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的越国是怎么灭的(兔工匠每日国学)

越王勾践的越国是怎么灭的(兔工匠每日国学)(1)

楚庄王欲伐越

《韩非子 · 喻老》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qiāo)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楚庄王想要攻击越国,庄子进谏说:“大王您要攻击越国,为什么呢?”楚庄王回答:“因为越国现在政事混乱,兵力弱小。”庄子说:“我担心人的才智见识就像眼睛一样,能看见百步之外,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大王您的军队自从败给秦国晋国之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楚国军队的弱小;庄蹻这样的大盗在境内作案,官吏却对付不了,这是政事的混乱。大王您这边的兵弱政乱,不在越国之下,却想去攻击越国,这就是才智见识像眼睛一样局限啊。”楚庄王于是取消了攻击越国的决定。所以说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了解他人,而在于认清自己。所以老子说:“了解自己才叫做明。”

楚庄王看越国,觉得对方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要攻打起来那肯定胜券在握啦。这样的判断,自然成了他决定发兵的理由。等听了庄子一席话之后,楚庄王才发现原来自己这儿也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只好放弃打仗的想法。在楚庄王前后的判断里,藏着一个谋略的基本规律——能发兵战胜对方的真正依据,不是对方弱不弱,而是自己强不强。光盯着人家的缺点没有用,自己的优缺点才真正决定自身行动的结果。知道了这个道理,再看清自己的状况,才能避免楚庄王伐越那样轻率的错误决定。

外界的情况、别人的长短,总是比自己的更醒目。我们很容易对XX局势大做评论,对别人指手画脚,却不留意自己的意见是否脱离了自身真实情况。这时产生的意见和决定不管感觉多明智多深刻,都只会让人如同盲目而行,随时摔到自己忽略的坑里去。所以说,真正的聪明才智不是能看出别人的状况,而是能看清自己。这就是韩非子所引用的老子哲言:“自见谓之明”。

越王勾践的越国是怎么灭的(兔工匠每日国学)(2)

老子还给“明”下了个定义,“知常曰明”(《老子 · 十六章》)。所谓“常”,是事物的规律、常理。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常理,才称得上“明”。在处理自己的行为方面,自见——认清真实的自己,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就是我们自身行为的“常”。掌握这个常理,人才能真正获得进步;否则,老子在明的定义后面还跟着一句“不知常,妄作,凶。”

建议:与孩子分享这个故事,讨论一下“自见”有多重要。

越王勾践的越国是怎么灭的(兔工匠每日国学)(3)

兔工匠儿童慧馆,给孩子快乐,智慧和品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