 蒙 )” 意为“树心”,这与苗族创世纪史诗《苗族古歌》中关于蝴蝶妈妈生于枫香树心,与水泡“游 方”生十二个蛋,孵化出人类始祖姜央和牛、雷公、龙以及万事万物的“蝴蝶崇拜”有直接的关联。因此,尽管台江苗族服饰种类繁多,装饰图案不胜枚举,但不论是长裙系、中裙系还是短裙系,蝴蝶、吉宇鸟和水牛图案造型是必不可少的。“蝴蝶”是苗族血缘始祖的符号, “水牛”是苗族人文初祖的图腾。在苗族观念里,鱼是繁殖能力最强的生物,是苗族心目中的“生殖神”,用鱼作为服饰图案,寄托的是苗族企盼子孙繁衍、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同时,鱼也是苗族祖先最先享用的食物,用鱼作为服饰图案,还表达了苗族不忘祖先、不忘故土的情结。在这些图案中,“蝴蝶”和“牛角”是对称造型的典范,五彩斑斓的吉宇鸟不仅色彩亮丽,而且也很对称、和谐,彰显了苗族人民以对称、和谐为美的审美情趣,体现了台江苗族服饰的图腾意识和审美情趣完美契合的特征。

收藏了几十年的苗族刺绣(工艺纵横台江苗族刺绣与银饰艺术)(4)

图4 以牛角、吉宇鸟、人物为装饰题材的苗族牯臓衣绣片

收藏了几十年的苗族刺绣(工艺纵横台江苗族刺绣与银饰艺术)(5)

图5 鱼纹堆绣绣片

二、台江苗族银饰

苗族银饰,如同苗族刺绣、织锦、蜡染等装饰物一样,是苗族支系相互区别的重要表征。台江县的苗族银饰图案华美、样式众多,为苗族社会所仅见。台江苗族银饰,分为施洞型、巴拉河型、黄平型。施洞型银饰,以施洞镇为中心区;巴拉河型银饰,在台江境内占大半地域;黄平型银饰,主要在台江境内的革一镇。台江县基本集中了苗族银饰精华,是黔东南苗族银饰的重要代表之一。

收藏了几十年的苗族刺绣(工艺纵横台江苗族刺绣与银饰艺术)(6)

图6 项圈、银链等

台江苗族银饰,主要有银角、银雀、银簪、银梳、银头围、银头花、银 羽、耳柱、耳环、项圈、银链、胸锁、胸宝、手圈、手镯、银片、银泡等等。以片片“银片”覆盖上衣,誉称“银衣”,重达一二百两。苗族乡民把美丽与财富结为一体,未婚女子希望通过银饰得到异性的青睐。家境困难的,可以少一点,但绝对不能没有。在苗族乡民的观念中,银饰有辟邪作用,是护身吉祥物。有些地区,治丧期间,把项圈放在遗体胸前。

收藏了几十年的苗族刺绣(工艺纵横台江苗族刺绣与银饰艺术)(7)

图7 银簪

苗族银饰的制作技艺可谓炉火纯青,使用材料,初为银锭、纹银,清末以来广泛使用银元。制作工具主要有熔化和锻造银子的风箱、火炉、锤、钳、剪刀、压模、吹管、煤油灯等。加工技艺主要有熔铸、压花、镂花、拉丝、绕丝、 錾花、焊花等。用纤细的铜质吹管将煤油灯上的火焰吹入氧气,类似于氧焊 的火苗,将相关部件的结合部熔化焊接,不留痕迹,工艺极为精湛。

收藏了几十年的苗族刺绣(工艺纵横台江苗族刺绣与银饰艺术)(8)

图8 项圈、胸宝

收藏了几十年的苗族刺绣(工艺纵横台江苗族刺绣与银饰艺术)(9)

图9 胸锁

三、发展展望

世代传承的苗族银饰刺绣,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已成为台江县旅游和村寨盛大节日的亮点,银饰刺绣在旅游市场展现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大,人们对刺绣和银饰的配置热情空前高涨。然而,当地银饰刺绣的制作以家庭为主,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此外,由于各类比赛和电视舞台的误导,有的绣娘和银匠为满足现代审美趣味和商业需求,放弃原有的经典造型和民族内涵,使传统的苗族刺绣和银饰锻造技艺受到挑战。

收藏了几十年的苗族刺绣(工艺纵横台江苗族刺绣与银饰艺术)(10)

图10 苗族姊妹节盛装少女

对此,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专题研究,对当地银饰刺绣行业开展系统的摸底调查,强化银饰刺绣产业与文化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的共生体系,建立区域保护协同机制。在有效保护前提下,举办民族品牌活动,加大对相关资源的传承利用,推动刺绣、银饰等传统工艺项目与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贯彻“一村一品”的经营理念,支持利用台江传统工艺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等业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传统村落推出一批各具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形成“一村一品” 格局。

收藏了几十年的苗族刺绣(工艺纵横台江苗族刺绣与银饰艺术)(11)

图11 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

支持民族文化资源有机融入乡村景区、度假区,建设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非遗特色景 区。鼓励合理利用非遗资源进行乡村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提高乡村旅游品质和文化内涵。扶持传统工艺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探索产业发展壮大的路径。同时还要加强与非遗项目相关的文化空间保护与规划建设,在非遗场馆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加强刺绣、银饰锻造技艺的保护传承,生动呈现苗族文化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